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

10個寶寶9個黃疸,新生兒黃疸是一種生理現象,並不能避免它的發生。不過黃疸的嚴重程度,跟孕期生活息息相關,孕媽做些功課,可以幫助減輕寶寶黃疸的程度。但如果孕媽有這3個壞習慣,則是“火上澆油”了,寶寶出生後,黃疸會更嚴重。

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1、無肉不歡,喜歡吃肥甘厚味

懷孕了,以為多吃點高營養的食物,不會虧待胎兒,每日魚肉不斷,在家人的催促下,又一味地多吃。有這些飲食習慣的孕媽,身體內會積聚太多的溼熱,也會加重胎兒體內的溼熱,出生後很容易出現黃疸症狀。

除了容易產溼產熱的食物,過飽和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孕媽也要注意。

改掉飲食不良嗜好,注意營養充分補充

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都是通過胎盤和臍帶,從媽媽那裡獲得的。因此,在孕期,媽媽要多補充營養,保證胎兒成長所需營養的充足供應。

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2、口味太重,鹽糖辣食不忌口

很多孕媽懷孕之後胃口不好,喜歡吃點口味重的食物,還有的孕媽本來吃飯就口味重,孕期變得更嚴重了。也有的孕媽喜歡食辣,口味重也好,食辣也好,也容易觸發孕婦體內產生內熱,不會刺激孕媽的腸胃減少胃腸蠕動,從而增加胎毒的風險,寶寶出生後也更容易得黃疸。

所以,孕媽的飲食應儘量清淡,限鹽限糖,這樣有利於預防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對胎兒的健康也更好。

孕期要注意飲食衛生

懷孕後一定要加強飲食衛生,建議準媽咪隨身攜帶溼巾,便於在外就餐、吃東西時,隨時清潔。

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3、不重視孕期產檢,尤其是O型血孕媽

一般的新生兒黃疸都不嚴重,但有一種新生兒黃疸卻比較危急,這就是寶寶出生24小時內出現的皮膚黃疸,這種黃疸進展豐富迅速,有的會發展為全身黃疸,寶寶出現貧血,甚至膽紅素腦病、留下殘疾。這種黃疸的一個重要的引發原因就是新生兒溶血病。

發生這種病,以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B型或AB型血較為常見。O型血媽媽懷孕後,要跟醫生說一下自己的情況,一般醫生會給你開一些降低這些抗體的活力,減少抗體對新生兒造成的傷害也會建議你,定期檢查血液中的抗體情況,一般一個月化驗一次,及時關注發生溶血的可能性,以便醫生及時採取血漿置換等方式,降低抗體的濃度。這樣,寶寶出生後患嚴重黃疸的風險會更低;如果不重視產檢,發生新生兒溶血病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孕媽要定期參加產檢,及時瞭解胎兒的健康狀況

孕期要按時產檢,及時瞭解胎兒的情況,發現問題,方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預防。產檢時,可以穿著一次性內褲,更方便清潔

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如何判斷寶貝黃疸的程度,及何時需要就診?

第1步 判斷寶寶是否得了黃疸

外觀

黃疸出現的順序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判斷。

按壓皮膚

在自然光線下,媽咪用手指將寶貝的皮膚按壓後抬起,如果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如果是黃色就要進行第二步判斷,以確定是否需要帶寶貝就醫。

黃疸出現的時間及消退的時間

凡確診為病理性黃疸者,需及時就醫。

提示:寶寶出生後,儘量多的讓寶寶吃母乳,有助於黃疸順利消退。

寶寶一出生就黃疸高,跟孕期3個習慣有關黃染區域

輕度:僅僅面部黃染;

中度:軀幹部皮膚黃染,應監測黃疸指數,儘量及早就診,否則有患膽紅素腦病的危險;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應儘快去醫院就診;

大便顏色:寶貝的大便有逐漸變黃進而變白的趨勢,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已消退的黃疸突然又出現了,就可能是肝臟或膽道疾病引起的黃疸,必須帶去看醫生。

提示:天氣還很涼,去醫院看病時,要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有人說喂葡萄糖水可降黃疸,是真的嗎?

葡萄糖水對降黃疸是沒有用的。葡萄糖水的攝入可能會影響寶貝正常的吃奶量,由於葡萄糖水的熱卡大大低於奶,對寶貝肝臟酶的功能成熟還會有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