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体验千年隋代古寺的魅力


国清寺。这座隋代古刹,历经千年,依然胜迹长新,这是人们心中的佛教圣地。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国清寺名扬中外,这里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在国际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入天台山隐修,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场。国清寺由杨广根据智者大师亲手绘制的蓝图,按照皇家寺院的规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照壁上书写着“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国画家王震先生在1935年题写的。“教”指的是教理教义,即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观”,指的是观心观法,即天台宗的修持方法“止观”,也就是实践。“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这四个字通俗的解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是天台宗能经历千年,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

千百年来,国清寺保持着最初的修行方式,强调农禅并重,也就是说修行和劳作都作为平时修行的必备功课。像我们现在视线所触及的山林、良田都是属于国清寺的寺产。


这七座小佛塔供奉过去七佛,俗称七佛塔,塔面上刻着过去七佛的名号。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块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禅师的衣冠冢。一行禅师曾入国清寺拜师学习算法,对国清寺留恋万分,希望常住于此,因此后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来纪念他,这也是全国目前仅存的一座一行禅师衣冠冢。

眼前的这座古塔,高耸入云,在这一片苍翠中显得特别的雄伟,点点青苔斑驳更是记录了这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这座塔叫隋塔,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建造的,因此又叫报恩塔。

寒拾亭,是为纪念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而建的。前后匾额上分别题写 “五峰胜景”和“万松深处”,点出了国清寺的地理环境和景观特色。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开始广泛流传,拥有众多信徒,并衍生出了许多教派,而天台宗就是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所创出来的第一个教派。创立者叫智顗,南朝人,因给晋王杨广授过菩萨戒而被尊称为智者大师。智者擅长讲经说法,被佛学界公认为东方的释迦牟尼,地位崇高。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国清寺门前却是“今日东风起上游”。一行,是唐代高僧,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在奉旨编写《大衍历》时曾不远千里到国清寺向达真和尚学习过算法。当时他到达国清寺时,正逢北山大雨,东涧水流猛涨,因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向西涧倒灌回去,形成了水往西流的奇观。后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虚心求学的这段佳话就在丰干桥畔立下此碑。


站立山门前,我们能看到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讲”字说明该寺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寺院,重佛学研究,区别于重修禅的“禅寺”和重清规戒律的“律寺”。国清寺建寺初始称“天台寺”,后因定光禅师的一句偈语“寺若成,国即清”而更名为“国清寺”,寓意国家清明,盛世太平。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

国清寺是隋代古刹,但是中间曾多次整修,而眼前的这株青梅,则是自寺院建立以来一直生存至今的,千年来一直看着国清寺的荣辱兴衰,是名副其实的隋代古梅,由国清寺方丈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植。人们都说古树也通灵性,文革中,隋梅濒临死亡,后来,周恩来总理关怀国清寺,拨款重修国清寺后,经过寺僧的精心呵护,枯木回春,花满枝头,重现生机,至今仍然硕果累累。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修缮过多次,现在我们看到的寺宇是清雍正十二年重建的。文革期间,国清寺遭受劫难,寺内佛像、法器尽毁,但所幸寺宇佛殿依然保存下来。因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为促进两国邦交和天台宗文化交流,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文,拨款30万,从北京选送了95件珍贵文物过来,重新整修了国清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对汉白玉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大殿九开间,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原佛教协会赵朴初所题,字为竖写,说明了国清寺是皇家敕造的寺院。

雨花殿即“天王殿”。“雨花”是法雨天花的意思,相传国清寺建成后,方丈灌顶曾开筵讲解《妙法莲华经》,讲到精妙之处,人们能感觉到天降法雨,落入心田,因此取名“雨花殿”。

“法乳千秋”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天台宗的佛法教义如同母亲的乳汁一般千秋万代地惠泽天台宗的信徒。这座碑亭是在1982年由日本天台宗信徒出资兴建的,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东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西为“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三块石碑的正面文字均由赵朴初撰书,背面为日本天台宗本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长老题书。


一笔写就的这个“鹅”字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笔力洒落,极具神韵。相传,王羲之曾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山上跟随高道白云子学习“永”字八法,并在华顶上留下一块独笔鹅字碑。年代久远,鹅字碑被埋地下,清咸丰九年,被天台乡贤曹抡选发现,使得鹅字碑重建天日,但是石碑找到时仅剩半块了。曹抡选细细研究,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重新补全了鹅字,后来将石碑移到此处。现在请各位来鉴赏一下,您能看出哪边是书圣的真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