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電影提供的視聽感受,學習留存率比閱讀高出了10%。如果父母們能和孩子深入討論一起看的電影和原著,那麼學習留存率可以高達50%。今天我們精選27種經典兒童文學名著及其改編的27部電影作品,讓孩子度過一個有趣有益的充實寒假。

寒假來臨,學校和老師少不了推薦一些必讀的經典書,有的學校甚至規定一定要讀哪幾本,卻不知孩子往往是一種“我偏不”的心理,極力抵制這樣的“推銷”,以至於把一些非常有趣好玩好讀的經典,也一併拒之門外。

我女兒曾經感慨:像《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麼好玩好笑的書,怎麼會被老師看上,列為“必讀書目”呢?真不可思議。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的誤解可見一斑,但從自由閱讀的角度來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誰又願意被要求必須讀某本書呢?

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在寒假開始時一廂情願地大規模屯書,希望孩子在假期多讀經典,陶冶情操,提高文學修養,可無論家長出發點多麼美好,過於枯燥或強制,孩子肯定不願意接招。

文字作品的多元呈現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這時,你就需要用些“手段”,來觸發孩子讀書的熱情啦。電影就是手段之一。

場景一:找一部孩子讀過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全家人一起專心觀影,如果你正好沒看過原著,不妨放低身段,多向孩子請教原著裡的情節和描寫,和電影有何不同。

如果你被電影打動,不妨自己把書找來好好讀一讀,所謂言傳身教不過就是這樣吧。

如果你們都讀過這本書,那看完電影可以交流討論的內容就多了,這樣的討論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深入理解原著的精神內核,也讓你和孩子有了更多的話題和共鳴。

場景二:孩子實在不願意讀學校要求的必讀書,不妨把電影找出來瞭解一下這個故事到底值不值得讀。先觀賞一下也就是兩個小時。如果真的提不起來興趣,不讀也罷;不過大多數情況,孩子還是會被電影吸引,進而捧起書來讀一讀的。

拿《湯姆·索亞歷險記》舉例,電影拍得很有趣也很感人,但是要說馬克·吐溫的幽默和諷刺,還是原著中的文字更勝一籌,不妨引導孩子重點讀一讀,說不定就讀進去了。

到底是先讀原著好,還是先看電影好?機智的爸爸媽媽們一定會有自己的方法,也一定會設想更多可以讓閱讀和電影相互激發的場景……

閱讀的效果不如視聽

主題討論效果更佳

與書籍相比,電影以圖像和音聲的方式,對場景的呈現,人物心理的刻畫,在代入感和吸引力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

無論是經由電影愛上文學原著,還是把對原著的熱愛延伸到電影,閱讀原著與看電影相結合的方式,都無疑會幫助我們和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而且很多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去讀孩子正在讀的書,一起觀影正好可以彌補自己和孩子的認知差距,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七部曲讀下來怎麼也得好幾個月,但是一起觀影,7個晚上就可以了,而瞭解懂得孩子熱衷的書和人物,絕對可以幫你們在生活中更好地交流。

原著、佳片清單

27部經典兒童文學+電影

《愛麗絲漫遊奇境》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愛麗絲漫遊奇境》

電影上映時間:1951年

《愛麗絲漫遊奇境》出版於1865年,作者是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爾。這部作品以豐富奇特的幻想和幽默風趣的風格,突破了傳統兒童文學道德說教的刻板模式,成為了英國兒童文學黃金時代的開篇。

1871年,卡羅爾又出版了一部姊妹篇《愛麗絲鏡中奇遇》,與《愛麗絲漫遊奇境》一起風靡世界,魅力經久不衰。

1951年,《愛麗絲漫遊奇境》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美國上映,迪士尼將作者奇幻的想象搬上大銀幕,杯子會自己倒茶、會吐菸圈也會說話的毛毛蟲、動不動就要砍人腦袋的紅心女王、癲狂的三月兔、來無影去無蹤的柴郡貓等都讓觀眾驚歎不已。

《歡樂滿人間》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

電影上映時間:1964年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是英國女作家P.L.特拉弗斯以瑪麗·波平斯阿姨為主角的六本童話中的第一本,出版於1934年,以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超級保姆瑪麗·波平斯阿姨形象。

瑪麗阿姨隨風而來,受聘為班克斯家的保姆,負責照顧四個孩子。她雖然其貌不揚,而且顯得嚴肅矜持,但卻身手不凡:竟然騎在欄杆上往下滑!她帶著一把鸚鵡頭的傘和一條毯子縫成的手提袋,擁有許多神秘的魔力。

這部童話後來被美國迪斯尼公司改編成真人與動畫合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俘獲無數孩子以及大人的心。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身邊的大人能夠像瑪麗阿姨那樣,不斷地給他們帶來驚奇,帶領他們去看廣闊的世界呢?

