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分廈門高考第一,考入北大回憶高考:看似“天險”卻並不可怕


686分廈門高考第一,考入北大回憶高考:看似“天險”卻並不可怕


文 © 曲一線科學備考

2018福建廈門高考第一名 陳瑞珏

語文120 數學149 英語149 文綜268

總分:686分 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踏過高考之路,我卸下了一程的行裝,回首,卻不敢自稱是這條路上的勝利者。畢竟,我也曾在迷霧中惶然地探尋,喟然於“雲深不知處”;我也曾在荒野中曲折地徘徊,苦於找不到破解之門……雖說挫折與迂迴是難免,但在此信筆,只希望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一些門道與方法聊作參考,能夠在挫折與迂迴中找到方向。

我個人在學習上其實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若說有,大概是從小到大沒有上過課外輔導班。這句話說起來並不是多麼值得驕傲,因為當週邊的同學各自旋轉在課內課外,我有時會感到一種跟不上節拍的孤獨與焦慮。

我無法像他們一樣,在上課之前便對新課瞭如指掌;我無法得到那些“精選”的題目資源;沒有人幫助我梳理知識與題型……但也正因為此,我對課內的學習機會視若珍寶,也逼出了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我會很“虔誠”地跟進老師的步伐,也不得不自己做所有整理歸納的浩大工程。前者讓我能夠活躍而專注,後者讓我能夠安靜而務實。

686分廈門高考第一,考入北大回憶高考:看似“天險”卻並不可怕

其實我們到了高中,向著成年過渡,身上常常有一些小小的矛盾在上演。很多同學挺有想法,不滿於老師的授課,不想依賴課內,希望多方蒐羅資源,結果反而陷入了對豐富卻紛雜的資源的依賴之中,迷失了自主的動力。我想,保持一種謙虛和獨立,找到緊跟老師和自主學習之間的平衡,對於我們學習品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拿我自己舉例吧。雖然到了六月備考“放讀”階段,我們分班自己讀書,已經很少有老師講課的機會,但是我仍然很注重跟老師的pace保持互動。比如,自習時遇到的問題,我抄起便利貼便記下來,等到老師值班時,趕緊跑過去問。比如,政治老師帶著我們過一遍時事熱點材料,我會把老師的每一句話都當成決不可錯失的提示,用鉛筆快速記下來;爾後自己進行整理,過濾掉無用的或者已經掌握的內容,並且把飛舞的字跡化成簡單明瞭的註解。

若要談備考時候具體的方法,我能記起的是一個再小不過的細節。那就是我很喜歡用便利貼進行任務管理。有一段時間我們在實驗室“放讀”溫書,每個人桌上都有一盞實驗用的燈。我喜歡把每一個時間段的任務寫在便利貼貼在桌上,完成了一張便利貼,便把它揭下來,隨手貼在燈沿上。

686分廈門高考第一,考入北大回憶高考:看似“天險”卻並不可怕

不久,燈上便歪歪斜斜地貼滿了便利貼,這使我充滿了成就感。把自己的作業、讀書各種任務細化,合理排序,塞進一張張便利貼裡,讓繁雜的事務變得簡單清楚,又不是那麼“難於上青天”。貼在桌上的便利貼,又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做什麼,減少了分心和時間浪費。

即便是在最後的忙碌倒計時裡,我也沒有減少與同窗好友的日常互動。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學,從來不吝惜互相討論、互相解答疑難的時間,甚至晚自習兩節課之間必去走廊上吹吹晚風閒嘮嗑。

學習上共同的戰友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我從來不會不好意思求助於同學,一般會先與同學討論再問老師,因為其實同學有時候對於題目或者知識點的理解體會與我更容易達到共鳴。

誰謂河廣,一葦以航。高考如同一條奔騰的湍流,看似“天險”,可是對於懂得方法的人而言,並不可怕。願學弟學妹們乘長風破萬里浪,他日抵達,在河那岸摘取成功之果。

查看全國高考第一名精彩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