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個陣營中的智囊,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誰更“計”高一籌?

在《三國演義》中,有兩個階段看起來是比較爽的,一個是諸葛亮出山之後,和周瑜鬥智鬥勇,結果,周瑜因為氣量狹小,被諸葛亮給氣死了,另一個是諸葛亮在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帶兵北伐,伐魏期間碰到了另外一個對手,這個對手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但是,這次,諸葛亮沒有司馬懿能活,早早的就在五丈原上去世了,在去世之前,還算計了司馬懿一次。

作為兩個陣營中的智囊,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誰更“計”高一籌?

兩個人第一次交手,發生在新城之戰,這次,諸葛亮準備讓魏國內部出現矛盾,在此之前,蜀國有一個將領孟達投降魏國,魏國待他也不錯,但是司馬懿認為這人不可信,但是在曹丕死後,孟達失去了信任,於是就開始和諸葛亮通信,諸葛亮慫恿他造反,為了防止他反悔,諸葛亮派郭模到和孟達有矛盾的申儀那裡詐降,然後有意的把孟達造反的事情洩露,孟達知道後準備起兵。申儀呢?把這件事馬上的洩露給了司馬懿,司馬懿為了穩住孟達給孟達寫信以示寬慰,一下子,孟達猶豫了,司馬懿有了時間準備兵馬討伐孟達,最後,孟達被圍,而諸葛亮呢?派兵前來解救,被司馬懿派兵阻擋在了木蘭塞的地方。最後孟達因為沒法阻擋開城投降後被砍。第一次,諸葛亮失敗,原因在於孟達不是一個聽命令的人。

作為兩個陣營中的智囊,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誰更“計”高一籌?

第二次交手是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這次,魏明帝曹叡決定對蜀國發兵,讓司馬懿當大將軍,司馬懿就和自己手下的大將曹真和張頜分兵,其中司馬懿走西城,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而當時的諸葛亮駐兵城固。但是,這次司馬懿的運氣不太好,正趕上大雨,三十天的大雨讓魏軍沒有辦法打仗,迫不得已,退兵了,諸葛亮則乘勝追擊,擊敗魏軍的殿後將軍費曜和雍州刺史郭淮於南陽郡內。第二次司馬懿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天公不作美。

作為兩個陣營中的智囊,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誰更“計”高一籌?

第二年,諸葛亮又開始第四次北伐,這次,諸葛亮帶兵包圍了祁山魏軍,並且發明了木流牛馬運輸糧草。這時,曹叡讓司馬懿帶兵防守長安。司馬懿留下一一部分將軍駐守,自己帶著主力去祁山救援,但是張頜不同意,司馬懿這時有點高傲,自己帶兵來到了喻麋和諸葛亮對戰。這次的勝負在不同的史書中有不同的記載,有的說司馬懿大勝,有的說諸葛亮大勝,誰勝誰負不知道,但是就在這場戰役中,張頜死在了這裡,至於怎麼死的,也有不同的說法。後來,蜀軍因為糧草供應不足,不得已退兵,總的來說,還是司馬懿勝了,諸葛亮輸在了糧草上,司馬懿勝在糧草上。

作為兩個陣營中的智囊,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誰更“計”高一籌?

青龍二年,諸葛亮帶兵十萬伐魏,駐兵渭水之南,司馬懿呢?渡過渭水揹著渭水紮營,這一次,司馬懿派兵駐守陽遂,諸葛亮想要偷襲攻擊陽遂,結果,諸葛亮戰略目的沒能實現。當年的五月份,有十萬吳軍支援,但是到了七月份的時候,魏明帝帶兵親征,吳軍撤兵。後來,魏明帝回去了,說孫權撤兵之後,剩下的事情司馬懿可以解決了。結果,諸葛亮繼續東進被郭淮阻擋。於是,諸葛亮準備回師包圍司馬懿,結果司馬懿被圍,諸葛亮不斷的叫陣。這次,司馬懿作為大將軍是真能忍,面對諸葛亮的不斷侮辱司馬懿就是不動氣,後來,諸葛亮派人求戰,司馬懿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就問使者諸葛亮最近怎麼樣?通過回答,司馬懿認為諸葛亮時日不多了,於是就開始準備反擊,結果就在反擊的這一刻,在小說中,司馬懿被死後的諸葛亮算計了,結果,蜀軍成功的撤兵。最後一次,雖然依然是司馬懿勝了,但是諸葛亮的目的也達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