《彼得·潘》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彼得·潘》

電影上映時間:1953年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是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他的雕像一直佇立在英國倫敦肯辛頓公園湖邊。

英國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在1904年創作了兒童劇《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1911年將其改寫為小說,1929年,他將這部作品的著作權捐贈給了倫敦的一間兒童醫院。

這部童話是自由童年的獨立宣言,彼得·潘是永不衰老的童心的象徵,他把被無趣的現實捆綁的孩子帶往充滿自由與活力的夢幻島。彼得·潘拒絕長大,他愛玩,身上有著永不枯竭的生機。他憎恨人間的不公平,樂於助人,心懷俠義。

彼得·潘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是一種熱切的召喚,而對於逐漸失去童心的成人來說,也是一種警醒和懷念。

《精靈鼠小弟》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精靈鼠小弟》

電影上映時間:1999年

E.B.懷特是美國當代著名散文家、評論家,以散文名世,文風冷峻清麗,辛辣幽默,自成一格。但是他為孩子們寫的故事卻格外溫暖感人。

電影《精靈鼠小弟》以及後來《精靈鼠小弟2》,在當時看來都是電影動畫模擬技術的頂級之作。

電影中男孩喬治對弟弟小白鼠斯圖亞特從厭惡到接納,最後奮不顧身去營救弟弟的兄弟情非常感人。而小白鼠斯圖亞特對於人類家庭的溫暖的觀察,也從另一個視角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而為什麼一個人類家庭要收養一隻老鼠作為自己的家庭成員?這樣的腦洞是實在讓人們轉不過彎來,想搞明白這個,還是要看《精靈鼠小弟》的小說呀。此外,小說中,每個人物更加細緻的內心活動和感受,也是電影很難傳達出來的。

《夏洛的網》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夏洛的網》

電影上映時間:2006年

在E.B.懷特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夏洛的網》,至今已經發行500萬冊以上,擁有20多種語言的譯本。1976年,美國《出版週刊》進行的一次讀者調查中,這本童話位居“美國十佳兒童文學名著”中的首位,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

蜘蛛夏洛在臨終時對小豬威爾伯說:

……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這些話不僅僅安撫了威爾伯,也觸動和震撼了無數大小讀者。

曾有一個小讀者寫信問他,你的童話故事是真的嗎?懷特去信回答:

不,它們是想象出來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罷了——想象裡的生活也算一種生活。

寒假,不妨讓孩子盡情進入E.B.懷特的想象的生活,另一本他的《吹小號的天鵝》也有一部動畫電影《真愛伴鵝行》,看過小說的孩子也可以找來看看。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電影上映時間:2005年

羅爾德·達爾是童書媽媽、老讀者都非常熟悉的作家。他曾以短篇小說兩度獲得美國埃德加·愛倫·坡獎,三次獲得美國神奇作家獎。

在英國的大小書店,達爾的圖書一直都佔據最顯著位置,在歐洲各地舉辦的各類文學作品評選中,達爾的投票多次超過“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

羅爾德·達爾的童話以奇思妙想和幽默俘獲了孩子的心,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馬蒂達爾》《好心眼兒巨人》《詹姆斯和大仙桃》等,屢屢獲獎,並且上述作品都先後被拍成電影,受到無數讀者的好評和熱愛。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故事中,有一座十分神秘的巧克力工廠,那裡大門緊鎖,從來沒有人從大門進去或出來過。

有一天,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髮出告示,他將邀請五位幸運的孩子參觀巧克力工廠,全世界購買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機會。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裝紙裡的金獎券。查理成為了一位幸運兒,開始了在工廠的奇特經歷……

羅爾德·達爾的作品具有一種讓人一讀就愛不釋手的魔力,快邀請孩子進入他創造的暢快淋漓的幻想世界吧。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電影上映時間:2009年

