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建立一個班集體重要的不是看它獲得了多少榮譽,而是看它的溫度有多少。”這是文一街小學秀水校區葛麗萍老師心中對優秀班集體的定義。從教18年,她把班級管理當作一門藝術,用一顆玲瓏匠心,張弛有度地刻畫著每一個細節,堅持做“有溫度”的教育。

主動彎腰撿垃圾

讓孩子明白責任的重要性

第一次見到葛麗萍,她身著一件素淨的連衣裙,長長的披肩發,明亮的眼睛充滿了智慧。“大氣、風趣、溫情”是校長潘國根對她的評價。從踏上工作崗位至今,葛麗萍一直工作在西湖區教育上,18年來,她一直擔任著語文學科教育和班主任工作。

細看她的履歷,也是分量很足。她是西湖區優秀學科帶頭人,連續多次被評為“校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區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區優秀班主任”、“區優秀輔導員”和“區師德示範教師”,還被評為“區家庭事業兼顧型先進個人”“區優秀教師”,去年還被評定為“區二星級教師”。


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能“拿住”學生,葛麗萍自然有不少“秘訣”的。

推卸責任,缺乏擔當,在小學階段孩子中普遍存在。那麼如何糾正孩子的這一行為,葛麗萍有妙招。

剛結束的一學年,葛麗萍所帶的班級是一年級。在她的班級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包乾區,這也包括葛麗萍,教室的前後兩塊區域由她負責。而她有個習慣,平日裡看到地上有垃圾,都會主動撿起來。

一次午餐過後,孩子們結束各自包乾區保潔工作,便進入了午間休息。葛麗萍則照例巡視教室檢查衛生工作情況。在小孫桌底,葛麗萍發現了有幾顆餐後水果冬棗核,按照慣例,應該是小孫負責撿起扔進垃圾桶。沒想到小孫義正詞嚴地拒絕了:“這不是我扔的,不知道是誰扔的。所以我沒有撿起來。”

那麼,這幾顆冬棗核該誰撿呢?猶豫片刻,葛麗萍蹲下撿起了冬棗核,還把教室裡看到的垃圾一併撿起。

隨後,葛麗萍問孩子:“這些教室裡的垃圾如果找不到失主怎麼辦?”

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誰看到誰撿起。”“班級保潔人人有責。”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道。聽到同學們的回答,坐在位子上的小孫悄悄地低下了頭。同時,還有更多的孩子低下了頭,他們開始去撿周圍細小的垃圾了。

葛麗萍告訴記者,“這不是我扔的”,其實這樣的話,這樣的情景,她不止一次聽到、看到。走廊上躺著的垃圾,鮮少看到有孩子路過彎腰撿起;衛生工具凌亂地擺放,更多的孩子是繞過而不是花一兩分鐘整理一下;粉筆倒翻在地上,孩子們立馬會告訴老師是誰碰倒的,而不是蹲下撿起來,因為這些都不是他們導致的。“老師撿起地上的垃圾,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的孩子,只要我是集體一分子,就該為集體的建設負責。”葛麗萍說道。

讓值日生談工作感受,讓衛生習慣差的孩子參與班級的保潔工作,是葛麗萍班裡的日常活動。通過角色的轉換體驗,讓孩子們明白,自己不當的言行不僅會給別人帶去負擔和困擾,而且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和孩子簽訂“君子協議”

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葛麗萍有個習慣,遇到問題不輕易請家長進學校,一個學期最多1~2次,能短信溝通絕不打電話,能電話交流絕不請家長進校園。

在葛麗萍的班上,有幾個“小搗蛋”,小羅就是其中一個。他上課隨意插嘴講話,下課奔跑打鬧,不是打人說髒話,就是投訴不斷。每次遇到他犯錯,葛麗萍坦言,內心會湧起一股“洪荒之力”,可是面對疾風驟雨的批評,小羅總是能承認錯誤作出承諾。可是還沒有等你轉身,他立馬現原形,著實讓人抓狂。於是,葛麗萍想到了一招,和孩子簽訂“君子協議”。沒想到,兩個月下來,效果不錯。

