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眾生相

小程序猛如虎。一年前,還只是微信的獨角戲,一年後,BAT齊聚一堂。

從微信到百度,再到支付寶、頭條甚至QQ瀏覽器,小程序出人意料的迅速躥紅。圍繞在它周圍的創業者、產業基金、服務/內容提供商,甚至於產品搭建、測試、上線等一條龍服務,都已一應俱全。

小程序眾生相


小程序眾生相

早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初期,手機瀏覽器公司就蹭嘗試過基於移動Web網絡的小程序產品,只不過那時還是基於H5的簡單形態,完全不能做到現在這般的流暢體驗。

H5應用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流量、體驗不過關,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還遠未結束。

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後,業界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產品形態。一邊是增長面臨停滯,一邊是超級App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用戶開始習慣在一個平臺完成所需服務和內容,各方因素疊加促使小程序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微信作為今天小程序的一個主要陣地,其日活躍用戶數達2億,上線小程序超過100萬。在超過10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上,小程序如今已經超越服務號、公眾號成為封閉生態內承載內容和服務的第一選擇。

支付寶謹慎試探半年後上線了自己的小程序,日活已過1.2億。同微信一樣的封閉生態圈,不同的是支付寶更側重做服務和交易閉環。同出一門的淘寶,也在今年10月悄悄內測了自己的小程序產品,名為“輕店鋪”。


小程序眾生相


11月,繼微信之後,騰訊在QQ也上線了小程序,定名“QQ輕應用”。隨後的12月,QQ瀏覽器也宣佈實現與微信小程序打通,開發者只需進行三步適配工作,就可將微信小程序移植到QQ瀏覽器上運行。

最早發力小程序的百度,今年7月在輕應用之後捲土重來。其特色是強調AI技術應用以及開源政策,打通小程序後臺,一次開發可以在多款百度系App和外部聯盟的App上運行,被看作是小程序領域的Android。

BAT之外,手機廠商也組建了快應用聯盟,試圖用統一的標準在系統中集成小程序。今日頭條小程序上個月也正式推出,打通抖音,還有八大流量入口。

模式分野

iOS和Android採用了完全不同的運營機制,前者封閉後者開放。當下的小程序市場也是如此,微信、支付寶封閉,百度開放。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模式上的分野,其原因在於各家在商業運營上的不同。

對於創業者和商家來說,微信的吸引力在於龐大的流量池,這也是它採取封閉策略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流量貴如油的今天,微信擁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小程序眾生相


價值體現

在流量紅利面臨增長停滯的檔口,巨頭和準巨頭們都紛紛押寶小程序。一定是這種產品形態具備某種或多種優勢,具體來說我將其歸納為兩種:

1 更高效的連接。這裡的連接有兩重意義,第一重是本質上的連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連接,這是廣泛互聯網的存在意義。第二重是移動互聯網下信息和服務被封裝在一個個App裡所形成的“牆”,小程序的出現即是為了突破這堵牆。

2 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同長尾應用一樣,線下也存在長尾場景。譬如機場、車站、景區等,這些場景如果使用App的方式服務用戶,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小程序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輕快、簡易而且開發成本低負擔小。於商家而言,更易於收集用戶畫像和建立會員檔案。

對於非長尾場景,小程序也能提供基於地理位置的相應服務,在線訂座、優惠券發放/使用、快捷支付、自主下單等等。

可以添加小美微信諮詢:MeilaDynas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