在羅爾德·達爾的所有作品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篇幅很短小,也是最特別的一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漂亮的狐狸爸爸。

三個兇狠貪婪的飼養場主憎恨狐狸先生,決定把他全家除掉。於是,這三個人拿著槍,陰險地等在狐狸先生的洞外……但狐狸先生自有對付他們的妙計!於是,一場智慧和力量的較量開始了……追捕與反追捕的故事,被羅爾德·達爾用異常輕鬆的筆調講來,讓人讀了愛不釋手。

羅爾德·達爾在文中刻畫了機智能幹、有責任感,勇敢的狐狸先生形象,當著所有前來赴宴的動物們的面,狐狸太太羞澀地站了起來,說:“我不想在這兒演講,我只是說一句話,那就是:我丈夫是個了不起的狐狸。”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流淌著濃濃的溫情,特別適合一家人觀看。

《圓夢巨人》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好心眼兒巨人》

電影上映時間:2016年

羅爾德·達爾先生的女兒奧菲利亞·達爾回憶說:每天晚上,我和妹妹上床後,爸爸都會慢慢走上樓來給我們講故事,他的骨頭髮出的聲音比樓梯還響。一天晚上,他給我們講神奇粉末的故事。這種粉末被一根長長的吹管吹進臥室,在人睡著時能對大腦產生奇蹟。

我們捶打著他追問:“它們是怎麼做到的?誰把它們從窗口吹進來的?”他解釋了幾句,道了聲晚安,消失在樓梯口。過了一會兒,當燈已熄滅、我們幾乎睡著時,窗外突然有動靜。

我睜開眼睛,在黑暗中看見一根長竿從窗簾之間伸了進來,我還聽到大聲吹起的聲音。現在才知道那是爸爸乾的。他從菜園搬來一架梯子,又找到一根竹竿,爬上我們的窗戶,向我們吹來神奇的夢幻粉末。這正是《好心眼兒巨人》那本書的來歷。

讀過《好心眼兒的巨人》的孩子,個個都會羨慕小蘇菲,希望能像她那樣遇見一個好心眼兒的巨人,帶她去遊歷、去冒險,去當創造美好、懲治邪惡、拯救世界的英雄。

《秘密花園》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秘密花園》

電影上映時間:1993年

《秘密花園》是美國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代表作,她在紐約長島佈置自己家的花園時得到了靈感。1911年,該書一經出版,很快就成為當時最受關注和最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作為嚴肅的文學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經典叢書”,還曾經先後十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卡通片、話劇、舞臺劇。

1993年,《秘密花園》被波蘭電影大師霍蘭德再次改編為電影,這部經典影片使霍蘭德獲得巨大聲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秘密花園,快和孩子一起再次走進那神秘世界。

《小公主》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小公主》

電影上映時間:1995年

《小公主》是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05年。描述了主人公薩拉在其父親去世前後的生活,父親的突然離世,讓她在學校的狀況與地位也一落千丈,受盡校長的折磨。但薩拉依舊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最終苦盡甘來。

《小公主》用其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吸引了眾多讀者,而且其中所塑造的人物更是充滿魅力。小女孩薩拉的出現,給當時的讀者帶來一股清新之風。這個堅強、勇敢又善良的小姑娘也從此成為美國少女小說的代表人物。

希拉里·克林頓曾說過,“在我年少時,是《小公主》給了我衝出陰影的勇氣。”這樣的作品,會在孩子心中早早播撒下勇敢、堅強、自尊與自愛的種子。

《天生一對》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兩個小洛特》

電影上映時間:1998年

凱斯特納是西德戰後的兒童文學之父。1957年獲得德國重要的文學獎—畢希納獎。1960年,他被授予安徒生獎,這是授予兒童文學作家的最高國際獎。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國兒童文學,埃裡希·凱斯特納的名字總是與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並論。

《兩個小洛特》情節充滿懸念,對孩子們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另外,在情節設置之外,富有戲劇性的人物組合也是這部作品得到喜愛的原因之一。

兩個主人公外貌相同,性格卻大相徑庭:洛特文靜、穩重、老成;露易絲熱情、開朗、潑辣。但她們卻沒有高低好壞之分,這讓孩子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引導孩子對自我重新認識與發掘,並在性情品質方面進行自我完善。

