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扬州千年古寺,仿佛穿越到了日本,这座寺庙究竟藏着多少故事?


扬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江苏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扬州丰富厚重的名胜古迹。位于扬州市西北郊的大明寺,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至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位列扬州八大名刹之首。

1500余年来,大明寺历经劫难,几次易名。隋代称为“栖灵寺”、“西寺”,唐代末期改为“秤平”。后到清代,因讳“大明”二字而沿称“栖灵寺”,乾隆巡游扬州,又改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大明寺迭经兴废,饱经沧桑。1963年,为纪念唐代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大明寺重整修葺。1979年,寺庙在此全面维修,面貌焕然一新。来到大明寺,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历史之中。南朝古寺、隋代宝刹、唐朝高僧、宋代名堂、明朝老树、清代御碑、民国先驱、当代玉佛……丰富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集中于此,显现了大明寺深厚的佛学渊源与文化底蕴。


目前,寺庙主要有牌楼、天王殿、平山堂、西园、鉴真纪念堂等建筑,保存着许多各朝代的文物古迹。比如寺内的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平山堂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故称“平山堂”。在平山堂之西,有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名为“西园”,园内有假山、池沼、亭台、馆榭等景观,格调清新精致,并筑有“御碑亭”,存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块。

大明寺的西园,我颇为喜欢。这里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泉,被誉为“天下第五泉”。根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这汪泉水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日游历大明寺,很多游客也不忘来品品“第五泉”的泉水。

此外,我觉得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当属鉴真纪念堂,纪念堂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法师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耗时10年建成。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纪念堂内立起鉴真法师遗址碑,碑上写着“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此外,院中还立有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赠送的石灯笼,与唐招提寺的石灯笼是一对,火种至今还长明不灭。


鉴真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鉴真法师在日本的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筑布局保存了唐代的艺术风格,由两组建筑构成,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漫步在其中,让人犹如穿越到了日本奈良。

纪念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结跏趺坐,合闭双目,也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像制作而成。驻足正殿,凝视神态安详的鉴真法师塑像,让人不由想起郭沫若对他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法师作为中日交流的使者,公元742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将我国的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大明寺就号称“扬州第一名胜”,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然与鉴真法师有很大关系,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之前,曾当过大明寺住持,他曾在此讲律传戒,为众僧俗景仰,享有崇高威望,被誉为“江淮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