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師父:佛教的財富觀及求財正確方法

淨宗師父:佛教的財富觀及求財正確方法

首先,佛教認為財富有兩種:

一種就是世財——世間的財富,比如說,房產、金銀珠寶、貨幣等這些物質的東西;

另一種是佛法中的法財,就是佛法的財富,也就是清淨的功德。

比如說,一個人雖然很窮,世財是不充足的,但是他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他的法財是非常豐富的。

這兩種財富當中,佛法是注重法財的,因為世間的財富都是無常的,佛教說“五家共有,危脆不堅”。

“五家”,比如盜賊,你家有財,盜賊來了,他就幫你分一羹;還有冤家投胎來做你的子女,他會敗壞你的家財,這是第二家;還有自然災害——水、火,大水淹了,大火燒了,這財也不堅固;還有現在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可能一夜之間股市下跌、房市下跌,這樣也就打了水漂。

所以說,世財是不堅固的。

那法財呢?

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永遠是你的,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淨宗師父:佛教的財富觀及求財正確方法

我想,問者的意思,主要還是問世財。既然問,也就以佛法來說一說。

◇ 佛法認為世間的財富是中性的,並不認為它具有善惡的屬性。

有的人會詛咒世間的財富說“財富是毒蛇,引起種種罪業”,其實財富本身並不是罪業。而有的人非常崇拜財富,以為它多麼善;其實它也不具備善的特點。它是中性的,只看用的人怎麼去用它。

◇ 另外,現代人往往都是以單一的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福報,這也是不全面的,也是佛法不讚賞的。

比如家庭幸福,不是光有錢就幸福。夫妻和樂,子女孝順,鄰里和睦,身體健康,父母平安健在,這種種因緣才構成一個幸福的家——當然也要有必須的物質資財。

有的人為了掙錢,也照顧不了妻子、孩子、老人,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掙錢上,有形的貨幣是掙來了,但是他損失了家庭、子女、夫妻、父母這種種福報,折換成一堆沒用的鈔票。

結果夫妻感情也不和,孩子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身心發育不正常,自己的身體也受到了損害,像這種情況當然是不好的。

我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現在有的人片面追求財富的成功,而又把財富貨幣化、數字化,這些跟幸福生活相比,就是太偏了。

◇ 按照佛法來說,有財富的時候要儘量學會佈施,所以有一句話說“有財不施失後悔”,就是你有財富的時候卻不佈施,等你丟失掉了就後悔了,沒有機會來做這種好事了。

如果你佈施利益他人,那麼福報還會存在。你家裡有錢,結果被小偷偷去了,你想做好事也沒有機會了。你現在有錢,卻不拿來做好事,股票一跌,又沒了。

財就像流水一樣,給你看一下而已。現在在你手上,被你掌管著,你有權支配的時候,儘量為自己爭取一些福利。有句話說“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其實這句話用在錢上面倒是很恰當的,有錢你不佈施,過期作廢。

有的人為什麼今生有財富,另外一個人就很貧賤呢?以佛法來說,就是他有沒有行佈施。

前世樂善好施的人,今生就有多財富的果報;前世比較慳吝、不捨得佈施,今生就感得貧窮的果報。

在經中甚至這樣說,一個人拿四天下的七寶來供養佛,所得的福報非常大;但是不如有人在惡世末法時代,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所得的功德福報。

後者所得的功德福報要超過用四天下的七寶供佛的無量倍。這也說明,世間的財富不足可誇,對我們究竟的幸福來講,就好像陰票一樣——清明節上墳的時候,陰票對陽人有用嗎?沒有用的。

所以世間的財富還是要看淡一些,在手裡的時候,儘量把它用在好處。會掙錢不如會花錢。

淨宗師父:佛教的財富觀及求財正確方法

最後問到佛門裡求財的種種法門。

如果求法財,唸佛、開悟這都是法財。如果求世財的話,顯然不是佛法的目的,那只是一種方便誘導。

這種法起不起作用呢?

我想對有的人起作用,對有的人不起作用。就是說你前世有這個福報,現在修這個法,它會把你的福報有效地收集起來。

打個比喻,你家田地裡有稻穀,這個時候你買了一臺收割機,很容易幫你把稻穀收集起來;如果田地裡本來就沒有種稻穀,即使給你十臺收割機,你能收到稻穀嗎?不可能。

就是說,你有這個福報、福田,你再修一個求財法,這個求財法就代表收割機,你就會比較輕鬆地把這些收集起來。

如果你沒有,給你一臺收割機,你到鄰居家的田地裡把稻穀收割回來,那就犯了盜,你收割回來就要吃官司,還是要吐出去的。

所以,修求財法,不是把別人的福分撈到你身上,不是這樣的;否則就是鼓勵人家打家劫舍,都去盜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