《王子與貧兒》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王子與貧兒》

電影上映時間:2001年

《王子與貧兒》 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故事以十六世紀時英國的社會狀況為背景,以童話體的形式描述了一個貧民窟裡的窮孩子湯姆·康蒂,由於一個偶然機會,戲劇性地與王子愛德華調換了身份的故事。

互換身份的過程中,兩人都在心靈上得到歷練和成長,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作品中有人性善惡醜偽的較量,也有對夢想與勇氣的讚揚。

馬克·吐溫的女兒曾說:

我曾經讓爸爸寫一本書,將他富於同情心的天性展現出來,某些方面來說,《王子與貧兒》正是這樣一本書,有很多可愛的想法充滿了全書,還有那些語言非常好,簡直十全十美。

2001年上映的電影《王子與貧兒》也最大限度保留了曲折的情節和幽默的對白,在帶給孩子快樂的同時,還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對純潔、善良、美好事物的嚮往。

《清秀佳人》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綠山牆的安妮》

電影上映時間:1985年

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的《綠山牆的安妮》一直是加拿大文學經典的象徵。

《綠山牆的安妮》於1908 年首次出版,其背景設定在蒙哥馬利童年成長的地方——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

愛德華王子島是加拿大最美麗的省份之一,它培育了蒙哥馬利對大自然的終身熱愛,這一點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強烈的詩意表現。

馬修和瑪瑞拉兄妹倆在綠山牆過著平淡從容的生活。為了給患有心臟病的馬修找個幫手,他們打算從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的竟是一個滿頭紅髮、喋喋不休的十一歲女孩安妮。

小安妮天真熱情,酷愛想象,她偶爾會惹來一連串的麻煩,也不斷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老師的關愛中,安妮漸漸成長。

安妮的經歷是每一個人都要走過的人生過程,她的故事告訴人們:只要胸懷夢想,不懈努力,生活終究會給你回報。正如蒙哥馬利所說: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獲取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儘管遠大的抱負值得擁有,但它們卻不是輕易可以達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進行自我剋制,並經受焦慮不安和灰心喪氣的種種考驗。

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吞噬了我的純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樂,我的願望是:“現在當個快樂的女孩,中年時當個快樂的阿姨,老年時當個快樂的老太婆——總之,擁有快樂的一生。”

1985年,根據《綠山牆的安妮》創作的電影《清秀佳人》上映,收穫好評無數。

《湯姆·索亞歷險記》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湯姆·索亞歷險記》

電影上映時間:2011年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兒童冒險小說之一,海明威讚譽其為“現代美國文學的源頭”。

馬克·吐溫曾在《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序言中寫道:“這本書裡所描繪的冒險故事大多都實有其事,其中的一兩件是我的親身經歷,其餘的是我兒時夥伴們的故事。”《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作者童年的縮影。

主人公湯姆天真活潑、追求自由,厭惡枯燥、刻板的生活環境。他絕不僅僅是一個逗人發笑的頑童,更是馬克·吐溫用來顛覆當時流行的說教式的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個角色,正如他所說:“頑皮是因為心懷純真,叛逆是因為渴望自由,歷險是因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

孩子們一定會在湯姆和他的夥伴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對於爸媽們而言,更是一部瞭解孩子天性的絕佳作品。

《奇幻森林》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叢林故事》

電影上映時間:2016年

吉卜林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1907年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語作家。

他曾為讀者們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而《叢林故事》是吉卜林最有影響力、最集中體現他創作實力的作品。

自1894年問世以來,百年間經久不衰,並被改編為十幾種動畫以及電影作品。比如,1967年紅極一時的動畫《森林王子》和2016年震撼上映的電影《奇幻森林》。

在《叢林故事》中,吉卜林創造了一個富於幻想色彩的神話般的動物世界,並塑造了一個“莫格利”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叢林中的狼孩,在學習叢林法則的過程中逐漸成長。

智慧、勇敢、自律和團結友愛的精神是“叢林法則”的核心內容。這部作品讓孩子們在叢林的世界裡,感受到了友愛、信任、寬容、勇氣、責任、快樂等多元價值觀。

《波普先生的企鵝》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波普先生的企鵝》

電影上映時間:2011年

《波普先生的企鵝》是美國作家阿特沃特創作的一部小說。阿特沃特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做過軍人、大學教師、報紙專欄作家。《波普先生的企鵝》的創作靈感源於他觀賞過的一部關於極地的影片,由於創作過程中理查德病重,由他的妻子弗洛倫斯接手並終實現出版。本書榮獲193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

2011年,《波普先生的企鵝》被改編為電影,由金·凱瑞扮演波普先生。油漆匠波普先生總是憧憬著和極地有關的一切。

有一天,他竟然真的收到一隻從南極寄來的企鵝——庫克上校,很快,波普家的企鵝增加到了十二隻,它們給波普一家帶來無限快樂的同時,也讓他們陷入了空前的經濟危機。波普先生能想出好辦法化解危機嗎?他的夢想在現實中又會有怎樣的歸宿呢?

