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前,在兩江都幹了什麼?

獨行客地圖帝


色字頭上一把刀,驚動慈禧,轟動大清的奇案當然離不開女人,但豔情故事背後,又有什麼秘密呢?

突然被被刺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檢閱完新兵射擊,像往常一樣步行回官署,突然聽到有人喊冤,於是停下腳步,還沒來得及問話,喊冤人突然拔出匕首,一刀刺入馬新貽的右肋。

刺殺者叫張汶祥,刺殺馬新貽成功後,沒有逃跑,他高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張文祥一人做事一人當。”1871年10月,張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馬新貽。

慈禧太后聽到此事非常震驚,封疆大吏被人輕易殺死,她怕兩江出現動亂,就立刻前任曾國藩再任了兩江總督。

刺客供認因老婆出軌“刺馬”

張汶祥交代,殺人是因為他老婆出軌當官的不管。張汶祥當過4年太平軍,太平軍失敗後,歡歡喜喜回到家鄉寧波,迎接他的卻是晴天霹靂:老婆帶著錢財跟一個叫吳炳燮的跑了!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於是到衙門告狀,正好碰到時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的轎子,於是攔轎子喊冤,結果被一頓鞭子打跑,沒狀沒造成。他只好到寧波府擊鼓鳴冤,最終要回了老婆,但是錢財沒要回來,一口氣咽不下,逼老婆吞煙自盡。他覺得錢財要不回事是馬新貽不不聞不問的原因。

這個理由很不充分,但卻是當年的判決書,現在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馬新貽騙奸二哥老婆

如此大的案件,如此簡單的理由,大家覺得裡面有貓膩,於是有了一個嬌妻被辱、兄弟反目、刺殺復仇的精彩故事。這個故事記錄在《清稗類抄》裡。

馬新貽早年在合肥辦團練,曾被捻軍頭目張汶祥俘虜。張汶祥想借馬新貽投清,沒有殺他,同好友曹二虎一起和馬新貽結為異姓兄弟,認馬新貽為大哥。馬新貽就把張汶祥的部隊收編為山字營。張汶祥、曹二虎作戰勇猛,並屢立戰功,馬新貽很快就升遷到了安徽布政使。

作戰間歇,曹二虎把年輕美貌妻子接到軍營,馬新貽一見傾心,沒想到五大三粗的曹二虎竟然有美若天仙的媳婦,真是暴殄天物。便故意支走曹二虎,將他的妻子騙奸,佔為己有。事成之後,馬新貽知道曹二虎性情暴烈,怕他怕尋仇,就給安了個"通捻"罪砍頭示眾。張汶祥知道內情後,逃出軍營,覺得對不起他死去的兄弟曹二虎,於是尋找機會為二哥報仇。馬新貽當上兩江總督後,放鬆了警惕,於是武藝高強的張汶祥假裝百姓喊冤,將馬新貽一刀斃命。

這個故事為何如此眼熟?其實大家熟悉的影視作品《投名狀》《刺馬》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

豔情故事是為了掩蓋真相

豔情故事確實精彩,但卻打消不了人們心中的疑問,為何張汶祥刺殺馬新貽後不逃跑,卻高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張文祥一人做事一人當。”這分明是話裡有話,於是大家想到了湘軍,想到了曾國藩。

兩江總督的位置原來是曾國藩的。曾國藩率領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浴血奮戰,拚下了這個兩江總督的寶位。後來曾國藩功高蓋主,又是漢人,湘軍勇猛善戰,慈禧太后怕他權高位重日後謀反,恰在此時,又有人汙告曾國藩私藏太平天國的寶藏,於是慈禧太后就把曾國藩調走,讓馬新貽接替接替兩江總督。對於這個事情,曾國藩不敢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他的弟弟曾國荃咽不下這口氣,很多湘軍將士也咽不下這口氣。湘軍勇士張汶祥找到曾國荃,願意效仿古人,刺殺馬新貽。

刺馬成功事,張汶祥就喊出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向曾國藩及湘軍表達必死的決心。

雖然張汶祥案審理中隻字未提曾國藩,估計慈禧太后也覺察到其中奧妙,為了穩住強大湘軍,再次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也不再深查,此案成了大清第一奇案。


聾王侃史


兩江總督馬新貽出名,是因為轟動天下且至今迷霧重重的“刺馬”案。但對於馬新貽出任兩江總督時的成績,則少有人提及。

馬新貽是山東菏澤人,生於道光元年(1821年)。馬新貽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正牌子進士,走的是科甲“正途”。馬新貽從安徽的合肥知縣做起,因剿滅太平軍有功,步步升遷。1868年(同治七年)八月,馬新貽的仕途達到頂峰,他從閩浙總督的位置上,調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馬新貽在兩江的前任是誰呢?曾國藩。馬新貽在閩浙半年後即調到兩江,說明朝廷是在重點培養馬新貽。

