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除了農民,還有這4類人

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有哪些人給農村帶來了質的改變呢?

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除了農民,還有這4類人

第一類人: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個農民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個農民,按下血手印,立下生死狀,冒著殺頭的風險決定搞包產到戶,他們

正是他們在鐵屋的牆上砸開了一扇窗,打破了當時整個社會對公有制經濟的理解,打破吃大鍋飯的傳統,將農民的責、權、利統一起來,推動中國了農業的發展,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今天,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去世,有些人還健在,2018年11月,小崗村“大包乾”的帶頭人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他們當之無愧。

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除了農民,還有這4類人

魯冠球和馬雲

第二類人:鄉鎮企業家

1969年,魯冠球帶領6名農民,集資4000元,創辦了寧圍公社農機廠,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萬向集團,萬萬向集團是中國機械行業排名前20的大企業,以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主營業務。

2017年10月25日,浙商代表人物魯冠球逝世,享年72歲,2018年,魯冠球被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改革先鋒稱號。

以魯冠球為代表的鄉鎮企業家曾經極大地帶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它們中有很多後來都發展成了著名的大企業。

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除了農民,還有這4類人

第三類人:鄉村教師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也極不均衡,在經濟落後地區,正是一批批以鄉村教師為代表的普通建設者為這些地區帶去了知識和眼界,孩子們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老師,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個地方要富裕,不在於當地的資源和基礎,而在於人們的腦袋和精神,少年強,則國強,廣大鄉村教師們的貢獻就在於此。

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除了農民,還有這4類人

第四類人:農民工

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用40年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進程,原因之一便是廣大農民工的巨大犧牲,正是這整整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犧牲,才換來了今天中國GDP全球第二的經濟奇蹟。

也正是這一代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建設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要知道並不是人口大國就一定能搭建起完整的工業體系的,隔壁印度就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搭建起來,所以,要為我們的農民工點贊,為中國工業化的建設者點贊,他們中很多人已經老去,也就就是我們身邊不起眼額大哥大姐,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有他們的貢獻在裡面。

除了上面說到的4類人,你認為還有哪些人同樣深刻改變了我們國家農村的面貌?歡迎留言區交流。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吳光於發紅包",領限時紅包福利,領到的小夥伴記得使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