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說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你曾經說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01

遺忘

在下班的地鐵上刷手機,你看到了一條特別的新聞。

說它特別,是因為這條新聞淹沒在其他五花八門的新聞報道里,而且好像離你的生活很遙遠。

新聞中說,“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於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去世。

于敏是誰,你不是很清楚,只是把“中國氫彈之父”這幾個字多看了幾眼,心裡想,真牛啊!

你手機裡,收藏著一篇文章,題目叫《讓孩子將來成為具有幸福感的普通人》,你覺得其中的觀點很靠譜。

你不奢望兒子能夠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也並不奢望他光宗耀祖、成為什麼了不起的“家”,人到中年,你明白大部分人的人生都註定是平凡的。

你覺得,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長大後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就可以了。

你曾經說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02

震撼

回到家,六歲的兒子正在玩玩具。

兒子說長大了要當英雄,就像奧特曼、像蜘蛛俠、像變形金剛那樣的。

怕你不高興,兒子討好的補充道:還有愛因斯坦、牛頓。

英雄和文化是沒有國界的,但西方的歷史人物和動漫英雄,已經飄洋過海、穿越時空地影響中國的“2010後”了。

而我們國家的民族英雄和時代偶像呢?你突然覺得奇怪。

其實,你自己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幾個。

打開手機搜索其實有很多,“導彈之父”錢學森,“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陳景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進入太空的第一個中國人”楊利偉……

你想起了坐地鐵時看到的那篇新聞,決定仔細再看看。

在已知的五大核國家中,只有中國擁有世界上僅有30枚可使用的氫彈。因為中國的氫彈是“于敏”型!

氫彈只有2個構型:美國的“泰勒-烏拉姆”(T-U構型)構型和中國的于敏構型。

美國模式不太穩定,製造出後要在短時間用掉,否則容易出事失效。中國的模式穩定性更好,比較安全有效期長。

從原子彈到氫彈:

法國是8年零6個月。

美國是7年零3個月。

英國是4年零7個月。

蘇聯只用了不到4年。

我國只用了不到3年,2年零8個月。

你被深深的震撼了

在這個國家,在這片土地,有很多沉默的英雄,是你不知道的。

而這位偉大的93歲的國寶級老人,剛剛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關注度還不及熱播宮鬥劇和明星八卦。

你曾經說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03

志向

電視裡放著搞笑輕鬆的綜藝娛樂和吵吵鬧鬧的動畫片,看到兒子對虛擬的西方英雄崇拜無比,在電腦上玩著打打殺殺的網絡遊戲,你突然覺得害怕了。

很多年前,你還在兒子這個年齡,老師讓大家站起來說說自己的理想。

你記得,好多人的理想都是當”科學家“。那些紅紅的臉蛋和圓圓的眼睛,充滿著自豪和神氣。

長大以後,你把這個當成了笑話。

後來,大家的理想變成了當老闆、當明星。

再後來,你的理想變得很現實,你對兒子的期望也變得很現實,你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而現在,你突然發現自己錯了。這個錯,是自私。

沒有理想的民族是可悲的。沒有理想的後代是迷茫的。

你曾經說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

04

找回理想

中國有句老話”志存高遠“,人立的志向,一定要是遠大的。

古人說,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人的志向立的越小,他其實已經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

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沒有錯,絕大部分人最後都成為了普通人,過著平凡的日子。

但是,當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充滿以個人的溫飽幸福和小確幸為追求的氛圍,是多麼可怕和可悲啊!

不再有理想,甚至理想中不再有家國情懷,更多的只有個人幸福追求,覺得理想就是假大空,正在成為一個可怕的社會現象。

一個失去志向的民族,是危險的。

你決定告訴兒子,你曾經的理想是做個偉大的科學家;現在,你在一個普通的單位做著普通的工作。

你要兒子明白,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做幸福的普通人也很美好。但要先為自己樹立遠大的志向,為了理想努力自律、奮鬥,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