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體育求索者|李富榮:他和國乒一起進入“大時代”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

在這70年裡,中國體育健兒披荊斬棘、星夜兼程,無數次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無論“乒乓外交”還是“女排精神”,體育早已是新中國的象徵之一。

在這個新春佳節,我們回溯歷史,尋找那些中國體育典型的人和事。他們是中國體育的改革者、創新者、堅守者、求索者。

他們和新中國體育共同成長,他們的經歷也是中國建設體育強國的寶貴財富。

今天為大家帶來——國乒時代開創者,李富榮。

新中国体育求索者|李富荣:他和国乒一起进入“大时代”

李富榮在北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亞洲區預選賽的抽籤儀式上。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1952年,毛澤東主席提出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從此,年輕的新中國掀起了一股群眾體育熱潮。

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不需要太多財力投入的乒乓球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運動,很多孩子從這時開始接受乒乓球訓練,上海的李富榮就是其中之一。

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再到領導者,李富榮不僅為新中國帶來了諸多榮譽,還積極改革、創新,不斷創造著國乒的輝煌。

中國乒乓球幾十年來長盛不衰,與他是分不開的。

新中国体育求索者|李富荣:他和国乒一起进入“大时代”

2015年5月3日,徐寅生(右)、李富榮(左)獲中國乒乓球終身成就獎。

“時代偶像”掀起乒乓熱潮

1958年,16歲的李富榮進入上海乒乓球隊,同年就被選入了國家乒乓球集訓隊。

他在國家隊征戰了14年,參加過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4次幫助隊伍奪得男團冠軍,連續3屆獲得男單亞軍。他與容國團、莊則棟等人共同創造了國乒第一代輝煌。

李富榮球風凌厲,打球帶一股“狠”勁,加之英俊的外表,有“美男子加轟炸機”的綽號,也是當時許多人心目中的“時代偶像”。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容國團、莊則棟、李富榮、王傳耀、徐寅生代表中國隊參加男團比賽,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並在決賽中戰勝了雄霸乒壇已久的日本隊,拿下首個男團冠軍。

隨後,《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並套紅髮表了這則喜訊,全國振奮。

之後的第27屆、28屆世乒賽,中國隊蟬聯男團冠軍。對於1960年代的中國人來說,乒乓球的勝利就是整個中國的勝利。

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上揚眉吐氣,“乒乓熱”也席捲祖國大地,出現了5000萬人打乒乓的熱鬧場面。

球檯或許是用磚砌的,中間兩塊磚頭搭一根木棍當作球網,球拍就是一木板,即使只有一張吃飯的桌子也可以打乒乓球,總之沒有什麼能擋住人們打乒乓的熱情。

新中国体育求索者|李富荣:他和国乒一起进入“大时代”

身先士卒、勇於創新

1974年起,李富榮從一位運動員轉為球隊教練,帶領中國隊成為一支“常勝之軍”,1975年、1977年世乒賽都包攬了男女團冠軍。

然而,1979年第35屆世乒賽,國乒丟掉了男團冠軍和兩個單項冠軍。時任總教練的李富榮遇到了最艱難的時刻,“如果下一屆比賽拿不回冠軍的話,我就自動下臺。”

但就在大家都準備打一場翻身仗時,李富榮卻病倒了,甚至一度被懷疑是胃癌。儘管如此,他在訓練中依然身先士卒,和隊員一起完成訓練。

“有的隊員稍微感冒了,可以休息但必須到場邊走走,幫助撿球,體現大家是一個團隊的,你是球隊中的一分子。冬天到了零下10℃,我們也堅持。”

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李富榮也將技術革新提上了日程。“大家認識到,第35屆世乒賽男隊失利的主因就在於打法缺乏創新,我們的直拍快攻被動防禦太多,主動發力進攻太少,針對這些弱點,中國乒協重新調整組織了集訓。”

於是,李富榮把用兩面不同性能海綿的球拍、攻守兼備、以攻為主的蔡振華和左撇子技術專克弧圈球的謝賽克推上了前臺。

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男隊打翻身仗的夙願就實現了。更令人驚奇的是,中國乒乓球隊奪得7項冠軍,創造了奇蹟。

當時,整個中國都在處於從停步不前到飛速前進,努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年代。“乒乓球隊的成績無疑又給了不少人面對新格局的信心和力量。”

新中国体育求索者|李富荣:他和国乒一起进入“大时代”

李富榮在乒乓回顧展上看自己從26屆到28屆用過的乒乓板。

引入雙軌制,推動乒超市場化

1994年,全國興起體育改革,乒乓球領域也不例外。

那年8月,時任國家體委訓練局局長兼乒乓中心主任的李富榮在全國乒乓球工作會議上做了關於《加快改革步伐,促進我國乒乓球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的報告,將雙軌制引入乒乓球改革。雙軌制,就是計劃與市場雙軌並行。

1995年,雙軌制最主要體現形式的俱樂部賽應運而生。到了1999年,中國的乒乓球發展終於不再侷限於國家隊,乒超聯賽成為了推動國球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0年,全國第一家真正市場意義上企業制度運作的乒乓球俱樂部成立——山東魯能,標誌著乒乓球改革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儘管乒超的“市場化”至今仍有些遙遠,但是這項賽事正在把國球真正推向發展的一端。

“進程或許有些緩慢,但方向對了就離成功更近了。”現在離開中國體育第一線的李富榮很清楚,國球要長盛不衰,變革和創新永遠是關鍵,“和我們的國家一樣,國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和進步。”

對於國球長盛不衰,李富榮也更願意歸功於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國體育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突破,主要是得益於國家經濟發展實力的增強,對體育事業的關心和加大投入,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才是我們和這個項目發展獲得的根本源泉。”

新中国体育求索者|李富荣:他和国乒一起进入“大时代”

發掘人才,眼光獨到

當然,作為曾經的訓練局局長,李富榮要管理的不只有乒乓球一項,羽毛球、游泳、體操、舉重、田徑等等都要操心。

李富榮在職期間提拔了不少年輕教練,比如乒乓球隊的蔡振華、羽毛球隊的李永波、體操隊的黃玉斌、跳水隊的周繼紅,正是這幾位教練為中國體壇打造了好幾支“夢之隊”。

蔡振華在《乒乓世界》雜誌回憶起這段歲月:“當時我是最年輕的主教練,在男線最困難的時候,李局長始終是既給我信心,又給我們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當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他也是和隊伍一起想盡辦法來解決,甚至調動全國乒乓界的力量來幫助男隊共渡難關。”

李富榮也用自己從教經驗鞭策著年輕教練,“他不斷地給我們找問題,包括為人處事上也及時地提醒我、告誡我,對我來說既是一種激勵,也可以說給了我人生最大的啟示,這一點對我幫助很大。”

“我感覺他不僅僅是從領導的角度,而且是以長輩那種負責任的心情,不想讓我吃他以前吃過的虧,犯一樣的錯誤,希望我能做到事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同步進行,這一點也讓我很感動。”

在其他項目上,李富榮也能用自己對於競技體育規律的深刻理解作出正確決策。

他曾在雅典奧運會之前到上海觀看跳水比賽,發現胡佳的兩個動作難度大但不夠穩定,於是他親自找胡佳談話,建議他選擇自己發揮穩定的動作。所有人都對此將信將疑,但奧運會的比賽結果證明了李富榮的“老謀深算”。

如今李富榮已經離開一線多年,喜歡雷厲風行的他說:“現在退休了更喜歡慢節奏的生活,最大的願望是一家人其樂融融。”

但他又補了一句:“另外有時間也可以推動一下乒乓球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