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縣市的希望在哪裡|大象公會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從經濟地理格局說起。

文|學經濟家

朋友鄭褚寫了篇回鄉隨想,提到四川江油、北川、綿陽在房產熱銷、汽車普及的表象之下,本地經濟活力萎靡,體制外的想掙錢除了餐飲、專賣店,只能「搞好政府關係掙政府的錢」,已經成為重度的財政依附型經濟。

這篇文章簡單說說這種財政依附型經濟是怎麼來的,還有沒有解藥,內陸三四線城市體制外的兄弟們,要怎樣安排自己的未來。

1. 首先要有「不可能所有地區均衡發展」的常識

參考美國,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前5%的市縣裡。下圖是2016年美國人口按縣市分佈圖: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還有不少位於內陸啊?那再補一張美國內河航運圖: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你會發現,如果把內河港口也看作某種形式的「沿海」的話,那美國人口經濟80%以上位於「沿海」100公里以內,其他地區除了橫貫東西的鐵路公路動脈,極少能夠集聚人氣。

因為貿易分工時代最便利的是海運,其次是內河航運,比鐵路和高速公路成本都要低。金融醫藥教育互聯網等資本、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和筆記本手機芯片等價格濃縮型的產品,受影響小一些。

美國經濟地理的得天獨厚之處,是除了東西兩側沿海,還有天賜之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區,運河船閘水系非常發達,不像澳大利亞內陸或者阿拉伯半島,雖然也周圍都沿海,但內陸缺乏降水和內河,就無足輕重。

插一句,五大湖條件好到萬噸輪通航,還有5萬噸級的大船在內湖轉運,但人口也在減少,疑似是天氣偏冷的緣故。

像日本北海道地廣人稀、房價便宜,但仍舊人口流失、生育率低,日本生育率最高的是最南部的沖繩1.9和最西南的宮崎市1.7。插這句的意思是,同樣是沿海沿江,總體而言溫暖地區多半比寒冷地區更值得考慮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 密西西比河上的運輸船隊

中國的經濟地理,缺憾是沒有兩側沿海,但長江可是世界最頂級的水道,比密西西比河要好的多,珠江也不差於萊茵河。

黃河流域是沒辦法,得靠鐵路和公路網絡往內延伸覆蓋。想起清末,德國來晚了只搶到了膠州灣,第一件事就是修膠濟鐵路,否則空有良港,靠馬車才能覆蓋多少人口和經濟呢?

所以僅按經濟地理的效率自由遷徙的話,那未來中國的人口和經濟,80%應當位於:

1. 沿海省市國際港口的就近輻射區

2. 長江和珠江航道沿岸

3. 縱貫南北經濟區的交通動脈,與內河航運的連接處尤其好一些

4. 烏魯木齊-蘭州-西安-鄭州一線的少數城市

其餘地區人口要低於20%,這樣才是一個健康茁壯可持續繁榮的經濟體。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 搜來一張內河高等級航道圖,僅供參考

2. 那些違反常識的折騰

不過,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經濟格局並非如此。這是基於以下一些有違常識的做法所致。

一是總體規劃上試圖均衡發展,嚴重限制人口和企業向東部沿海集聚。

根據2017年底國土部的一次媒體發佈會,到2016年底,全國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1.4億畝,其中城市佔46%,建制鎮佔54%,僅1/3是住宅用地,總數不到村莊3億多畝佔地(其中宅基地約1.6億畝)的一半,比因耕地零碎而浪費的1億畝田坎多一點兒。

而這1.4億畝裡,只有40%位於東部沿海省市,東北佔10%,中部和西部佔了50%。

更糟的,就是從2009-2017年,城鎮建設用地增速越來越低,而且大半給了鎮級。

最糟的就是,期間中西部建設用地增長了超過40%,而東部的指標只增長了不到20%!

也就是說,按經濟地理算法應該是東部和其他地區4:1的建設用地,實際是4:6,而且增量還是1:2。

這麼做的理由不好揣測,後果還是容易推理的。

東部地區企業用地、住宅用地、教育和醫療用地越來越緊,居民房租房貸支出越來越高、消費和生育意願越來越低,債務越滾越多,城鄉差別難以縮小,6億農民缺少產權交換難以進城無力消費,閒置產能和追求利潤的民企只能去開發越南印尼孟加拉……

各種調控手段都越改越亂,房地產長效機制遲遲難產,因為,土地和人力資源的配置從根上就錯了。

二是由此迫使各級地方政府剛性的競爭轉移支付和城投貸款。

根據前面所言的經濟地理的邏輯,很多內地縣市政府處於天然劣勢,90年代時相當難過,靠輸出勞務匯款,靠農業稅和提留和計生罰款,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2000年以後土地財政成了補充,08年後城投貸款,土地指標、地方債,棚改等口子也都竭力抓住、擴大,誰搞少了誰就輸了。

地方政府也是迫不得已。企業由於經濟地理的原因難以前去投資僱傭交稅,地方財政又缺乏自主出讓土地和徵收房產稅的收入,開銷則是硬的,除了基本治安教育衛生環衛等公共服務外,文聯作協僑聯婦聯工會計生供銷社等單位也必須「上下一般粗」,地方几乎動不了。

不具備地理經濟性卻又必須「均衡發展」,主政官員還要展開升遷競爭,那可以競爭的就是轉移支付、土地出讓、地方債、城投貸款以及棚改等財政性資金,自然就形成了「財政依附型經濟」,也是原文裡提到的,體制外的人想創業掙錢的話,除了餐飲和專賣店,剩下大多是「和政府搞好關係,掙政府的錢」。

