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浩田上將:丟掉一門娃娃親,成為他的輝煌起點

遲浩田上將:丟掉一門娃娃親,成為他的輝煌起點

1929年7月9日,遲浩田出生于山東省招遠縣南院鎮的遲家村。

遲家祖先本是山西洪洞縣人,明代永樂年間遷徙到膠東半島,定居招遠,世代以農耕為生,生活清貧。遲浩田的父親遲寶惠有五兄弟之多,他最小,從小跟著兄長們幹農活,13歲時給地主打工,後隨兄長到黃縣當僱工。遲家兄弟早出晚歸,辛苦勞作,一年到頭卻還是一窮如洗,填不飽肚子。眼看家裡又揭不開鍋了,幾個兄弟決定去“闖關東”。來到東北後,五人給人扛長工打短工,賣盡了力氣。幾年後,他們不但絲毫沒有改變窮困的狀況,反而遭遇天災人禍:兄長在拉碾時被軋死,四哥也染病而亡,其他三兄弟眼看人世淒涼,奮鬥無望,只好捲起破爛的鋪蓋,又回到了膠東老家。

由於家境貧困,遲家五兄弟除大哥娶了媳婦外,其他人都沒媳婦。大哥客死他鄉後,大嫂在悲痛中故去,隨後兩個兒子也夭折。老實巴交的二哥和三哥商定,寧可自己打一輩子光棍,也要給小弟找個媳婦傳宗接代。他們節衣縮食,求人為小弟說媒,經過多方面努力,遲寶惠和村南八里外的姑娘範秀雲定了親。為此,他的三個兄長終身未娶。

遲寶惠把範秀雲娶到家時,已是26歲了。

遲浩田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上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他先後有11個兄弟姐妹,只存活七人。一個姐姐出生僅一個多月,被倒塌的牆壁意外砸死,母親也被砸傷,造成腰和腿殘疾。一個妹妹5歲時染上痢疾,喝土郎中配製的胡椒水後病情加重,不治而亡。還有兩個弟弟因病無錢醫治早夭。

在生活的重壓之下,遲浩田的父親沉默寡言,性格倔強、暴躁,遇著不順心的事兒愛悶著頭和兩個哥哥抽土煙、喝地瓜幹酒。為此,母親苦言相勸,毫無效果,流著淚教育孩子們:“你們長大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千萬不能學大人抽菸,喝酒,亂花錢。一個男人家連自己的嘴都管不住,成不了大器。”這些告誡對遲浩田影響深刻。他一生都不沾菸酒。

為抵押欠債,遲家將家裡十多畝良田典給了朱家莊的地主。

1937年年底,日軍來到了招遠。不久,遲浩田便輟學了。遲家村是鬼子們經常“掃蕩”的地方。遲浩田的父親遲寶惠和大哥遲浩文先後加入農救會,二哥遲浩謙入黨後於1939年參加八路軍。

1940年初,在鄉長、共產黨員吳子交的干預下,地主退還給遲家六畝。遲家兄弟精心打理,生活慢慢好轉,不久能吃上飽飯,還添置了農具,蓋起了泥巴茅草房。遲家人由此也記住了共產黨的恩情。次年,12歲的遲浩田當上了兒童團長。

1944年1月,遲浩田考入招萊聯立師範。沒過多久,他就打定主意要去參加八路軍,對父母說:“我現在長大了,能打鬼子了。我要當兵去!”

