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飛船著落小行星,將攜岩石“塵埃”樣本於2020年返回地球

據《BBC》2月21日報道,日本一艘宇宙飛船成功降落在一顆小行星的表面,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嘗試,目的是“咬一口”小行星表面,並將樣本帶回地球進行檢測。

日本宇宙飛船著落小行星,將攜岩石“塵埃”樣本於2020年返回地球

“隼鳥2號”探測器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週四晚上11點(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點)之前降落到小行星Ryugu,在那裡它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金屬鉭顆粒。隨後,小行星表面揚起了塵埃,人們希望探測器能夠收集這些塵埃。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探測器就會使用一種叫做取樣喇叭的儀器來捕捉鬆散的物質。但是,在2020年它返回地球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種物質的屬性。通過探索這些小行星的構成,科學家們希望能解開太陽系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這艘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靠近這顆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試圖收集5g拋射產生的碎片,並短暫地“親吻”了一下它的表面。隼鳥2號以每秒300米的速度將金屬鉭物體射入琉球巖。

日本宇宙飛船著落小行星,將攜岩石“塵埃”樣本於2020年返回地球

儘管在下降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著陸幾分鐘後證實,飛船按計劃開始上升。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艾倫·菲茨西蒙斯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收集的樣本可以揭示太陽系早期的情況,並有助於解釋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從這些樣本中獲取關於這顆小行星自形成以來發生了什麼的信息,並檢驗我們關於太陽系演化的理論。”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被迫推遲了大約5個小時的下降,但最終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從Ryugu收集到的材料將被儲存在飛船上,直到飛船在飛行了30多億英里後返回位於澳大利亞南部Woomera的著陸點。

日本宇宙飛船著落小行星,將攜岩石“塵埃”樣本於2020年返回地球

Ryugu屬於一種被稱為c型的原始太空岩石,是太陽系早期遺留下來的一種太空岩石,這意味著它可以為太陽系的歷史提供寶貴的見解。

在下降之前,飛船將一個“目標標記”投放在了Ryugu上,當飛船下降到這顆小行星粗糙的表面時,它將作為一個嚮導。格林威治時間2月21日凌晨,飛船從距離小行星表面20公里的高度開始下降,比原計劃晚了幾個小時。

不過,管制人員表示,他們會將降落速度略微提高至5公里,這樣就不會影響最初的著陸時間。據JAXA稱,由於月球表面佈滿石塊,此次著陸將充滿挑戰。

採樣角位於航天器的下腹部,長度為1米,這就是為什麼在著陸點沒有超過50釐米高的巨石是至關重要的。這可能會損壞取樣器的喇叭,使航天器的機身撞上岩石,並有可能影響所吸收的塵埃量。

日本宇宙飛船著落小行星,將攜岩石“塵埃”樣本於2020年返回地球

這艘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經過三年半的航行,於2018年6月抵達小行星Ryugu。JAXA最初計劃在去年10月執行相同的操作。但人們發現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比預期的要崎嶇得多,因此很難找到一個平坦的地方來採集樣本。預計它將於2020年帶著收集到的樣本返回地球。

“隼鳥2號”太空探測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升空,三年後抵達Ryugu小行星上空。

它的任務是收集關於生命起源的信息,它的主要任務是:

1. 它將使用多波段可見光攝像機、激光高度計、近紅外光譜儀和中紅外攝像機對小行星進行詳細觀測。

2. 然後,它將發送一個MINERVA II漫遊者,以提供圖像和溫度測量。

3.撞擊器將使用高能炸藥產生高速撞擊,希望能將小行星表面下的物質暴露出來,供“隼鳥2號”收集。

4. 探測器隨後將返回地球,併發送一個返回艙與樣本一起返回地球進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