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辦”新風吹遍青州鄉村

“過去,農村的殯葬風俗往往是哀樂鼓樂響徹四方、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一個村民去世,前後得忙活三四天,講究很多,親屬輪流守靈,大魚大肉的流水席換了一桌又一桌,還要披麻戴孝扎紙彩,吹喇叭請演出,下葬擇日等喪葬習俗非常盛行。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的喪葬活動既增加了村民們的經濟負擔,又影響社會風氣。移風易俗後,取消了白事的很多環節,前後花銷就能節省一半多。”青州市廟子鎮梨園店村委書記高雲亮說。

“伺候老人得生前盡孝,逝世後表達哀思的方式有很多種,喪事大操大辦都是攀比起來的不正之風。現如今,我們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們辦紅白喜事不用自己操心了,省事兒又省錢。”高雲亮說。

除了白事,老人過壽、嬰兒滿月、蓋房搬家、孩子考學……村民們都想擺上“宴席”慶祝熱鬧一下,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攀比炫富之下,也帶來鋪張浪費的不正之風。高雲亮很多次參加村裡的流水席,看著被倒掉的剩菜剩飯著實覺得心疼。“紅白理事會的宗旨就是教育村民在婚喪嫁娶活動中,堅持節儉理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高雲亮說。

在農村,大家普遍認為,婚姻大事不可兒戲,辦得太簡單的話,就顯得寒酸。而且,禮少、錢少、捧場少的話,就會被認為沒有人情味兒。農村圈子小,人們交流頻繁,人與人關係密切,人情味兒最重要,不能輕視,一家要是有喜事得全村忙活,表面風光內心苦。

梨園店村村民郭恆英說:“我兒子結婚,正好趕上了婚事簡辦的新風。我們什麼東西都沒買,就簡單辦了一個宴席,邀請親朋好友來熱鬧熱鬧,結婚一天就什麼都弄完了,省事兒還省錢,也不用操那麼多心。”沒有大操大辦,沒有盲目攀比,有的只是最純淨的祝福和恰到好處的熱鬧。這要是擱在以前,鄉親們吃流水席,少說也得二三十桌,揮霍浪費嚴重,還欠下一大筆‘人情債’。

簡辦婚事,不減人情。一方面,辦婚事的不用鋪張浪費地擺闊,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另一方面,親戚賓朋不用比拼紅包的厚度,可以減少日常開銷。辦婚禮的省事省心,親朋好友也少了揪心,一舉兩得,這樣的婚事不但不缺人情味兒,反而多了一份體諒,弘揚了傳統美德。

近年來,梨園店村大力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俗,並將其寫進村規民約。還開展設置了好婆婆、好兒媳、好兒女、好村民等評選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倡導團結鄰里、講究孝道,舊俗換新風,百姓齊稱讚。(記者 冷文雪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