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正傳: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我是個工程師,經營著一家自己的企業。多年的學習和工作讓我喜歡用科學、辯證的視角和態度去看待一切問題。十歲的時候,在家鄉的少年宮,那是一個南方的城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業餘無線電,通聯全球的快感讓我立即著迷於射頻技術、軟件和互聯網。不久以後,我發現軟件定義無線電正是射頻與計算機技術的完美結合。

這部SDR正傳並不是一部小說,而是嘗試對SDR軟件定義無線電的發展和原理做一次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詮釋,我不喜歡那些高深的論文,技術和故事原本都很精彩,我希望能寫得好看。

Let’s get it started.

2019年2月13日

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人類與電打交道的經歷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早期。古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埃及人都曾有記錄,當觸摸一些魚類時會發出閃光,和暴風雨中的閃光很像。這是最早被人類認識的兩類電源:閃電和魚。而這種閃光在公元前14世紀至前11世紀我國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記載:

SDR正傳: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這是甲骨文中“雷”的形象,一道閃電穿過兩個“田”字。我原本以為這就是一個很形象的理解,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道明亮的閃電。然而並不是。《詩經·周頌·有瞽》中有一句“應田縣鼓”,許多學者考證的結論是“田”是指大鼓,所以,這個字不但表了形,還傳遞了聲音:閃電如炬,雷聲如鼓。而這種學名叫Torpedo marmorata的石紋電鰩很甚至被古羅馬的醫生用來治病,當然,不是清蒸,而是把它放在病人的腳底或額頭,通過電擊來治療頭疼和痛風。

SDR正傳: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古希臘人也注意到用動物皮毛去摩擦琥珀後,這塊琥珀就帶上了一種神奇的特性,能夠吸引一些小而輕的物體,比如羽毛。生活在公元前600多年的希臘科學家泰勒斯將這種特性與當時一種能夠吸鐵的天然磁石聯繫在一起。我們現在知道,皮毛摩擦琥珀是讓琥珀帶上了靜電荷,這也許是電和磁在人類意識中的第一次碰撞。在希臘文中,琥珀是elekctron,它便是今天英文“電子”electron這個詞的源頭。而泰勒斯所說的這種磁石,出產於他家附近一個叫Magnesia的地區,於是,這種磁石便被稱為magnet,並一直沿用至今。

SDR正傳: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所以,早在公元前6到7世紀,人們便已認識了靜電與磁的現象。只是並不理解其間的奧妙。下一場電與磁的腦力激盪則要等到兩千多年以後。

SDR正傳:第一章 電和磁的古代簡史(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