恰在這時傳來二哥在戰鬥中犧牲的噩耗,父母很悲痛,說啥也捨不得遲浩田離開家。遲浩田卻沒有死心,想盡辦法想讓父母同意,沒過多久,家裡突然收到二哥的來信。原來他犧牲的消息是誤傳,全家一下轉悲為喜。

5月,招萊聯立師範號召師生“參軍參政,準備大反攻”,遲浩田第一個報名參加縣大隊。

但是,父母還是不希望他急於參軍。遲浩田13歲時,父親曾按當地風俗給他定了娃娃親,並送了女方家一斗麥子、一匝洋線和一塊布做聘禮。女孩是鄰村的,比遲浩田大兩歲,兩人曾是小學同學。父母見勸不住遲浩田,就要他去見那個女孩:“你去跟她商量吧,如果她願意,我們就不攔你。”

父母原以為遲浩田怕羞,沒膽量去見這個女孩,即使見了面,也可以讓女孩勸勸他,打消當兵的念頭。哪知遲浩田當兵心切,便光著膀子,赤著腳“噌”、“噌”地出了門,趕往女家。

母親不放心,讓他一個姐姐遠遠在後面“盯梢”。遲浩田見著女孩沒有忸怩,說:“我要去當兵打鬼子。”

女孩一聽這話,也顧不上羞怯,眼淚汪汪地說:“你不能走。你在家不管是當先生還是種地,我都跟著你。”

“鬼子整天在門口鬧,先生當不成,地也種不成,只有當八路才能把他們趕走。”遲浩田態度堅決地說。

結果,兩人說了半天,女孩還是不同意。但遲浩田已鐵了心要去參軍,說:“你不讓我去當兵,我在家一天也待不下去。”

女孩便不說話了,給遲浩田做了一碗荷包蛋。遲浩田怕她傷心,勉強吃了兩個,然後告別回家了。

這麼一走,這樁親事也就散了。

遲寶惠看到兒子當兵的願望如此強烈,知道再說什麼都沒用,只好同意了。

第二天,他送兒子踏上當兵的路。

遲浩田上將:丟掉一門娃娃親,成為他的輝煌起點

遲浩田趕到招遠縣抗日遊擊大隊齊山區中九隊報到。哪料區中隊負責人見他年齡小、個子矮、長得單薄,不接收。遲浩田急了:“我當八路的心已經定了,死也要死在這裡。”說什麼也不肯走。

遲寶惠也在一邊好說歹說,為兒子求情。區中隊長徐官和遲寶惠一塊兒當過長工,他被遲家父子纏得無奈,見遲浩田決心很大,人又機靈,只好勉強答應收下了。

遲浩田先是在中隊當文書,後去縣獨立營當通信員。1945年9月初,遲浩田被區中隊推薦去抗大三支校學習,第二年5月畢業,被分配到山東軍區主力部隊第5師13團,在第3營8連當文書。

13團是山東軍區赫赫有名的主力團,是一支攻無不克的優秀部隊。遲浩田來到這樣的優秀部隊,從此開始了他的戰鬥生涯,隨後他參加了九縱(由第5師改編)幾乎所有的大戰。

1947年山東解放區土改時,遲寶惠響應政府的號召,主動獻出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糧食和一套犁具、一副耮子、一盤耙子、一口石槽,接濟貧苦的鄉親們,被當地傳為佳話。此時,遲浩田已是山東野戰軍九縱第73團3營營部書記。

1949年渡江戰役時,遲浩田為27軍(由九縱改編)235團7連指導員,帶領2名戰士迫使敵師部3個營投降,被授予"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稱號。新中國成立後,他在27軍從連、營、團、師一級級上來,1973年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人民日報》社負責人、副總編輯。1977年後,先後擔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部長等職務。

遲浩田上將:丟掉一門娃娃親,成為他的輝煌起點

遲浩田夫婦有一兒一女,教育子女十分嚴格。他當年的老班長、作家艾奇與遲浩田是生死之交,他在《遲浩田子女鮮為人知的故事》中記述:

遲浩田的兒子在部隊當了幾年兵,辦理復員時,部隊中竟無一人知道他是遲浩田的兒子。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軍校,重新穿上軍裝,走進了軍營,成為一名通信兵軍官。現在,他在某部通信兵站工作。

他就是遲星北。

2016年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成立之後,之前擔任總裝備部陸裝科訂部政委的遲星北少將調任陸軍後勤部政委。

遲浩田上將:丟掉一門娃娃親,成為他的輝煌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