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馬雲後,20位阿里人的區塊鏈創業路

離開馬雲後,20位阿里人的區塊鏈創業路

螞蟻區塊鏈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獲獎了,井賢棟在會上說:“螞蟻區塊鏈專利沒有一件和1C0有關。”

與他們的高調相比,那些從阿里出來,在區塊鏈領域創業的人,現在顯得低調許多。這20位創業者散落行業各處,交易所、公鏈、錢包、區塊鏈安全都可見他們的身影。

他們大都是行業的早期參與者,或是因為環境的不成熟,或是為了證明區塊鏈的價值,他們先後進入阿里,從事著與技術相關的職業。

如今回憶起當初在阿里的情形,他們大多認為,阿里的環境不適合區塊鏈。

現在,密碼極客是他們經常進行技術交流的場所,這裡聚集了90%的阿里人,還有一些區塊鏈的業界大佬。


1

阿里人在區塊鏈的“山頭”


當區塊鏈風起時,那些潛藏心底多年的夢想蠢蠢欲動。

雖然去年監管層一聲令下,將1C0打入萬劫不復之地,但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熱情並未就此澆滅。

這一時期,“閉著眼投都能賺”成為行業普遍共識,風口觸手可及。

於是,郭睿、徐義吉、鍾馥百、李寧、吳軼群等人毅然從阿里離職,轉身投入區塊鏈領域。

2017年6月,徐義吉和鍾馥百一起創建星雲鏈項目,旨在成為區塊鏈世界裡的搜索引擎。這是一條公鏈。

“做公鏈是一件特別有挑戰和吸引力的事兒。”2017年4月從阿里離職的郭睿,想做點有難度的事情。

半年時間後,他和在區塊鏈技術沙龍上認識的李寧——前螞蟻金服區塊鏈首席架構師,一起創建了超腦鏈項目,旨在通過共識機制創新來解決公鏈性能低下的問題。

郭睿想把超腦鏈打造成和以太坊一樣厲害的公鏈。

吳軼群也想打造一條全球前五的公鏈。去年9·4監管以後,被鬧得沸沸揚揚的區塊鏈行業,讓他看到了機會,於是,他快速拉攏了一批前阿里人,組建創業團隊,專注於公鏈的開發。

“我年齡不小了,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在後來接受密碼極客採訪時,吳軼群這樣說道。

密碼極客是杭州一個區塊鏈技術創業社群,由前阿里人陳林創辦,“阿里”、“區塊鏈”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標籤,郭睿、吳軼群、侯欣傑、趙峰都是這個社群裡的成員,孤矢、董天一等行業大佬也在其中。

去年,從阿里安全事業群離職三年的侯欣傑回了廣州,創辦了一家區塊鏈安全公司——曲速未來。

“其實,從阿里出來在這個行業創業的人太多了,做交易所的,做行情軟件的,做鏈的,都有。”侯欣傑說到。

就像一條紐帶,密碼極客串聯起了各地在區塊鏈領域創業的阿里人和行業從業者。不定期的,他們會在密碼極客做一些內容分享,交流技術,暢談行業。

他們口若懸河,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只是,這樣的社群,並不包含擁有二十多項區塊鏈專利的李立中,他所在的前橙會,是一個聚集了阿里前員工的組織。在這裡,也有一方小小天地,屬於吳載午、戴慶祝這些區塊鏈創業者。

李立中現在是北斗未來和金窩窩集團的首席科學家。他們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在實體領域的應用。

“那些發幣的區塊鏈,他們也是一種創新模式。”雖然不贊同炒幣,但李立中並不排斥他們的運營模式。

2

不能在阿里搞區塊鏈


2014年,打算離開銀行的李立中受到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的邀請,加入剛成立不久的螞蟻金服任總裁助理。

