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各位書友大家好,本週我們將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一書,在預告中我們說過,這是一本教你閱讀的書,而學會閱讀首先就需要我們掌握筆記讀書法。

《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今天的共讀,我們與大家共同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第一章,也就是第1頁至34頁的內容。我們先來看看一本小小的筆記本是怎麼成為讀書生活的好搭檔的。

《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寫作素材

01

前段時間寫作群裡有小夥伴求助說:“我常常覺得有很多素材可以寫,但是真正要寫時卻想不出來了。”一石驚起千層浪,原來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生活中的新點子,細小瑣事,如果不做記錄,那麼下一秒就煙消雲散了。

人的大腦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CPU,記憶存儲量有限。如果我們有收集整理筆記的習慣,每當我們查閱資料,簡單地翻翻,便能很快回憶起內容。有句老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隨著知識內容的增加,記筆記如同在建一個源源不斷的數據庫,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便可以調動起,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回想。在信息日新月異的今天,就算是記憶力驚人的人,又能夠記得多少呢?

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告訴我們看書時要做好筆記。一項研究發現,兩人同時看相同一本書,同樣是做筆記,前者把書中好詞句一字不漏抄下,後者則記下看書時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當過一段時日問他們書中講的是什麼內容,後者明顯記憶更深刻,理解更到位。由此可見,做筆記並不是要我們簡單地摘抄句子,流水賬的記錄,而是要記錄我們思考後的內容。一句聯想,一句點評……這些閃現的靈感像雲霧一樣,我們把這這些內容記在筆記本上,就等於把雲霧裝入袋子裡打包好,不會輕易遺忘。

《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02

竟然做讀書筆記這麼有意義,那麼有什麼技巧可以讓記筆記過程更加簡單系統呢?

作者奧野宣之提出“信息一元化”記錄法。 就像錢包一樣,如果同時使用三四個錢包,就算平時經常整理,有時也會想不想到底哪個錢包放著社保卡,但如果只有一個錢包,那麼就不用費神了。這本筆記本又像個紙箱,關於讀書的信息不做加工放在這個容器裡,這樣沒有寫筆記的壓力,簡單操作,夠讓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

我們只需記得:在這本筆記上我們可以按時間順序記錄,附上日期,運用速記或略記的方法,隨心地記下我們的靈感,另外我們平常瀏覽到有用的信息資料,可以剪貼下來粘貼到筆記本上。

通過這樣的過程,就能把與自己相關的讀書信息一點點地聚集到身邊。

《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利用思維導圖記錄

03

過去我沒有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但是自從做了改變,無須重讀整本書,在讀書筆記中我也能輕鬆找到喜歡的摘抄了,還常常可以回顧到知識。記得有次我看了關於理財的一本書,覺得書裡內容十分有用,於是我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來,後來在寫一篇關於理財的文章,我翻到了這個思維導圖,很多思路打開了。

假如當時看書時我沒有記讀書筆記,很可能就只是光顧著感慨而已,然後忘光光,更別提還要提著耐心翻著書本去找知識點了。

所以說雖然有些小夥伴看書時動筆墨覺得費時間,但是,真正有需要了,就會覺得這種方法效率很高。

現在科技越加發達了,有時我們因情況原因,或心情原因暫時不能、不想做讀書筆記怎麼辦呢?有以下幾點技巧可以讓我們不錯過靈感記錄:

一、一些方便好用的電子APP,比如說“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幕布”……當我們看書時不方便手寫時,可以先記錄在此類APP上,等到我們空閒了,再慢慢把它們規類整理。

二、如果在街道上之類人多嘈雜場所,看到令我們心動的句子,我們可以先拍照保存下來,空閒時用“傳圖識字’小程序把圖片轉化成文字,或者直接用”迅飛語記“直接念出來。

三、可以多多學習其他小伴夥做的讀書筆記,向他人學習優點,完善自己的本子記錄。

相信這麼做,你會逐漸喜歡上讀書筆記這個小搭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