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華人音樂教父”羅大佑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孃

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的風頭正盛,臺灣經濟起飛,並逐漸崛起,當時臺灣經濟遠遠領先於韓國、新加坡和香港,從整個產業鏈上臺灣也都比他們三個高出一個等級。這也為後來那個所謂的“錢淹腳目”的臺灣時代打下基礎。那時臺灣提出“城市移民,開發山區”的政策,大批的鄉下青年蜂擁進更多發展機會的大城市,臺北是他們的首選。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北市

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讓初入繁華都市的青年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努力在這裡建立一種歸屬感,努力想要融入這個城市之中,但是現實總會讓人失望,“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這句歌詞正是反映出那些在臺北打拼的青年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這個繁華都市裡仍然無依無靠,微薄的收入讓他們無法靜下心來欣賞城市的美好,快節奏的生活剝奪了他們對生活的思考。臺北不是他的家,家鄉的容貌在他們心中愈發清晰,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選擇回到故鄉,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雖然家鄉沒有霓虹燈,但是那是有安全、有溫度、有記憶的地方。仍在臺北堅守的人們,“彷徨”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匆忙”是他們每天的生活狀態。這突然讓我想起數年前“北漂”的話題,多麼似曾相識,那些為夢想北上北京的青年,勇敢,有想法,敢吃苦。潮溼的地下室甚至是窨井道都曾讓他們棲身,我們不禁為他們的拼搏和追夢的精神點贊。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北

羅大佑在創作《鹿港小鎮》這首歌曲時,其實並沒有到過彰化縣的“鹿港小鎮”,後來有人問過他,這首歌的靈感來自哪裡,他說是因為和一位在汽修店洗車的年輕人聊天,年輕人的言語中從最初追夢時的熱血到後來夢碎的落寞和無奈,讓羅大佑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正如這句歌詞“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這個年輕人來自“鹿港小鎮”,羅大佑索性就以此為歌曲命名。文末,衷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的包容,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能夠勇敢的追夢。年輕的意義就在於勇敢追夢,不怕挫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