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大逃殺”遊戲

教師“大逃殺”遊戲

對於全國的教師而言,每年都有那麼一段時間,是全體參與“大逃殺遊戲” 的時候。為什麼說是大逃殺,因為你不得不踩著同伴的屍體往上攀登才能成為最後僅有的幾個勝者。而其間過程往往是伴隨灰暗甚至不堪的。

也有人把這段黑色時間比喻成 “大血拼”。說是“大血拼”主要是因為其熱鬧程度決不亞於各大淘寶店家在雙十一的廝殺。少之又少的幾個倖存名額最終花落誰家牽動所有同事的心絃。即使自稱佛系的部分教師也在私下交換著情報。可能也只有單位個別已經上了岸的“高級教師”能真正做到淡然處之

大家都猜到了,就是-------晉職稱。

如果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那職稱就是教師的七寸了。

關於教師職稱近些年來各大教育公眾號談到的其實很多。 就風格而言,有直抒胸臆的,有痛陳利害的,也有踴躍諫言的。看得出都是出自奮戰教學一線多年的教師之手,寫出了很多一線教師的苦澀和無奈。但是,感覺有些問題並沒說到點兒上。

比如,有篇文章說,建議國家取消教師晉升職稱的名額限制。因為好些地方不論教師工作多努力,素質多優秀,沒有名額,你就只能等著,無法晉級。其實仔細想來,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表面看上去的職稱問題了。

這是一個財政問題。

眾所周知,教師這個事業單位群體跟公務員群體都是吃財政飯的,主要得仰仗地方政府財政撥款。按照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這張餅總共就那麼大。職稱是什麼?職稱就是錢。假如真的職稱給放開了,地方財政有那麼多錢去堵這些窟窿嗎?從新聞上經常看到好些地方政府被房地產綁架,都是在舉債度日,靠賣地維持。這幾年國內整體經濟走勢低迷,地方政府的開源手段有限,只能從節流上面想辦法。這時假如“放開職稱名額限制”,財政上勢必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所以近期來看,並不現實。

既然教師和公務員同屬國家公職人員,都吃財政飯,為什麼不能學公務員的晉升制度,按年限晉級呢?這也是網上呼聲比較高的一個說法。

假如教師職稱制度進行改革,同樣按年限晉升。從總量上來講,仍會使得教師群體總薪酬的財政支出大幅提升,其實跟上面的問題是一樣的。

那麼,在目前政府財政支出分配比例不變的前提下,教師群體想要提升自己的薪資水平只能寄希望於財政這塊餅能做的更大一些。

其實這些年,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也還可以,餅攤的也大了不少,教育紅利也是有的。教育投資所佔GDP的比重雖然較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但確實提高了不少,理論上是有能力解決教師職稱難問題的。可是各地有了錢之後將大量的教育資金投入到基建項目當中。好處是一方面給當地教育形象掙足了面子,畢竟高大漂亮的校舍矗立在那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拉動當地GDP。上頭的人自然樂觀其成。

可也常會出現一批“豆腐渣工程”。

就拿我區一所學校為例,當初建成時號稱全區最現代化校區。然而,建校至今不過九年,今年暑假回去值班時發現,校園內又開始大興土木,操場重修,教室重修,宿舍重修。據說斥資六七千萬。按道理講不修也不成了,損壞太快太嚴重。當初新建的現代化操場在第5個年頭就已面目全非,塑膠跑道像老樹的樹皮一樣大片脫落。學生宿舍更是誇張,去年夏天陰雨連綿,六樓的房間像個小瀑布一樣。毫不誇張的講,天晴的時候抬頭往上看,可以看見藍天。

之前聽人講個笑話,說父子二人在客廳看電視,窗外轟隆隆在修路。兒子不解問父親“去年不是剛修過嗎,今年怎麼又修,吵的人晚上都睡不好。”父親說“我讓你給我辦點事,你就明白了”父親讓兒子去把冰箱裡的豬肉拿出來,然後再放回去。不一會兒,又讓兒子再去把豬肉拿出來,然後又放回去。兒子不耐煩了,“幹嘛拿進拿出的,有什麼意義啊”,父親說,“你現在看看你的手上有什麼,是真的沒意義嗎?”

我國人口多,學生群體和教師群體數目龐大,人均教育資金本就捉襟見肘,更應該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現狀卻是反覆的拆建,浪費了大筆的教育資金。反而用到教育從業人員身上的資金卻少之又少。致使許多在校教師為了爭奪稀缺的財政資源選擇放鬆本職工作,專門鑽營人際關係,只朝著“職稱”使勁兒,最終既損害了家長、學生的利益,也迷失了自我,違背了自己當初投入教育事業的初衷。

假如把有限的教育資金更多的用到教師職稱改革上,真的把餅做大,攤勻。每一個教師之間不再因為職稱競爭而“大血拼”,減小不必要的內耗,讓教師回到一心從教,專於業務的正軌上來,豈不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