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下雪越来越常见?看完这篇就会颠覆你的认知

首先,我们对寒潮的成因稍作解析:

南方下雪越来越常见?看完这篇就会颠覆你的认知

寒潮预警

近50年来,中国寒潮强冷空气逐年活动频次下降,强度减弱。这体现了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全球变暖同时还导致北极海冰的厚度和面积逐年下降,西伯利亚高压强度逐渐降低,使影响到中国的寒潮强度和频次都有下降。

但是,全球变暖也造成了其他问题,比如北大西洋的气候异常和欧亚大陆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北大西洋的暖气团越来越强,越来越频繁的冲击北极圈,并可以深入很远的距离。这种现象会影响北极涡流的稳定性,会从欧洲的极地附近撕下一块冷气团,然后在复杂的大气环流作用下来到东亚中低纬地区——2016年1月24号的广州下雪,强烈寒潮,就是如此成因,当年广州也下雪了。

其次,广州下雪意味着什么?

南方下雪越来越常见?看完这篇就会颠覆你的认知

广州的雪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西风带的剧烈震荡。北极地区原本是寒冷气团的堆积地区,当暖高压强行进入,使得寒冷气团移位,倾泻而下到中低纬度地区,进而引发寒潮。这一次大西洋的剧烈震荡,能量波动传递,我国不久之后将迎来一次强寒潮活动。(引文:北极的温度升到零度以上,对全球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

南方下雪越来越常见?看完这篇就会颠覆你的认知

全球变暖使大西洋上的暖气流系统变得强大,有更大的几率一波A到北极圈;

然后造成极圈附近大气环流不稳定,冷气团更容易掉到东亚中低纬地区;

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东亚中低纬地区也有更加强烈的暖湿气流从印度洋翻山越岭的过来;

冷与暖的擦肩而过,就这样化作漫天飞雪咯。

我并不清楚2018年这次12月初的大寒潮与11月中旬A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暖湿气流有没有关系,不过这或许是一个观察的角度。

所以,影响到南方的寒潮有没有越来越常见呢?

从统计数据来看,并没有。

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南方下雪也并不是什么反常事件。

我们可能要学会习惯这种气候系统的自我抽疯。

另外,本人亲述体感。

南方下雪越来越常见?看完这篇就会颠覆你的认知

家乡的雪

我老家在新疆, 对雪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 然而美景不长,后辗转迁徙至湖南,侨居20余载。刚到湖南,常记得每年都会有盖着地的大雪光顾,欢呼异常。便有了故乡美景的感叹。那时候远远比现在冷,而且没有空调与暖气,那时候6点起床去学校,家里卫生间的毛巾是冻化状态的,水桶里的水是会结冰的,就是说室内温度在0度以下非常正常。

稍微长大点,肉眼能感知到的下雪频率与强度断崖式下降。已经很多年湖南的冬天没下雪了,地上雪积得深厚,要花好几天化的场景更是在近些年的记忆中绝迹。

上海亦是,曾在上海生活,除了2013年冬天有场大雪,其他几年均是稍微飘一下,社交网络就新鲜的疯了一样(然后根本不成规模)

这十多年,气候变暖,南方少雪化的趋势是如此的明显,这个问题提出前作者是否多问过几个南方人呢。

下雪变多”的错误印象,是因为信息的网络传播远远比以前发达,越稀有的东西反而越得到渲染与猎奇追捧,所以这听起来反而很讽刺。

朱晨玉, 黄菲, 石运昊,等. 中国近50年寒潮冷空气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12):12-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