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Dixon:為什麼我相信區塊鏈會重塑互聯網生態

在春節假期開始之前,不少人討論過如何向父母解釋什麼是區塊鏈。實際上,在向任何人解釋區塊鏈之前,都需要自己先搞明白,為什麼我們應該相信區塊鏈技術會給世界帶來變革。

在春節假期即將結束之時,是時候讀讀 a16z crypto 普通合夥人 Chris Dixon最近為《連線》雜誌撰寫的這篇短小卻意義深遠的文章。該文章用淺白的語言解釋了一個道理:為什麼區塊鏈技術和密碼貨幣會是改變未來互聯網世界走向的偉大動力。

Chris Dixon 是中本聰最早的信徒之一,也是最早涉足區塊鏈領域的著名風險投資家。2013 年,Chris Dixon 加入了風險投資巨頭 Andreessen Horowitz,並在那個時候就大膽做出了第一筆區塊鏈投資:Ripple。之後,他一直領導著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區塊鏈領域投資,投出了 Coinbase、OpenBazaar、Dfinity 等明星項目。

數以百萬的用戶曾經遭遇過私人數據被濫用或者被竊取的切膚之痛,那些依賴互聯網平臺的創意工作者和創意企業,也遭遇過平臺規則突然變化,讓他們的受眾群和作品盈利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現在,終於出現了日漸增長的社會行動,從區塊鏈技術和密碼貨幣領域進行嘗試,試圖打造全新的互聯網服務。

我們應該擁抱這一新趨勢。

Chris Dixon:为什么我相信区块链会重塑互联网生态

a16z crypto 合夥人、區塊鏈投資人 Chris Dixon

互聯網之變:從公開協議到巨頭壟斷

回想上世紀 80 年代到本世紀初,主流的互聯網服務都是建立在由互聯網社區控制的公開協議之上的。譬如,被稱為互聯網世界「電話本」的域名解析系統 DNS,是由個人及組織構成的分佈式網絡所控制的,採用了公開創造和管理的規則,可以讓任何遵循社區標準的個人或組織擁有域名,在互聯網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也意味著公司運營網絡和電郵收發的服務受到監督,如果它們行為不端,用戶可以將自己的域名服務轉移存放到其它服務提供商那裡。

但是,從本世紀第一個 10 年的中期到現在,互聯網用戶對公開協議的信任被換成對企業管理團隊的信任。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等企業打造了超越公開協議能力的軟件及服務,用戶聚集到這些設計更為精巧的平臺上了。

可是這些平臺的代碼屬於這些公司的私有財產,對這些平臺的監管規則可能瞬息發生變化。

社交網絡如何決定核准或者拉黑一位用戶?搜索引擎如何決定網站排名? 社交媒體可能上一分鐘還在扶植媒體機構和小企業,下一分鐘就可能將它們的內容打入冷宮或者改變收入分成模式。這些平臺巨頭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範圍的社會緊張關係,假新聞氾濫、水軍、隱私法和算法偏見等議題掀起激烈辯論。

這就是為何社會思潮又開始轉向擁抱由公開規則和社區控制的互聯網服務。這些想法終於在最近成為了可能。具體而言,這要感謝基於區塊鏈和密碼貨幣崛起推動的技術創新。

區塊鏈帶來打破互聯網巨頭壟斷的可能

過去幾年間,區塊鏈成為熱議話題,雖然被熱炒,但人們其實對它依然知之甚少。

區塊鏈是由眾多實體電腦組成的網絡,就像一臺虛擬電腦那樣運行各種功能。區塊鏈的優點很多,它與一臺傳統電腦不同,區塊鏈可以憑藉該網絡的數學和博弈特性,提供強大的信任保障。用戶或者開發者可以信任運行於區塊鏈電腦上的一段代碼能一如既往的按照設計理念運行下去,即使是網絡中的個別參與者起了異心,試圖破壞該網絡,但是都無法得逞。

這意味著,對區塊鏈電腦的控制權可以放心交給很多人組成的社區。

而另一方面,依賴網絡巨頭控制的互聯網用戶,不得不面對著眾多讓人不爽的霸權行為,比如,他們的數據被竊取或被濫用,各種隱私規則變來變去,他們還在被廣告騷擾。這些互聯網巨頭把持的網絡可能突然修改面向開發者和企業的規則,正像 Facebook 對社交遊戲公司 Zynga ,或者谷歌對美國最大點評網站 Yelp 改變規則而引發的軒然大波一樣。

開源軟件已成氣候

這些由大公司把持的互聯網平臺在未來將會被社區所擁有的網絡服務所取代。這聽上去有些遙不可及,不過,可以再想想過去 20 年的軟件進化史。歷史可以預言未來。

在上世紀 90 年代,由企業擁有的閉源的軟件主導了計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微軟出品的 Windows 操作系統。時至今日,數十億臺 Android 手機運行的是開源操作系統。蘋果電腦或手機上運行的很多也是開源軟件,而當前幾乎所有云數據中心,包括亞馬遜的雲服務,也都是基於開源軟件。

最近,微軟斥資 75 億美元收購了面向開源及私有軟件項目的託管平臺 Github,IBM 斥資 340 億美元收購了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紅帽 Red Hat。這兩筆重磅交易彰顯了重量級開源項目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

從「不作惡」重新變成「無法作惡」

隨著開源軟件愈發重要,科技企業開始轉變商業模式,從銷售軟件轉向提供雲服務。看看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 Netflix,現在都是服務型企業,甚至連微軟基本上也變成了服務型企業。他們通過此類舉措,自身發展速度超越了開源軟件企業,得以繼續控制關鍵的互聯網基礎設施。

區塊鏈設計中的一個核心就是:在開源模式上通過引入財務激勵,從而可以超越之前的開源軟件模式,進一步擴展至雲服務模式。區塊鏈網絡上發行的貨幣或代幣為參與該區塊鏈維護及服務的個人及組織提供了激勵措施,可以讓他們一直維護區塊鏈網絡,並持續提供服務。

這聽上去有點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但這是事實,區塊鏈和密碼貨幣會給雲服務世界帶來類似於開源軟件對傳統軟件的衝擊。

開源軟件用了 20 年才超越企業開發的軟件,開源服務要超越企業提供的服務,也可能要花費類似的時間。

但這種轉變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人們不再需要將信任寄託在某個企業身上,我們可以將信任託付給社區擁有並運行的軟件,最終,把互聯網的治理原則從「不作惡」don’t be evil 重新變成「無法作惡」can’t be evi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