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說到“精神皇帝”,很容易聯想到“精神勝利法”的阿Q。然而,本文筆下的“精神皇帝”卻是一位大畫家、大收藏家,藏傳文化的執火者——葉星生。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正在帶徒弟的葉星生(左)

葉星生生於1948年,四川成都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少年得志,9歲跟隨張大千的同門師兄馮灌夫學習繪畫,他天資聰穎,繪畫作品靈動鮮活,深受人們讚許。13歲那年,葉星生隨父母進藏,拜原十世班禪宮廷畫師西洛老人為師學習民間美術,1979年創作布畫《賽犛牛》獲全國二等獎,從此開始藝術生涯。1980年至1985年,他為人民大會堂西藏廳設計繪製壁畫《扎西德勒》,成為唯一一幅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數十年從未更換的作品。他也成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然而,一不小心,“另種活法”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那就是收藏。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繪畫《扎西德勒》(局部)

他的收藏起點,是從一個小小的罐子開始的,他說:“一個不小心,人就是另外一種活法。從一個小罐開始,就鬼使神差地讓我著迷於收藏,踏上了這條坎坷太多的路。當後腳想止步,但前腳已經上路,就是這樣年復一年,在艱辛與快樂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收藏早期時根本沒有錢,那時候媽媽給我訂的結婚時用的金戒指金耳環,我都用來換了藏品。”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的藏品

36年來,已經擁有幾千件貴重文物,卻長期過著清貧的生活;他把收藏品視作自己的皇后妃子。他曾說過:“我無金錢,無地位,而且無妻子無兒女。但又常常愛炫耀,號稱自己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並每天陪伴於左右。此時的我儼然一皇帝,起碼也算是精神上的貴族……”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的藏品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佛教文化的發祥地,從象雄古國到雪域文明,經聲頌佛意,哈達唱吉祥。虔誠、善良的西藏人民在漫長的歲月裡,浸淫著佛教文化的靈光與氣場,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有的符號。收藏,成為葉星生如飢似渴、欲罷不能的追求,他的收藏,已經完全脫離了“錢”的封鎖,他想得到一件藏品,沒錢就拿其他東西換,他說:“我一直說,除了我內衣內褲不換,(其他的)都可以換。有一次,我真地擺地攤賣我的破舊衣服。”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的藏品

的確,他經歷了30餘年的珍藏,積累藏品已經達2000餘件,這些藏品經鑑定確認,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43件,三級文物100件。這些藏品自成體系,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西藏傳統文化及藏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尤其是大量的歷代民族藏品,填補了西藏對外宣傳與博覽上的空白。這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珍貴財富,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對於研究和介紹西藏的人文、歷史及正確地認識西藏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部分藏品為歷代罕見的珍品、孤品、絕品,其價值無法用金錢估量。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的藏品

經過多少的不眠之夜,他逐漸清晰了多少年來縈繞心中願望,將視若生命的民間藝術珍藏,全部回報給西藏這塊土地,報恩於厚愛於他的西藏人民。1999年,面對這些陪伴他多年的“三宮六院”,葉星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將收藏的2300件(價值8000餘萬元)藏品全部捐給了國家。

葉星生表示:“捐贈至今義無反顧,但是感情上,感覺真的是撕心裂肺、生離死別。”儘管如此,2008年,他的藏品國畫《天界》在CCTV全國首屆賽寶大會上拍賣108萬元,國畫《秋情》在海南拍賣21萬元,所得款項仍然捐贈給了社會公益事業。

“精神皇帝”葉星生:訂婚戒指換藏品

葉星生的藏品

捐獻行為驚動了中央,當時,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他,並簽字留念。2007年在北京舉辦的“葉星生搶救、保護西藏文化成果展”,感動北京,再次受到時任總書記的胡錦濤接見與鼓勵。

他的成就是輝煌的,而他的生活卻是清貧的。當一個又一個榮譽的光環來到他面前時,他卻面無喜色,低下頭來,繼續書寫著他的收藏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