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鼓瑟吹笙,聲音在古代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而文人們不僅會作詩,寫字,還懂音樂。那麼你們知道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嗎?你們會用它們演奏嗎?


  • 古琴

相傳伏羲作琴、瑟。《說文》:琴,苞犧氏所作絃樂也。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說的就是這個古琴。“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代表作: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質雅清純的《梅花三弄》、悠閒舒緩的《漁樵問答》、剛烈粗厲的《廣陵散》、氣勢磅礴的《流水》。

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古琴

故事:

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絃歌之聲不絕;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綱鑑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

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現在多用琴瑟和鳴,形容夫妻和睦。

《詩經•國風•鄭風》的《女曰雞鳴》:“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意思是在音樂聲中,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難道這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麼?

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

到了現代鼓的應用更廣泛,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喜慶集會、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鼓聲就起到一種大氣磅礴陣勢。

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

最初都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陶製的,形狀也有多種,如扁圓形、橢圓形、球形、魚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

一直覺得壎,是我國古代樂器裡最萌的。

詩作:

壎簫管。——《周禮•小師》。注:“大如雁卵。”

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詩•小雅•何人斯》

如壎如箎。——《詩•大雅•板》。注:“其聲平下,與箎相諧。”

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源自我國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一般用作伴奏。

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當然在民族樂隊中,已經可以獨奏、重奏或合奏了。

詩作:

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爾雅》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蓋小者。——《儀禮•鄉射禮記》注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我國古代十大傳統樂器,你都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