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沉魚”的原始形象,比西施還美


大家一提到沉魚落雁,想必想到的就是西施和昭君了。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但其實她才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毛嬙,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之一,大體與西施同時。《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毛嬙確是沉魚落雁典故的原型。《千字文》中說:“毛施淑姿,工顰妍笑。”毛嬙和西施皺眉頭的樣子都是那樣嫵媚動人。再看後人對美女的讚頌中,凡同時出現毛嬙、西施的,大都是毛嬙居前、西施斷後。

西施的美是病態美,較符合吳王夫差的審美觀,而毛嬙則是一種素雅美,婉淡清新,帶著大家族女兒的優雅溫柔,隱隱之中帶著疏離。《韓非子·顯學》的作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自然是不太認同西施的嬌弱,將毛嬙放在前面。“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可見毛嬙一直居西施之前。


我想,現今我們知道西施,不知道毛嬙的原因是因為她們的人生經歷吧。西施這個美麗的女子傳說中她為了幫助越王勾踐完成復國大業,離開了她心愛的人——范蠡,嫁給了吳王夫差,臥薪嚐膽,勾踐滅吳,這個女子的故事至此出現了幾個不同版本。而毛嬙卻是在嫁給越王勾踐後,過著安穩平靜的生活,最終結束了她”平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