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不造反原因的經濟學分析:《極簡經濟學》書評

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不造反原因的經濟學分析:《極簡經濟學》書評

能為常青博士的《極簡經濟學》書評,我感覺還是比較容幸的。

作為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深感中國人經濟學知識的匱乏和經濟學思維的欠缺。雖然有時也會寫一個短文來普及一下經濟學常識,但對於大部頭書籍,總是有幾份敬畏,從來不敢涉足。而常青博士則在緊張工作之外連續寫了三部經濟學普及著作,讓人敬仰。

經濟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在中國歷史上早就有經世濟民之說。最原始的經濟方式來自於企業主的探索,而經濟學思想則由知識分子們來完成,抽象的思想的太多,因此對於一個沒有經濟學和高等數學基礎的人來說,要想搞明白經濟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如何讓經濟學變得好懂就成為極其重要,幸運的是常青博士做到了。他說讓經濟學變得簡單就是他的目的,寫書一定要寫有思想、有故事、沒公式的好書。

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不造反原因的經濟學分析:《極簡經濟學》書評

話說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手下有不少人勸他起兵反清,匡復漢室,但他拒絕了。

拒絕的原因很簡單,他利用了兩個概念進行了經濟學的分析,一個是機會成本,一個是沉沒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對於曾國藩而言,當時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造反,推翻清政府;第二個選擇就是效忠清政府,給清王朝當個守門人。

造反的機會成本就是在清政府當高官,效忠清政府的機會成本就是造反自己當皇帝。

既然是機會成本,就只能二選一,爭取得到最大最好風險又最小的收益。想必當時在曾國藩的內心中,他也曾經掙扎過,也曾反覆對比過,最後才選擇了給清王朝當守門人。

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不造反原因的經濟學分析:《極簡經濟學》書評

導致曾國藩作出這一選擇的更外一個原因,就是沉沒成本。

沉澱成本(sunkencost)又稱沉沒成本、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意為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澱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於項目的投資決策,與其對應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對於曾國藩而言,他已為清政府效忠了幾十年了,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在內心深入對清政府產生了極深的情感。

投入的東西已收不回來了,想拿到幾十年前的預期收益,也就是位極人臣,就只能投入時間和精力。

如果現在一旦要造反,反抗清政府,那之前的投入就全成了水漂,再也收不回來了。新項目造反的則是高風險的行業,雖然可能有高收益,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鮮有成功的先例。為了曾氏家族的安全和發展,為了自己曾經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能得到可以預期的收益,曾國藩決定不造反,而是效忠清政府。

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不造反原因的經濟學分析:《極簡經濟學》書評

經濟學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幫人們做選擇的分析工具,可以幫我們找到最優的答案和選擇。

經由常青博士的這本書,我們可以深入淺出的學習到系統的經濟學常識,而省略了學習數學公式的苦惱。

經濟學原理是一個宏大的學科架構,而常青博士的《極簡經濟學》則將其中的精要抽象成了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選擇工具,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結合一些常見的生活中的例子,最終彙集成這樣一本書。

經濟學不能給我們指出明確的方向,但可以提供一個清晰的思路,讓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而極簡經濟學》就是路邊的明燈,海上的燈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