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事情是這樣的。

許鞍華導演預備籌拍由張愛玲小說《沉香屑 第一爐香》改編的電影,女主或是馬思純。於是,幾天前,馬思純預習完“功課”後,在微博發了一篇自己對於《第一爐香》的讀後感。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從這篇讀後感裡,我們見到了張愛玲寫在胡蘭成一張照片背面的文字——“見了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我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加上《沉香屑第一爐香》,書中女主葛薇龍為保有與男主喬琪喬的愛情,寧可犧牲自己做交際花的卑微人生已被部分讀者瞭解,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所以馬思純的這篇微博被認為是馬思純由葛薇龍聯想到張愛玲,從《第一爐香》理解”卑微到塵埃裡的愛“的一種對小說人物的深入分析。

電影鯊覺得馬思純的感悟並沒有任何不妥,也是聯想得當的一篇真誠博文,不料卻被微博上某位大V用段子給diss了。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首先,這位大V把馬思純的讀後感貶低得一文不值,用大V的話說,以馬思純的水準,就只配把《色戒》解讀成”小三家鬧“,把《哈姆雷特》看錯成《哈利波特》。然後,大V還適時的拔高了下自己,”我也看了《第一爐香》,得來的見解就比你高深多了,請問我們讀的是同一本書嗎?“

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大幫所謂“張愛玲鐵粉”開始瘋狂開斯馬思純,有吐槽馬小姐硬凹文青人設的,有細數馬小姐歷年犯下的文字錯誤的,還不乏少部分人,把整個演員團隊拿來開練,信口開河演員就都是沒文化、沒水準的。

面對網友和大V的質疑,馬思純親自到大V微博下留言回應。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很明顯, 馬思純是本著就事論事的態度去的。她的每句話都對應著這位大V的質疑處:

1、你不是說我們讀的不是同一本書?

我所看到葛薇龍愛的卑微,她太想得到喬琪喬的愛,本身其實是出於女性徵服異性的虛榮心和慾望,那麼,為得到這份虛妄的愛,也因為被自己的慾望困住,葛薇龍必須付出卑微的代價。我說錯了嗎?

2、你不是說我把《哈姆雷特》讀成了“哈利波特”?

我在微博裡的確總結過”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這是我,作為年輕人對愛情的憧憬,我希望自己的愛情不會像葛薇龍和張愛玲,不要為了對方卑微,我不相信卑微就能換得愛情美滿。這樣的想法有那麼單純幼稚到遭人恥笑嗎?

3、你不是說我能把《色戒》低級理解成“小三家鬧”?

如果你覺得我的讀後感那麼一文不值,那你這種諷刺揶揄的語氣又對加進讀者對《第一爐香》的理解有何幫助呢?難道段子手式的諷刺就比我真誠的一篇讀後感更有價值嗎?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電影鯊覺得如果說馬思純的第一篇微博只是從《第一爐香》裡看出葛薇龍對喬琪喬卑微的愛(是個停留在表象的故事)。那在這篇回覆中,馬思純對張愛玲作品裡的女性剖析,就分析得相當深刻了。

是的。從《第一爐香》故事表面看,我們都覺得喬琪喬是毋庸置疑的渣男,葛薇龍是為愛獻身的怨女。孰不知,我們的主角葛薇龍,她之所以深陷姑媽掌控的深層原因,難道真是因為姑媽所設的一個局?因為喬琪喬偶爾一次的疑似深情?NO! NO! NO! 葛薇龍的悲劇根源其實是因為她自己也像喬琪喬和姑媽一樣,根本離不得聲色犬馬的虛榮生活啊!