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在簽訂協議前,我用糖衣炮彈先和他改善關係。也談了我對他行為的困惑。沒想到孩子竟然跟我說,他和同學玩,同學總是誤會拒絕他。”葛麗萍發現,原來癥結在這,孩子有向好的願望,只是他的方式欠妥。於是,葛麗萍答應幫他贏得同學的認可,並簽訂了一份協議。

協議的內容很簡單,分成三大塊:首先是她對孩子一週閃光點進行反饋,並提出下一週的目標;第二塊是孩子說說自己的改變,以及下一週希望達成的目標;最後讓家長寫孩子的進步以及對孩子的期待。一週一次。幾周下來,效果明顯。一張小小的協議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葛麗萍認為,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問題無力,是因為只看到了外在的行為,卻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對命令式口吻比較抗拒,最後的結果就是表面應承內心抗拒。”葛麗萍表示,陪伴孩子渡過難關最好的辦法就是陪伴探討。

“和孩子簽訂協議,讓家長參與其中,這就是一個三方探討的一種形式。”葛麗萍分析,在探討溝通中,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權,相信孩子的能力,而作為教師和家長,所要做的就是默默地關注,以及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的時候,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當他出現懈怠情緒的時候,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舒緩他的情緒,幫助探討他的問題,不斷調整方法或方向。被尊重能產生的動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葛麗萍認為,被人欣賞是一種肯定,是一種幸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跟小鴕鳥似的,選擇逃避,或者指責他人。其實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很大的原因是孩子怕受到指責。所以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動機有合理性。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應該多一些欣賞和肯定,多一些誠懇與幫助,能幫助孩子堅定信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認同,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求每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少了指責,多了自律

在班級建立初期,葛麗萍會根據班級在行為常規方面出現反覆,以及同學之間不斷的小糾紛,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開展一次討論,主題是如何建設我們共同的家。

討論很熱烈,沒多久班規出爐了。但是問題出來了,制訂的班規都是針對別人的,以對別人提出的要求居多,如上課搗亂就要背誦班規等,卻很少有人指向自己的。

和孩子籤“君子協議”:葛麗萍“溫度”教育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這時,葛麗萍則反問:“如果這些問題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應該怎麼做?誰願意心甘情願接受別人如此多的要求?”這個時候,小王站起來提出一個觀點:“要讓我們的班級成為優秀的班級,首先就要每個成員做最好的自己。”

葛麗萍說:“對呀,如果每個人都做最好的自己,班級還有不和諧的聲音和行為嗎?還需要互相監督嗎?”王同學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於是,全班同學對班規進行了修改,內容則是“我要怎麼做最好的自己”。看似只是表述方式的改變,其實背後凸顯的是孩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在班級建設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把不足指向別人,而對自己的不足視而不見,由此引發的矛盾不少,把“最好的自己”作為班級共同的信念和方向,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關注外在轉向了關注自我,反思自我。”葛麗萍說。

到了中段,葛麗萍不鼓勵孩子“打小報告”。她認為,這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識,以為報告老師,讓犯錯的同學受到批評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打小報告”的行為,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處於弱勢,有被孤立的風險。所以“最好的自己”,作為班級共同的信念,目的就是引導孩子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要學會寬於待人,要善於將心比心,發現同伴的閃光點幫助同伴解決問題。

“獨善其身原指加強其自身的品德修養。對於孩子,尤其是中段的孩子來說,不僅要教育孩子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更要教會孩子做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葛麗萍堅持,一個班集體中,每個孩子都把“做最好的自己”作為共同的追求,就自然而然少了指責,多了自律,少了埋怨, 多了理解,這樣的班級一定是個和諧溫暖的集體。

請孩子當老師開設科學課堂

發掘學生的“閃光點”

