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一定馬上到來,但是券商可以開始佈局了!

牛市不一定馬上到來,但是券商可以開始佈局了!

編者按:2018年的A股市場清味寡淡,遭遇一場寒冬,展望2019年以至更遠的未來,市場依然會“我行我素”,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市場“任性”之前去發現風險和價值。今日頭條與《紅週刊》獨家合作共建“V視角”欄目,本欄目為資本市場專業人士而設,為市場提供原汁原味的大V們的看法、決斷和思想。無論前路迷途抑或正道光明,我們都與投資者相伴一路,喜樂相隨。

券商的機會還在後面

《投資者說》欄目嘉賓

代表券商的指數很多,差異不是很大,以Wind證券公司指數(399975)為例,截至2月20日,該指數已上漲21.98%%,領漲各行業指數。不過,與歷史上2014年11月~12月,兩個月暴漲123%相比,還只能算餐前菜,大菜還在後面。

下面以證券公司指數為例看一下歷史上的情況。

牛市不一定馬上到來,但是券商可以開始佈局了!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2015年上半年牛市啟動初期,證券公司指數在短短的兩個月裡把牛市的行情基本走完,遠遠提前於上證指數等寬基指數的行情。

如果光看PE,2015年9月15日證券公司的PE達到歷史最低點10.33,不過從這個時間點到2019年2月20日,即使經過了2019年這1個多月的大漲,指數還是下跌了6.75%,所以如果看PE買入券商,會進入週期股的誤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季報年報的數據是滯後的,比如2015年上半年轟轟烈烈的行情,要在券商裡反應出來一直要到10月份,而中國股市的牛短熊長的特點,導致了剛剛看到估值最低,接下來的不是反彈而是開始了漫長的下跌。

再來看看北上資金在券商板塊上的淨買入,2018年12月淨賣出了10.39億後,2019年1月、2月(截止到2月20日)分別淨買入了44.62億和38.28億。呈現加速流入趨勢。

雖然券商的業務現在不侷限在佣金,至少到現在為止,券商還是一個典型的週期行業,靠天吃飯。這個天其實就是股市行情的好壞。所以,券商的最大的機會還是在行情本身。

首先,支持這波行情上漲的最大的理由就是跌多了,下面比較一下中美兩國的標誌指數,中國的滬深300和美國標普500,滬深300的PE估值只有美國標普500的一半。

即使有各種理由支持美國高估,估值差距如此之大也是明顯不合理的,也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才導致了外資通過北上資金等渠道源源不斷的流入A股,成為這次A股上漲的一個重要力量。

其次,去年A股下跌的兩個重要原因,外部的中美貿易戰正在通過密集談判而趨向緩和;而內部的企業盈利下滑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見底。

按照股市反彈先於實體經濟見底的一般規律,2019年上半年這波反彈應該也不會很快見頂。另外相對比較寬鬆的資金也給這波反彈提供了一個基礎。

整體來說,券商板塊雖然估值不低,但考慮到券商股的週期性,再加上整個A股的估值偏低,吸引外資源源不斷的加倉A股,再加上券商的各類政策利好,雖然今年券商板塊已經反彈了較大幅度,但未來的機會還是不小。

縱有牛市千萬種唯有券商不缺席

職業投資人,知名股評師

已亥年開局的行情,讓市場人士熱血沸騰,牛市起點、人生最後一個牛市週期、十年新起點、賣房炒股......市場的各個角落裡,一反2018年的沉悶,春天的號角頻吹。

但是,市場越是熱鬧,越需要冷靜思考。筆者不止一次強調,牛市是走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猜出來的。

2007年的改革牛、2015年的槓桿牛,都不是靠市場人士喊出來的,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牛市的產生囊括了經濟週期、貨幣政策、改革力度、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等諸多複雜因素。

但是,無論是改革牛還是槓桿牛,無論是慢牛還是快牛,領漲板塊和行情主線很多種,唯有一個板塊是不缺席的,那就是券商。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業績。券商板塊是大金融板塊裡面的週期股,也是業績最富彈性的板塊。牛市行情中,伴隨著的是成交量的不斷放大,IPO的順利推進,各類產品銷售火爆,疊加券商自營收入的大幅增加,這都是券商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客觀因素。券商行業是典型的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所以,一旦嗅到了牛市味道,大家最先哄搶的就是券商的籌碼。

二是估值。任何一輪牛市,都是從熊市或者震盪市演變而來,在熊市末端,伴隨著的是市場估值的不斷迴歸,其中迴歸最為徹底、也是最先見底的肯定是券商。因為市場的悲觀預期不斷的體現在券商板塊的走勢當中。

三是政策。中國股市是政策市,這個觀點已經深入人心,每一次的漫漫熊途,伴隨著的是針對市場的政策放鬆,比如股權分置改革,券商創新手段,活躍交易的手段,甚至放任槓桿的手段。

以上三點,就決定了“縱有牛市千萬種,唯有券商不缺席”。那麼,如何判斷當下的券商板塊?

筆者的觀點是:牛市不一定馬上到來,但是券商可以開始佈局了。

從估值來看,大部分券商的市淨率在1.2倍左右,在2018年的熊市背景下,市盈率保持30倍左右。市盈率雖然不低,但是用動態的眼光來看,正如前面所說,券商板塊是業績彈性最大的板塊。 僅看成交這一項,目前上證2000億以上的成交額,深市2500億以上的成交額,幾乎是去年下半年的2倍。所以,一季度券商業績出現同比、環比大幅改善是大概率的。

從政策來看,監管層甚至更高層面,已經在會議公報、公開講話中不斷的體現對市場的呵護,包括活躍交易、退出非市場化監管、引入活水、傾聽市場意見等等,這些行動和表態,都如春風拂面。

當然,牛市裡券商雖然不缺席,但券商卻不一定能夠推動牛市的產生,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中國A股市場的牛市,筆者希望是慢牛,而慢牛產生的先決條件,依然是資本市場的改革。改革應當是全方位的、立體的、系統性的,從新股發行制度到交易制度,從衍生品建設到市場懲戒,都要全方位的刮骨療傷。動動小手術暫時止一止痛、止一止血,可能帶來一次快牛、猛牛,但是最終還是會跌入牛短熊長的困境中去。而券商,自然也是陪伴著指數坐一趟過山車。

改革牛帶來的慢牛,才是券商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