兩江雖然號稱天下財賦當國之半,但與太平軍多年作戰,兩江早成了爛攤子。即使是曾國藩治理過兩江,但兩江,尤其是江蘇,依舊千瘡百孔。

江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大量土地撂荒,無人耕種。一是戰亂所致,二是農民種地賺不到錢,誰還願做無用功?馬新貽到任時,江蘇竟然有60%的土地沒有開墾。馬新貽告訴屬下:要恢復江蘇元氣,必須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馬新貽給朝廷上摺子,在朝廷批准後,馬新貽下令:先確定土地的所有者。之前撂荒的舊田主,必須配合官府確定所有權,否則治罪。而確實沒有主的土地,由官府出面,對外招人開墾。規定不管是本省或是外省,只要願意耕地,官府會給予最大的優惠。為了體現公平,馬新貽規定:外省來江蘇的軍事人員,不允許開墾土地。

一系列舉措出臺後,很多原來瞻前顧後的老百姓都放了心,舊主回來了,流民也有了種地的積極性。江蘇農業逐步恢復元氣和發展,客觀來說,馬新貽是有很大貢獻的。

小農經濟社會,農業是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但在此基礎上,人治,準確地說是吏治,是政治穩定的基石。所以,馬新貽特別重視基層地方官的人選。有幾個官員不是江蘇的,比如山東濟南知府袁保慶(老袁嗣父)。馬新貽對他比較瞭解,早在他當浙江巡撫時,就想重用袁保慶,但被朝廷拒絕。這次任兩江,馬新貽又想起袁保慶,上摺子稱讚袁保慶為人清廉有正氣,不傲上凌下。馬新貽請調袁保慶來江蘇任江寧鹽法道,管一省鹽政。朝廷本來還不太願意,馬新貽又上疏力保,說若袁保慶有錯,臣甘與同罪。馬新貽是兩江總督,不能不給面子,朝廷同意了。

馬新貽沒看錯人。老袁的嗣父在江蘇鹽政期間,日夜辛勞,非常廉潔,沒有半點把柄可抓。1873年,年僅48歲的袁保慶死在江蘇鹽法道任上。可以說,袁保慶是累死的,這從側面證明了馬新貽看人之準。

除了保舉人才,馬新貽還在江蘇到處彈劾辦事不力的官員,絲毫不留情面。馬新貽是兩江總督,面子大,一彈一個準,官員們都怕馬新貽,也都收斂了很多。

在清末,處在兩江總督位置上的大員們,都必須面對洋務問題,畢竟還兼著通商大臣的銜。馬新貽是舊派官僚,但他比較誠實,說自己對洋務不太瞭解,閱歷較淺。不懂不裝懂,這是官員難為可貴的品格,很多事情就壞在不懂裝懂上。

只不過,馬新貽的洋務觀,嚴重跟不上時代。簡單來說兩個字:退、讓。洋人在國內只要受到“不公正待遇”,馬新貽就會約見外使,道歉加賠銀子。馬新貽的心思,無非是:我不懂洋務,那就儘可能的息事寧人,任期到了拍屁股走人。

馬新貽要求屬下對洋人不要節外生枝,忍一口氣死不了人。這在客觀上助長了洋人在華的囂張氣焰。清末一步步滑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爛泥地裡,馬新貽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

在清末那種守舊的大環境中,馬新貽沒多做什麼,但也沒少做什麼。該做的,他都做了。他該做而沒做好的,事實上有很多大員也都沒做好,不能苛責馬新貽一人。

馬新貽在官場上的人緣是非常好的。他被張汶祥刺殺後,朝廷惜之,很多官員上疏請嚴查張汶祥,為馬新貽討還公道。

馬新貽被刺時,虛歲也只有50歲,年富力強。他的死,直接影響了清朝在東南的海防建設。馬新貽如果不死,繼續留在兩江。洋務可能辦的不是好,至少能穩住兩江。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這是發生在同治年間,也就是1870年的刺殺朝廷大員案,時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在回總督府路上,被張汶祥殺害,事後兇手張汶祥不逃不鬧,但受審時閃爍其詞,真相難以大白,此案稱為“刺馬案”,並被列為清末四大疑案之一。

馬新貽被追贈太子太保,回鄉厚葬,兇手張汶祥砍頭陪葬,破四舊時墓被毀,石人石馬被拆,就剩下塊碑。

馬新貽(1821-1870年),山東菏澤人,道光年間進士,最早在安徽寧國地區任知縣,太平軍起義爆發後,馬新貽也辦起了團練,後跟著袁甲三剿滅太平軍屢立戰功,升任安徽布政使,太平天國剿滅後升任浙江巡撫,他減免賦稅、修書辦學、修築海塘、清繳海盜,不久升閩浙總督,1868年調任兩江總督。

太平天國聖庫制度:民間不允許藏私財,5兩以上者都要上交聖庫,這就均貧富,所以清廷一直相信太平天國儲存有大批財富。

從調任兩江總督到死亡,馬新貽才任2年時間,當時太平天國剛平定,江寧城一片廢墟,都在休養生息,大事幹了3件,一是練兵前往蘇北清剿土匪;二是督辦兩淮鹽政,保證朝廷鹽稅;三是處理安慶教案,安撫外國傳教士。直到有一天馬新貽練完兵,從校閱場回到衙門路上被刺。