作為一個正經人家的小姐,葛薇龍不是沒過過踏實的日子,她想念篤定的生活但又嫌棄那生活的乏味,她想念與妹妹合睡的黑鐵床、陽光下盛滿爽身粉的桃形瓷缸,卻更捨不得告別床前堆滿花束、富豪贈送珠寶、美妙的人們和美妙的社交場所......這些讓人上癮的日子。她自知喬琪喬不會愛上自己,也不會滿意自己的家境,所以硬著頭皮對姑媽說出“我沒有錢......但是我可以掙錢,你讓我慢慢地學啊。”這樣卑賤的話來。葛薇龍就是這樣被困在由她對喬琪喬痴戀和對物慾的貪戀所構築的雙重牢籠裡,她和姑媽和喬琪喬,究其本質,都不過是貪圖享樂、愛慕虛榮、以獵獲異性芳心來填補內心空虛的同一類人罷了。

所以如馬思純所說,太想征服就是慾望,卑微就是滿足慾望需付出的代價,而代價也未必能換得圓滿。可惜,馬思純的這番肺腑之言卻只是對牛彈琴。自詡高深的這位大V,不僅沒給予馬小姐想要的積極探討,反而顧左右而言它,嚴重辜負了馬小姐以為遇到“真高人”的期待。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大V的風格仍然是以段子打頭,說了段關於“理解”的順口溜。然後......

在公眾平臺上發佈的評論,人人都可以發表理解

(高能注意!槓精們要展開強盜邏輯時,都是用這套說辭開場的。)

紅黃藍?醫患關係?公交墜江?親身參與才能發表意見?

(強盜邏輯展開,有誰見到馬思純的微博和回覆,有半個字提到親身參與這事兒嗎?)

我最愛的文藝作品,比如卓別林的電影,都基本承擔了諷刺的功能。

(終於啊!大V唯一一段暴露自己高深藝術造詣的文字終於浮出水面。鑑於大V對馬思純罵戰全由《第一爐香》而起,電影鯊覺得,我們暫且可以相信大V的這段話也暗指她對張愛玲《第一爐香》的理解。即大V認為——張愛玲的作品流傳廣泛的原因和卓別林一樣,是因為她善於採用諷刺手法鞭撻社會上的不良風氣。

那便奇了!!!

想我16、17歲時開始讀張愛玲,常常把王安憶的《長恨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白先勇的《孤戀花》和徐訐的《風蕭蕭》一起放在枕邊,開了床頭燈去讀,那書里老上海腐朽的氣味濃得像外婆熬的人參雞湯,補到我出鼻血。在那個年紀,電影鯊通過看張愛玲滿足自己對小資虛榮的想象,所以電影鯊深深知道,張愛玲從來不是如大V所指的那種,用作品鞭撻諷刺社會不良風氣的”偉大“型作者。

相反,張愛玲小說裡,字裡行間充滿著的,是對男歡女愛、煙花風月的渴求,對名流交際、舞會派對的嚮往,對脂粉珠寶、金玉服飾的慾望。張愛玲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書寫小資、庸俗、虛榮,自己也如同這般小資、庸俗、虛榮的女人,她有著和普通女人們一樣的慾望,甚至更甚,並且願意在這些慾望裡沉淪,永不醒來,做那裡邊卑微的一粒塵。

這位大V,如果這就是你對張愛玲的評價,電影鯊不知道馬小姐會如何失望,但我反正已是笑掉大牙。估計張愛玲小姐若聽到有人把她的作品架高到卓別林高度來一比高下,也忍不住要崛地而起了吧。就像電影鯊之前所說,熟悉張愛玲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如果一個人要想從張愛玲的作品裡找到鞭撻諷刺社會不良風氣的力量,那她就找錯人了。張愛玲的思想覺悟沒那麼高,她對自己的要求更是隨性自然。張的小說之所以流行,因為張愛玲用文字徹底探究了人性,尤其是女人的根本。她筆下的那一眾胭脂俗粉們,小資、庸俗、虛榮,世故,嬌柔,做作,有幾份可厭就有幾份可愛,有多少可憐就有多少可恨,她們沒一個是貞節烈女,聖徒聖孫,卻都是我們每個人現實生活裡被搓磨的樣子。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是馬思純沒讀懂《第一爐香》,還是你沒讀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