電影《波普先生的企鵝》故事裡加進了很多笑料,並突出了金·凱瑞的肢體語言,劇情溫馨,十分治癒,特別適合一家人看,而且孩子們一定會愛上萌萌的企鵝們。

《仙境之橋》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

電影上映時間:2007年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於1977年出版,作者凱瑟琳·帕特森女士曾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與國際林格倫獎,這部作品次年便為作者贏得了世界最權威的兒童文學獎紐伯瑞獎章。自出版以來累計售出500多萬冊,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出版發行,它也是美國文壇20世紀備受稱讚的經典小說之一。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最初是凱瑟琳·帕特森寫給自己當時只有11歲的兒子大衛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大衛和他的好友莉莎。後來,大衛·帕特森長大成人,自己也成為了一名作家,同時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編劇。

2007年,改編電影《仙境之橋》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保證影片對小說忠實還原,著名作家兼製片人大衛親自操刀改編電影,在特效製作方面更是邀請到《納尼亞傳奇》的原創班底精心製作。

《戰馬》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戰馬》

電影上映時間:2011年

麥克·莫波格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代表作《戰馬》初版於1982年,隨後被改編為舞臺劇和電影,風靡全球。2006年,他憑藉在文學領域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軍官勳章。

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戰馬》於2011年在美國上映,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

《戰馬》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感人故事,藉由一匹馬與一名男孩的深厚情誼,講述了一個關於忠誠與勇氣的非凡傳奇。影片展現了戰火給人世帶來的創傷,彰顯了永不磨滅的勇氣與希望。艾伯特與喬伊之間的友誼讓人忍不住落淚。

《雨果》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造夢的雨果》

電影上映時間:2011年

布萊恩·塞茲尼克,美國著名作家、畫家。2002年以《霍金斯的恐龍世界》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獎,2008年以《造夢的雨果》榮獲美國凱迪克金獎,塞茲尼克筆下的繪本與小說獲獎無數,在世界各地廣獲好評。

《造夢的雨果》講述了十二歲的男孩雨果,在巴黎火車站二十七座時鐘後牆的暗窄通道里,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孤兒、守鍾人和小偷──雨果以為自己終將以這三重身分悲慘地生活下去,除非他能修好那臺機器人。

雨果相信,只要修好機器人,一定可以讀見爸爸預留的訊息,明白自己今後將何去何從。就在他想方設法修機器人的過程中,引出複雜、驚人的秘密,他的命運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造夢的雨果》是對所有敢於創造和追逐夢想的人一次致敬。正如書中所說:有了夢,生命的銀幕亮了。

2011年,改編自《造夢的雨果》、由美國著名導演馬丁·西科塞斯執導的電影《雨果》在美國上映,並榮獲2012年美國奧斯卡5項大獎。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穿條紋衣服的男孩》

電影上映時間:2008年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是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的第四部作品,作品出版後很快成為《紐約時報》評選出來的暢銷書、英國十大暢銷書,並且榮登歐洲多個暢銷書排行榜。

本書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囊括歐美所有文學獎,先後獲得愛爾蘭圖書獎、巴克夏圖書獎、謝菲爾德圖書獎、蘭開夏圖書獎、英國保羅安加爾文學獎、意大利原創文學獎、美國卡耐基勳章。

2008年,由導演馬克·赫曼改編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在美國上映。該片於2008年獲得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2009年獲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作品中孩子的童真與戰爭的無恥與殺戮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以孩子的視角揭露了納粹的殘忍,戰爭醜惡,表達了對人性的本真的嚮往(故事苦楚,想保護孩子的家長慎重選擇,建議10歲以上的孩子觀看)。