只有這些現金流開始萎縮或者受限,或者進入還貸週期時,結構性的改革才有望推進。

最後再說體制內退休金與體制外薪酬的差別。其實這主要是社保體系的碎片化導致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城鎮居民、農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是不同的標準,中央、省乃至部分省的市縣三級統籌。

體制內退休金比剛畢業大學生工資高只是其中一面,它還阻礙人力的流動,就像房子分為商品房、保障房、國企房、回遷房、老公房、宅基地一樣也阻礙財富流動和創生。

原本北京退休老人可以賣了房子換一大筆養老金去周邊縣市的,那樣會多出很多內需和稅收,也能提高城市效率,可惜。

3. 如果正常化會是什麼結果?

這太複雜了,為了方便理解,借用一張美國人口圖,盯著它並假設它是一張正常的財富分區地圖,有些區域是高峰、有些是丘陵、大多數地區海拔很低。

注意美國這個結果並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也做了很多削峰填谷的工作,只是跟隨型、補救型的、地方具有彈性的,而不是計劃型、均衡型的: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我們拿這張虛擬的財富地圖做幾個想象中的實驗:

1. 第一步是加倍的削峰填谷。拿美國這張地圖按中國當下的財稅制度來改造的話,首先得取消房產稅,這樣基層政府學校等支出不再由地主承擔,而是企業和工薪的稅收承擔,為此需要流轉稅加倍(中國是5-16%,美國消費稅是5-8%),然後轉移支付給一些不具備地理經濟型的區域。

2. 第二步是把社保費率加兩倍。現在中國費率約為37%,美國強制社保約13%,其餘為僱主和員工半自願的養老計劃和醫保,這怎麼能攢起接近GDP總量的經營性淨國資呢。

3. 第三步是美國國土部宣佈,除了不到1億畝城鎮住宅和工礦商服用地外,其餘土地價值一概清零。上圖裡的山峰丘陵全部變成了或高或低的堆積木,垂直豎起,出讓土地劃線範圍以外的過渡和起伏全部清零。然後每年劃一點點新地方允許堆積木,並以此增發貨幣。

經過這幾步改造,結果不難想見,企業利潤會大打折扣,投資、研發、僱傭的能力要弱很多。而常識告訴我們,利潤是企業的生命,虧損的那些企業必定會死掉解體(或者變成殭屍),缺少利潤前景也沒法進行投資。

這顯然會導致大量美國人失業,為了避免他們餓死,就把農地分成小塊給他們去低效率的耕種,後果可以參考墨西哥,不過下圖可能對國內讀者更適合: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這些措施並不純粹是腦洞或者影射,而是差不多發生在美國的鄰國。很多人以為墨西哥一直是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實在1910-1918年內戰後,有70多年時間裡一直是混合制度,包括:

為了安撫農民,政府把部分大莊園主的土地和無主空地分配給農民,但走的是集體所有制村社(ejido),農民可以擁有但禁止出售土地,「

理論上可以避免強勢經濟利益集團的巧取豪奪」(美國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Cayeros,《暴力的陰影》中文版 P270),然而實際上許多農民非常窮困,離開政府提供的貼息貸款和種子化肥難以生存。

為了避免內部派系撕裂,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事實上禁止了所有層級官員的選舉連任,讓各派系輪流競選執政,以此持續當選了70多年,這使得沒人有意願進行重大的不討好的改革,倒是擴充國企、安插追隨者都很起勁,到70年代,國企控制了大部分採油煉化、鐵路電信等公用事業,還有玉米牛奶白糖乃至紙品等的流通。

到1980年還把銀行收歸國有了,扯斷了最核心的貨幣之錨,接著就是1982年債務危機。墨西哥的政客們沒能像朱相那樣強力遏制通脹、裁撤國企,結果是持續的通脹和經濟政治動盪。

到1997年把大型銀行控股權全部賣給外資後(《人為製造的脆弱性》中文版,第11章),貨幣才穩定了下來,次貸危機也基本安然躲過,現在靠著北美自貿協定(汽車是200多萬輛整車和900億美元零部件的配額),人均GDP也能穩定在一萬美元,雖然貧窮犯罪和暴力還是連綿不絕,因為土地還沒解決。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 墨西哥通脹率,曲線背後是億萬人的命運起落

模仿一句俗話就是,成功的經濟體都是相似的:市場開放、土地流通、遷徙自由、企業私有、貨幣穩定,而失敗的經濟體則不是缺這個就是缺那個的,還通常補丁套補丁

經濟制度可不像文化藝術可以有無限的多樣性,或者汽車有各種顏色和造型,它更像是四衝程發動機的結構、材料和運作方式,已經歷經成千上萬次試錯了。

我們有望擺脫陷阱嗎?

其實已經擺脫一半了,就是98年裁撤國企和十餘個直接經濟部委、房產流通和加入WTO,可惜03年後沒有繼續。

2013年後在183報告中給出了非常好的方向,包括市場決定、土地平權、央地分權,以及群團和事業單位改革等目標,可惜動作過於緩慢了些。從去年金融委正式收緊貨幣開始,意味著拐點信號出現。之前在河道里圈池塘阻礙循環流動的那些人,誰都不肯先拆自己,一致逼迫放水保持水流,現在放水停止,那拆違力度會加大的。

再多,還是打住吧。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内地县市的希望在哪里|大象公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