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是如何“去俄化”的?

生猛歷史


哈薩克斯坦脫蘇後,大規模強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教育,樹立哈薩克人的主體地位,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迴歸,甚至將首都遷移到北方的阿斯塔納。

建立初期,哈薩克斯坦全國超過60%的人口只會說俄語,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薩克語者竟然不到1%,僅有30%的哈薩克人通曉母語。語言文字是傳統文化的根本所在,哈薩克斯坦大規模推進哈薩克語的教育,將哈薩克語正式規定為國語,所有官方場合必須使用哈薩克語。


傳統哈薩克語是用阿拉伯字母書寫,蘇聯時代變成了西裡爾字母,2007年在南部諸州推動去俄語化,2017年哈薩克斯坦將哈薩克語拉丁字母化。

雖然叫做哈薩克斯坦,但90年代,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人比例竟然不到40%,大量俄人(比例超過40%)與其他族群在哈薩克斯坦數量非常高。


為了強化哈薩克人的主體地位,哈薩克斯坦出臺《移民法》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哈薩克斯坦,同時在某些領域刻意排斥俄人,使得大量俄人移居回俄羅斯。

1999年,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人比例超過了53%,而俄人比例下降到30%不到。

哈薩克斯坦北部地廣人稀,俄人比重遠遠高於哈薩克人,且與俄羅斯接壤。1997年,哈薩克斯坦正式遷都北方的阿斯塔納,大規模進行移民,逆轉當地族群的比例,鞏固哈薩克化。

儘管如此,俄文化對於哈薩克斯坦的影響仍舊非常深遠,如今哈薩克斯坦的俄族比例還是超過20%,俄佔據哈薩克斯坦進出口38%以上。為此,哈薩克斯坦繼續推動本國哈薩克化的同時,也不斷強化與周圍各國在經濟、文化領域的合作。

比如,哈薩克斯坦不斷“東望”,大規模出口油氣資源,參與一帶一路等,借力打力,以削弱俄化的影響。


澹奕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最大的內陸國家,也是曾經蘇聯重要的加盟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哈薩克斯坦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俄國長達二百餘年的統治留下的“俄化”印記依舊十分顯著。為了建立單一民族主體的哈薩克民族國家,哈薩克人開始了“去俄化”的歷程。

圖/哈薩克斯坦馴雕人


哈薩克人的哈薩克

據1979年統計,哈薩克共和國內各民族的人口數和所佔比例如下:哈薩克人528.9萬,佔總人口的36%;俄羅斯人599.1萬,佔40.8%;烏克蘭人89.8萬,佔6.1%。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等合起來則大大超過了哈薩克人所佔的比例。這種主體民族僅為國家人口總數三分之一的怪異現象立馬造成了哈薩克國內的極度恐慌。

圖/執政二十七年的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在盲目排外思想的指導下,哈政府在獨立後,就提出建立“哈薩克的”“單一民族國家”的建設方針,全國政策開始全面向本族傾斜,哈薩克斯坦各國家機關、立法與司法部門、銀行、海關及地方自治機構等的領導職務中,哈薩克族幹部比例由原來不足一半快速提升到80—90%,而一些總統直屬的要害部門的重要職務基本上全由哈薩克族幹部擔任。


文化戰略

民族語言政治化則是哈薩克政府在政治文化層面的強力戰略。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哈薩克族成為主體民族,新領導集團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有意將哈薩克民族主義推向高潮。在1995年第一部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哈薩克語的國語地位。

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還人為地在共和國政治生活中有意抬高哈薩克語的地位,在各級領導幹部的選拔和配備上以會講哈薩克語為條件,所有國家公務人員必須會熟練使用哈薩克語,而1996年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人懂哈薩克語的只有不到8%,這實際上等於排除了俄羅斯等非主體民族幹部從事國家管理的可能性。

圖/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


國家政策的歧視導致大量的俄羅斯人從上層崗位上大量撤退返回俄羅斯,而哈政府又同時以“迴歸故里”為口號號召留居前蘇聯加盟國各地的三百萬哈薩克人返回哈薩克。這樣大量的人口遷出與遷入徹底最終改變了哈薩克的民族結構與政治面貌,使得哈薩克斯坦逐漸成為了哈薩克人為主體的民族國家。


參考文獻:1. 熊坤新主編,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熱點預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生猛歷史


原來的哈薩克斯坦剛獨立時,首都是在靠近 中國的阿拉木圖,之所以遷都到1000多公里的阿斯塔納,是那裡靠近俄羅斯,而且俄羅斯族人口比例很高,一旦有事,俄羅斯就會吞併那裡,而且都是俄羅斯人。所以這樣做也是天子守國門。這是去俄化最明顯的。


猛人列傳


原來是俄羅斯的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