《奇蹟男孩》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奇蹟男孩》

電影上映時間:2017年

作者R.J.帕拉西奧創作《奇蹟男孩》前,曾擔任平面設計藝術主管多年,年輕時曾夢想成為像聖-埃克蘇佩裡、莫里斯·桑達克這樣的童書作家、插畫家。

《奇蹟男孩》是她的處女作,卻一舉成名,連續超過一百二十週蟬聯《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榜首,並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獎金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兒童圖書推薦獎,馬克·吐溫獎。

《奇蹟男孩》的靈感來自一位小女孩。一次,帕拉西奧和孩子們買冰激凌時,發現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臉部嚴重傷殘,她三歲的兒子看到女孩的臉之後立刻哭了起來。帕拉西奧只得匆忙帶著孩子離去,離開時她聽到後面小女孩的母親冷靜、友好地說:“好了,孩子們,我們該走了哦。”事後,她很自責,就在那天晚上,她隨即動筆,寫下這部動人的處女作。一個十歲男孩破繭成蝶的故事,一段充滿勇氣、愛與希望的旅程。

2017年,由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美國上映,被稱為“年度催淚大劇”。

《納尼亞傳奇》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納尼亞傳奇》

電影上映時間:2005年

《納尼亞傳奇》是英國一座光彩熠熠的幻想小說豐碑,作者C.S.劉易斯曾執教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也是重要的基督教作家,7本以納尼亞王國為主題的系列魔幻故事,也使他享譽文壇。

故事寫的是幾個孩子在納尼亞王國中的歷險,也見證了納尼亞王國興衰的歷史。納尼亞王國的興衰昭示著信仰的力量和信仰混亂帶來的危機,也召喚著孩子們為建立光明、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團結奮鬥。

在納尼亞王國裡前前後後遊歷過的讀者,一定會為一場場歷險而驚心,會為孩子們在歷險中成長而欣喜,也一定會記得獅王阿斯蘭神聖的光輝。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借東西的小人》

電影上映時間:2005年

瑪麗·諾頓,英國作家,以幻想系列“借東西的小人”聞名,該系列一共五本,暢銷多年,在英美家喻戶曉,曾獲1953年卡內基兒童文學獎,2007年入選“七十年來十大童書經典”。

瑪麗·諾頓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天賦,無論通過小人眼睛看人類,還是通過人類的眼睛看小人,她的描述使兩者都同樣生動可信。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也是米林宏昌執導的首部電影。影片於2010年7月在日本正式上映,並榮獲2011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

電影和原著質樸而充滿童趣,與此同時,又在不經意間訴說著大而深的主題。通過借物而生的迷你小人們,我們習以為常的“為己所有”的感覺遭到了質疑。

《巴黎淘氣幫》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小淘氣尼古拉》

電影上映時間:2009年

《小淘氣尼古拉》是由法國國寶級作家勒內·戈西尼撰文、漫畫家讓·雅克·桑貝配畫的系列漫畫故事。小淘氣尼古拉誕生於20世紀50年,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法國人走過了他們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代。這部誕生於1959年的連載漫畫在法國盡人皆知。

2009年,在《小淘氣尼古拉》的50週年誕辰,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巴黎淘氣幫》,法國人對此充滿了期待,誰能想象漫畫的主角會化身為一個穿著紅色毛背心和藍色短襪的活生生的小男孩。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對一個時代法國的紀念。

電影《巴黎淘氣幫》完全以孩子的視角來展現故事,把囉嗦的臺詞變成了孩子的童言無忌,畫面溫馨,故事純真。

《獅心兄弟》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獅心兄弟》

電影上映時間:1977年

《獅心兄弟》是瑞典著名作家林格倫的作品。林格倫可謂是瑞典的民族英雄,享譽全球的童話外婆。1958年她獲得了“安徒生金質獎章”。她的作品已出版90多種版本,發行量已超過1.3億冊。

《獅心兄弟》帶給兒童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面對惡魔揮舞利劍,巨蟒噴吐毒火,兄弟倆一往無前,在這裡孩子能學會如何面對危險、克服恐懼,為自己行為負責!

1977年,《獅心兄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並於次年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林格倫的另一部更出名的作品《長襪子皮皮》也有改編電影。

《城南舊事》

27部兒童電影27本文學原著,給放寒假的孩子

原著:《城南舊事》

電影上映時間:1983年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1983年中國上映。

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文章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