“那時候阿里還沒有對區塊鏈的認知,在業務線上,還沒有人提區塊鏈的事兒。”李立中在接受深鏈財經採訪時稱。

雖然有所研究,但剛剛進來的李立中只能跟著業務線跑,按照自己想法搞新業務這事兒,“阿里也不允許”。

區塊鏈的想法就此擱置。直到2016年,區塊鏈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當中,整體環境向好,阿里巴巴才開始關注區塊鏈,並以螞蟻金服為先驅,率先嚐試區塊鏈技術的研發。

“那時候,螞蟻區塊鏈首席架構師童玲問過我,怎麼看區塊鏈?但那時候只是一個初步的交流,他們還沒有想好用區塊鏈技術做什麼。”李立中說。

沒人召集,沒團隊,成為李立中離開螞蟻金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另外一個因素,來自於李立中對阿里巴巴的擔憂,“區塊鏈是一個風口,但在阿里做這件事兒,會有很多顧慮,太創新的業務,阿里未必敢做。”

就在他離開後兩個月,螞蟻金服開始組建區塊鏈團隊。為了證明區塊鏈的價值,徐義吉在CTO的邀請下,成為螞蟻金服區塊鏈平臺的負責人。

但就像李立中擔心的那樣,區塊鏈技術對於阿里巴巴來說,目前僅僅只是一項輔助工具,不會應用到核心業務上。

這讓想見證行業變革的徐義吉覺得有力無處使,於是短短半年時間,徐義吉便離開了,還帶走了螞蟻金服首席架構師鍾馥百。

如今,在剛剛過去的2018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螞蟻金服自動可控的金融級商用區塊鏈平臺榮獲優秀成果發佈環節唯一區塊鏈獎項。

這或許意味著,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技術,受到世界級的認可。

但在郭睿看來,阿里所採用的聯盟鏈方式,並非真正的區塊鏈所追求的理想,“和完全去中心化的主題有很大差異,在技術挑戰上也有很大差異。”

這個從2012年5月就接觸區塊鏈的技術者,他還是想做難度更大的公鏈。

3

全產業佈局


中本聰在2008年發佈比特幣白皮書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幾年後,由分佈式技術、加密技術等組合而成的區塊鏈,會成為一項顛覆性技術。

但這群阿里系創業者注意到了。


離開馬雲後,20位阿里人的區塊鏈創業路



剛剛接觸比特幣那陣兒,郭睿很少想過炒幣的事情,他的關注點在於從技術方面研究區塊鏈。

當時,比特幣、區塊鏈都還只是一小部分人參與和關注的事情。行業剛剛興起,郭睿也沒有涉足太深。

但行業新興,往往意味著跑馬圈地的時代來臨。

時間很快來到2013年,徐義吉聯合達鴻飛、王冠、張銀海等人,發起成立了第一個比特幣技術社區——比特創業營。

第二年,國內首條公鏈——小蟻創建初期資金不足的時候,徐義吉還通過購買小蟻股的方式,幫助小蟻籌措資金。

也因此,徐義吉被稱為中國1C0第一人。

區塊鏈被廣泛熟知,或許還應感謝這群技術愛好者的佈道和口口相傳。

李立中就是在這樣的佈道當中,知道了比特幣的存在,“最早的時候是有一群極客在說比特幣怎麼樣,那時候比特幣還不值錢,但這項技術(區塊鏈技術)很有意思。”

尚在銀行做高管的李立中展開了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並於2014年初開始發表相關文章,分析比特幣項目來源、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和發展前景。

如今,在區塊鏈領域的阿里創業者們遍佈行業各處,做交易所的孫忠英,做投資的李甲虎,做公鏈的朗豫、帥初、趙峰、周峰,還有做社群的陳林,做項目的盧亮、周杰。

還有業內人士透露,元璟資本的吳泳銘投資了一個錢包項目。

寒冬之中,他們在各自的賽道上穩步向前,等待下一波高潮來臨。

至於和老東家在業務上的合作,“我們還是不要給它找麻煩了,畢竟對老東家還是有感情的。”李立中這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