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科幻產業

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科幻產業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還都記得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早在1980年《鐵臂阿童木》就已經引入中國,一共52集,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連續劇。 2004《鐵臂阿童木》的更新版再次登陸中國,於2004年12月28日至2005年2月13日在中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了49集。

《鐵臂阿童木》在中國的播出,只是日本科幻事業的冰山一角。早在1952年《鐵臂阿童木》就已經在日本刊出,以連載的形式出現在雜誌上。日本的雜誌已經開始給科幻題材的故事以相應的支持。《鐵臂阿童木》的作者冢治蟲只是無數作者中的一個。1963年《鐵臂阿童木》以電視劇的形式在日本播出,獲得極大的好評。

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科幻產業

中國觀眾熟悉的另一部日本科幻片《日本沉沒》已經有了兩個版本,一個是1973年版,一個是2006年版。作者是日本科幻小說家小松左京。《日本沉沒》一上映,在日本就出現了轟動。創造了日本票房的40億日元的記錄。2006年日本要再創《日本沉沒》的輝煌,再次翻拍《日本沉沒》,影片在全球放映,包括中國。

對很多觀眾來說,《日本沉沒》給他們多了一個飯後談資。如今不是有很多人很喜歡談論日本是否會沉沒的話題?其實都是源於電影《日本沉沒》。日本人的科幻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入人心,而很多觀眾一點沒有意思到自己正受到日本科幻的影響。很多觀眾居然把《日本沉沒》看成一個事實,而沒有看到《日本沉沒》不過是日本的科幻故事。

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科幻產業

正是由於對日本科幻創造的沒有意識,即使在《鐵臂阿童木》和《日本沉沒》這樣的影視作品出現時,依然沒有啟發中國作家們的靈感,中國科幻事業遲遲沒有啟動,對世界產生有影響的中國科幻作品,一直沒有出現。從上世紀50年代《鐵臂阿童木》的誕生到如今,中國錯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在這半個世紀中,日本的科幻產業和戰後的工業共同發展,形成了一個成功的創意產業。日本和世界對科幻文學的認知保持了一致,沒有把科幻看成另類,而是把科幻看成了文學的前沿徵地。1955年《宇宙塵》和《科學小說》雜誌創刊,1959 《SF雜誌》創刊。除了專門的科幻雜誌,在主流文學雜誌上也刊登科幻小說。

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科幻產業

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我們無處不見科幻的影響。特別是由於好萊塢對科幻的重視。美國好萊塢對當今文化有著巨大影響。而好萊塢拍攝的科幻電影無數,很多已經影響了幾代人,如《星球大戰》、《E.T.》、《蜘蛛俠》、《黑客帝國》等等影片。

日本早已發現了科幻影片的力量。世界馳名的《哥斯拉》(ゴジラGodzilla)誕生於1954,由此而開始了日本科幻走向世界的進程。現在連美國人都要翻拍日本科幻故事,前前後後衍生出了28部《哥斯拉》電影。全世界都習慣了日本科幻故事,甚至以為哥斯拉是美國故事。

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引起了國內的追捧,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只是開端,而這個開端還僅僅圍繞著劉慈欣一個人的作品。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國文人們對科幻不屑一顧,造成了中國科幻文學遲遲沒有發展。中國的科幻事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團隊,也沒有得到全社會對科幻的關注。圍繞著科幻文學,還存在著眾多偏見。影片《流浪地球》誕生的最重要意義就在於,現在很多人終於從對科幻的偏見中覺醒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