曾國藩雖與鄭敦謹同為主審官,但曾從不參與審案,只冷眼旁觀,圖為兩江總督府。

欽點的朝廷重臣被當街刺死,慈禧很生氣,令江寧將軍和漕運總督審理此案,而兇手張汶祥就是個普通的河南農民,再沒有其它信息,作案動機一直審不出來,最後把張汶祥家人綁來威逼利誘,用酷刑,都不為所動,最後在各方調查後有了點眉目,原來張汶祥早年做過海盜,被馬新貽剿滅後死裡逃生,為了洩私憤下了殺手,但這樣的結案,慈禧不相信,換人接著審,由接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和刑部尚書鄭敦謹審理,而鄭敦謹最後視乎發現了什麼,但苦於懾力,按初審結案了。

鄭敦謹草草結案後,感覺高處不勝寒,沒回京就乞病回鄉隱居了,圖為鄭敦謹手筆,為邵姓進士題的明經匾額。

馬新貽的前任是在兩江總督位置上經營了近十年的曾國藩,滅太平天國時候,朝廷一直盯著聖庫,剿滅後曾國藩向朝廷報告說沒有聖庫,也沒發現大批財寶,不甘心睜隻眼閉隻眼的慈禧,立馬明升暗降調任曾國藩為直隸總督,派遣馬新貽任兩江總督,他是當年曾國藩政敵袁甲三的人,令他暗裡調查聖庫事宜,雖然曾國藩調走了,但江南地區已是湘派勢力範圍,馬新貽就被稀裡糊塗做掉了。


圖文繪歷史


馬新貽,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出身,後因圍剿太平軍一路升遷,最終做到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政。

雖然身為大清朝的封疆大吏,但馬新貽被人們所熟知的並不是他的政績而是因為“刺馬案”,雖然他的政績也很突出,比如早在他擔任浙江巡撫時就向朝廷上書:“浙西三府為財賦之區,賊之蹂躪亦深,數年之間,窮鄉僻壤,蒐括無遺,昔之繁盛村落,今則一片荒郊。”請求蠲免浙江漕糧稅賦並得到朝廷的批准,而且他還興修水利,極大的促進民生,這些都得到百姓的認可。

但我想題主大概想知道的是馬新貽這樣的朝廷重臣在兩江總督的任上幹了什麼才引來殺身之禍吧?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刺馬案”的整個經過:

同治九年(1870年),馬新貽在校場上檢閱完士兵操練後步行回官署,在走到官署門口時,一個名叫張汶祥的人從人群中衝出來大呼“冤枉”,馬新貽停步問他,張汶祥待靠近馬新貽後猛然拔出匕首將其刺倒。張汶祥刺倒馬新貽後也不逃跑而是仰天大笑:“養兵千日,用軍一朝。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今日拼命,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次日馬新貽重傷不治身亡,而張汶祥在經過朝廷派來的大臣審問過後也草草的被凌遲處死。


雖然張汶祥伏法了,但馬新貽的死卻是疑點重重,自案發之日起,關於“刺馬案”的傳言就從未停息,有的說馬新貽與張汶祥還有一個叫曹二虎的人本是結拜兄弟,後來馬新貽出賣兄弟,逼奸曹二虎之妻,張汶祥急於為兄弟報仇才對馬新貽痛下殺手,這個故事後來被改編並搬上了大熒幕,名字叫《投名狀》。

還有的說馬新貽暗通新疆回王,企圖謀反,張汶祥出於民族大義而暗殺了他。

更有的說法是馬新貽因審理江蘇巡撫之子於惠衡致死人命一案,而與其結下仇怨,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當然了官方最終給出的定論是張汶祥本是一海盜,而馬新貽當年率兵圍剿他們,因此殺了張汶祥很多兄弟,張汶祥為了報仇才決定殺了馬新貽。

然而以上這些說法並不能完全說服眾人,似乎很多人對馬新貽的死還有另外的解讀,那就是被湘軍集團的人所謀殺,畢竟兩江是湘軍的地盤,朝廷派馬新貽去兩江實則就是制衡湘軍一派,然而湘軍集團當年剿滅了太平軍對朝廷有大恩,所以他們不允許朝廷如此淺薄他們,更不會允許非湘軍集團的人來擔任兩江總督,所以馬新貽死後,負責審訊工作的曾國藩並不積極,而且馬新貽死後曾國藩出任了兩江總督。除了曾國藩之外,負責審案的朝廷大臣大多消極怠工,唯一想要徹查此事的欽差大臣鄭敦謹在審訊工作結束後也是託病未返回京城,此後不再出仕。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馬新貽上任兩江總督之前,他就曾對自己的兄長表示過自己此去凶多吉少,還有張汶祥的那句“養兵千日,用軍一朝”又是何意?彷彿張汶祥刺殺馬新貽是出於道義一般,他們兩人究竟誰對誰錯?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馬新貽上任兩江總督並不是正常的職務調動,而且他的死也一定不會那麼簡單,但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不知各位朋友們怎麼看?


鹹魚閒聊


兩江是湘軍用命從太平軍手裡奪回來的,肯定不會讓別人來染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