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年前,“賣魚強功夫魚宴”舉行的佛山首屆南粵魚王(四大家魚)廚藝爭霸賽

刷屏美食朋友圈,40多名烹飪高手一較高下,40多道由“四大家魚”作為原料的佳餚,彙集了各種淡水魚的烹飪技法,場面勝似武林大會,群雄爭霸。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圖為首屆南粵魚王(四大家魚)廚藝爭霸賽 一等獎作品 黃明 功夫魚頭

在我的認知裡,廚藝如武藝,頂級的廚師有著自己擅長的菜系,粵菜、徽菜、湘菜.......各種菜系如有各個門派;米、面、魚、肉....各種食材如各種兵器,無論菜系還是食材均有著融會貫通之處,又自成體系,頗有武林門派的意味。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粵菜,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大體包括了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三種風味,整體選料精細,清而不淡,講究食材的原汁原味。廣東有著三千多千米的海岸線,加上丘陵地貌,這裡江、湖、溪等淡水域星羅密佈,加之從宋代開始,有“築塘養魚”的歷史,魚產豐富,魚類是粵菜不可或缺食材擔當。

淡水魚,不能錯過一魚十吃

順德的“桑基魚塘”是南方養殖淡水魚的代表,萬曆年間的《順德縣誌》就提到了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順德人自小都浸泡在這四大家魚的家鄉味裡,一代代順德人不斷改良創新,讓淡水魚文化在順德真正被髮揮得淋漓盡致,“一魚十吃”典型的代表。

“一魚十吃”包括了順德刺身、泡椒魚皮、粥水無骨魚、魚揸、魚粥、清蒸魚頭魚尾、剁椒蒸魚頭魚尾、煎焗魚骨腩、魚腸煎蛋、吊水海鯇魚瘦肉炒麵。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圖為首屆南粵魚王(四大家魚)廚藝爭霸賽 一等獎作品 梁永鵬 鯪魚三食

其中,最具代表就是順德刺身,生啖魚片,外地人初聞都會驚詫,一旦吃過卻終身難忘,魚的鮮甜齒頰留香,就像三文魚一樣讓人上癮。

技法高超的師傅,選取魚身肉質最厚實的部分,用高超刀工,將魚片片成大小恰到好處、薄如蟬翼的薄片,魚片上泛著新鮮的魚才有的光澤。最簡單吃法是沾上少許的油和醬油,入口清甜,順著口腔直抵胃,滿足感油然心生。

不過,講究精細和意頭的順德人哪會這麼簡單,他們有自己的七彩吃法,叫——“撈起”。

魚生“撈起”,風生水起。碟子中有蔥白、薑絲、洋蔥、青椒、蕎頭、檸檬草、炸芋絲、陳皮等數十種配料,夾上魚生和自己喜歡的配料,撒上芝麻和花生,滴上土榨花生油,用筷子攪拌,將魚的鮮味逼出來,滿口清香。吃“撈起”還有講究,大家用筷子將魚生高高舉起,一邊說著“撈起撈起”的吉祥話——

一撈:年年有餘——放魚片;

二撈:榮華富貴——放芝麻、花生

三撈:滿地黃金——放薑絲

四撈:甜甜蜜蜜——放檸檬葉

五撈:大吉大利——蒜絲

六撈:青春常駐——洋蔥

七撈:鴻運當頭——放醬油

……

魚生“撈起”,風生水起!

夾得越高,象徵來年賺得越多、心想事成、風生水起!大概沒有哪個地方把魚吃得這麼有儀式感了!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圖為首屆南粵魚王(四大家魚)廚藝爭霸賽作品 年年有餘齊撈起

在佛山首屆南粵魚王廚藝爭霸賽上,也有魚生的身影。這道年年有魚齊撈起,色彩更為豐富,傳統而創新,色香味俱全,看著讓人食指大動。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圖為首屆南粵魚王(四大家魚)廚藝爭霸賽作品 魚香太極羹

此外,魚香太極羹、魚米之香、粵韻松露炒生態皖魚、功夫魚頭等40道不同的魚餚組成的龐大魚宴,在大快朵頤的同時,讓人不禁驚歎四大家魚的在烹飪上的無限可能,粵菜的精益求精,烹飪文化的博大精深。

吃海魚,須到潮汕走一圈

講起魚文化,不得不提起潮汕菜。順德與潮州有過很多民間烹飪交流活動,這兩地菜有求同存異的妙處。一方面,從食材看,靠海吃海,濱海的潮汕人吃魚以海魚為主。另一方面,從技法看,相比於順德對淡水魚的精細,可能由於海魚種類太多,做法更為粗放一點。但兩者的共同點,都是追求食材的的原汁原味,追求魚的鮮味。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為了吃到最新鮮的海魚,潮汕人不會讓海魚在冰箱過夜,習慣早起趕早市,去買剛上岸的魚。他們有著鷹一樣犀利的眼睛,能一眼看出一堆魚中的好。新鮮海魚的家常做法,無外乎煮、煎、先煎後煮,越簡單的做法,越能保留海魚的鮮味和本真味道。

海魚買回來,清洗乾淨,湯水煮沸後,放魚下鍋,喝湯吃魚;如果脂肪含量多的魚則通過煎,將脂肪逼出來;如果買到腥味較重的魚,則先煎後加點芹菜,薑絲小煮一會。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做法看似簡單,其實卻考究每個料理人對海魚的熟悉程度,因為無論是煮還是煎,每一種魚有不同的配菜來搭配,才能真正去腥、提鮮、留甜。比如,赤領魚(俗稱紅頭調)要和菜脯(潮汕鹹蘿蔔乾)煮最搭配;九肚魚(豆腐魚)和鹹菜煮湯最搭配;黎猛魚(俗稱娘哀魚)則離不開鹹梅,等等。所以,你在潮汕人廚房總會看到各種瓶瓶罐罐,菜脯、鹹菜、貢菜、鹹梅、橄欖....等各種醃製小菜陳列開來,這裝的是潮汕人的飲食智慧。

潮汕人吃魚,還特別講究時令,有首歌謠這麼唱——

正月帶魚來看燈,

二月春只(黃姑魚)假金龍;

三月黃只(雀)遍身肉,

四月巴浪身無鱗;

五月好魚馬鮫鯧,

六月沙尖上戰場;

七月赤棕穿紅衫,

八月紅魚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

十月冬蠐腳無毛;

十一月墨斗收煙幕,

十二月龍蝦持戰刀。

所以,如果不是從小耳濡目染,用味蕾鐫刻過各種海魚味道的潮汕本地人,估計很難記得住這麼多巧妙的搭配和這麼多時令海貨的講究。


關注“潮汕妹紙在廣州”,瞭解更多潮汕小姐姐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