著名雕塑家羅丹指出:“美是到處都有的,只有真誠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發現它。”作為一名教師,不光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還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促使他們不斷進步,這也是葛麗萍一直在追求的。

葛麗萍曾帶的班裡,有一個特殊的孩子小王,他學習習慣極差,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和同學相處,時常被任課老師批評被同學以及其他家長投訴。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葛麗萍發現小王對科學類書籍特別感興趣,他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更讓同學很是佩服。於是,葛麗萍緊緊抓住孩子這一“閃光點”,請他當小老師開設專門的科學課堂,讓他帶著同學遨遊科學的殿堂。漸漸地,小王的身邊時常圍滿了同學。

對於他在行為上的點滴進步,葛麗萍都會在班級中進行放大表揚,小王則在同學的驚歎聲中,重新找回了自信,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慢慢地,小王能靜下心來上課了。葛麗萍趁熱打鐵,還和家長溝通,為小王夯實基礎,進行特長髮展的培養目標。

“我還聘請孩子當我的技術顧問,幫忙解決我在計算機和網絡操作方面遇到的困難。”幾個月下來,小王身上那些令人頭痛的壞習慣也漸漸消失了。

正是憑著一腔熱情,葛麗萍認定“朽木可雕”,“頑石可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葛麗萍記得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學生小李,由於家境困難,父母離異,他們忙於工作疏於管教,養成了自由散漫、小偷小摸的不良習氣。為了幫助他改正缺點,葛麗萍經常與小李促膝談心,每天不僅陪他在學校裡做完回家作業,還給孩子準備點心。當孩子家裡沒人的時候,細心的葛麗萍都會為孩子備好食物。元旦和兒童節的時候,葛麗萍會為孩子準備禮物。

有一次,小王拿了家裡的錢,媽媽發現後痛打了他一頓。第二天放學,小王怎麼也不願意回家。得知這個情況後,葛麗萍特地和孩子一起留下來,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再和家長溝通,不僅化解了母子之間的矛盾,還讓小王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每年的12月16日,是葛麗萍的生日,也是她最開心的日子。每到這一天,葛麗萍的微信、QQ上就特別熱鬧,不少畢業的孩子,都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祝福,還有從全國各地讀大學的孩子寄來的賀卡。“有時走在路上,碰到已經畢業的學生喊我‘老師’,那一刻真的很幸福,同時也真正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葛麗萍說。 

校長眼中的她

評價人:文一街小學校長 潘國根

葛麗萍老師是我們文一教育集團優秀教師的代表,她不僅具備優秀班主任所必不可少的親切、耐心、專注等品格,而且擁有大氣、風趣、溫情的獨特育人風格。

說她“大氣”,指的是育人的格局,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她始終堅持全面育人,堅持“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她特別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鍛鍊習慣的養成,帶的班級不僅學業成績好,而且學生身體素質好,思想品德好,班級裡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正能量。

說她“風趣”,體現在育人的方式上,她從不使用滿堂灌說教的方法,而是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講故事方法。平時她用心收集孩子們身邊發生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將這些事編成一個個故事。講故事開始了,孩子們立馬豎起耳朵,聽葛老師娓娓道來,故事講完後讓大家暢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孩子學會了包容、諒解、友愛、互助,學會了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說她“溫情”,指的是她極富同理心,總是從媽媽的角度去對待孩子的成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孩子的言行初衷,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有效的師生對話,讓孩子在明白事理的同時更能感受到教師的愛。她亦師亦友,下雪天帶著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三跳”比賽的時候,和孩子們一起跳長繩、踢毽子。孩子進步的時候,她會偷偷地給孩子塞上零食等小禮物。在孩子們眼裡,她還自嘲自己是個丟三落四的“馬大哈”,在這樣的對話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孩子們學會主動幫助老師分擔班級工作,參與班級管理,學會自我管理。

和孩子一起成長,正是許許多多像葛老師這樣的優秀教師在陪伴中不斷學習、反思、改進,我們在成就孩子的同時也成長了自己。

來 源:浙青網-青年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