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高度關注

上市公司被舉牌引發監管層高度關注,部分舉牌相關方遭交易所問詢,舉牌違規則遭到處罰。

以科達潔能為例,2月15日,科達潔能收到上交所發出的問詢函。科達潔能被梁桐燦舉牌,梁桐燦表示未來12個月內擬繼續增持不低於1億元,而公司2018年業績預虧5.5億元至6.5億元。上交所要求梁桐燦說明其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理由及依據等。

*ST宜化1月16日公告,代德明及其一致行動人湖北恆信盈加因第一次舉牌時未及時披露而遭到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章建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出現了類似的情況。2月10日,海利生物公告稱,章建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因達到舉牌線未及時披露並違規增持,而分別遭到上海證監局警示和上交所監管關注。

對此,尚震宇表示,舉牌方屬於高風險偏好投資者,一定程度上投機行為較大,運用了一級市場投資方法在二級市場運作,押注投資組合。由於購買份額較大,受到監管關注併發出監管函質疑其行為。此類手法風險較高,並不一定保證投機成功而盈利,同樣可能“踩雷”而遭受損失。

華泰證券認為,舉牌案例有望逐步增多,將從三方面對上市公司股價和投資者風險偏好形成提振:一是當前舉牌行為可以緩解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的流動性壓力,二是強化投資者對優質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三是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預期。

尚震宇表示,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對A股市場殼資源價值具有較大沖擊,A股市場機構化趨勢將逐步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