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有種拳法在實戰技擊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說的就是我國古老拳法之一的猴拳,猴拳是因模仿猴子的動作和形態而得名。在我國古代就有模仿各種動物形象和動作的舞,《尚書》中就曾記載模仿各種動物的百獸舞,發展到後來將舞和技擊結合起來,逐步形成象形拳術,猴拳就是象形拳術的一種。

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關於猴拳的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漢代時期,那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據傳,獼猴舞在西漢時期一次盛大的慶典上,由官職為長信少府的檀長卿這個人表演過這種技藝,博得王公大臣的滿堂喝彩。最早的猴拳出現有據可查的是在湖南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沐猴灌的名字和圖像,它生動地再現了猴子的機靈動作和敏捷、詼諧的形象性格,這就是古代最早的猴拳,具有引人入勝的表演技巧。

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到了明代,戚繼光在《紀效新書 .拳經捷要》關於猴拳的記載有:宋太祖有32勢長拳,又有6步拳、猴拳;明代王仕性在《嵩遊記》中也生動的描述過猴拳的技藝,這裡描述的猴拳不僅有形象,還有手法、腿法、擊法。明代鄭若曾在《江南經略》中也有記載猴拳36路拳法。由此可見在明朝時期,猴拳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是以實戰技擊性為主的一套拳法,在民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路拳種。

到了清代,出現了猴拳大師級的武術大家,比較著名的有陝西嶽縣的鷂子高三(山),專練猴拳,技藝精絕。還有孫恆的猴拳,更是著稱於世。

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猴拳練習的精髓是眼神、身、手、步的練習,要手、眼、手、步相隨,要求動作神態做到神視意達,剛柔相濟做到剛、柔、輕、靈、綿、巧、躲、閃、神、束;手法應脆快有力,抓住抓、甩、 採、 切、刁、拿、扣、頂的要點;腿法強調輕靈敏捷,達到纏、蹬、踹、彈的要求。主要猴形動作有:猿猴窺望、驚猴逃竄、白猿出洞、白猿摘桃、白猿獻果、白猿吊藤、白猿躲閃、白猿入洞等招式。

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在實戰技擊中,猴拳要做到步輕、身法靈活,強調避重就輕、靈活側進、騰挪竄跳進退、左右進攻移動快速,讓對方防不勝防,做到以快制慢,神速先奪的攻擊效果,拳法應密集連貫的連續進攻,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從而達到快速制勝的目的。

這種拳法歷史悠久,在實戰中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以快制勝

現在的猴拳是以健身、表演的套路為主,在動作質量和編排、表演效果等都有很大的提高,拳法中貫穿一定的情節動作如:出洞、窺望、看桃、攀登、蹬枝、摘桃、藏桃、蹲坐、吃桃、嬉戲、喜樂、驚竄、入洞等;為了增加表演效果還增加了騰空前滾翻、豎蜻蜓、鯉魚打挺、前後空翻等精彩動作。1953年,全國舉行了民族形式的體育表演競賽大會,猴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猴拳已經成為廣大武術愛好者喜愛和廣泛傳播的拳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