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1972年,10萬越軍化為齏粉,北越為何錯判形勢?

1972年,北越高層錯判形勢,悍然發動了大規模攻勢南進,意圖徹底驅逐美國勢力並一統全越,這就是越南戰爭史上著名的

“復活節攻勢”,然而這次戰役後來被證明是“越南人犯的最大錯誤之一”……

北越南進後,本來已經準備從越南脫身的美國震怒,利用海空力量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以“火海”對“人海”,結果前線北越軍被炸得七零八落,十五萬南進大軍中有數萬人葬身火海,北越本土除中越邊境等敏感地區外也被炸得一團亂,北越首都河內幾乎被“從地圖上抹掉”,北越總計死亡十萬人以上……

血腥的1972年,10萬越軍化為齏粉,北越為何錯判形勢?

戰後,北越高層把指揮這次攻勢的武元甲大將解職,卻忘記了,開戰前武元甲是反對這麼“冒進”的,完全是上層不聽勸阻硬要出擊,武元甲才硬著頭皮領命出征的……

那北越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突然一改“游擊戰法”,改成自己最不擅長的正面出擊的呢(1968年認識到美國火力強悍之後,北越就放棄了正面和美國人對決,改用游擊戰周旋)?

血腥的1972年,10萬越軍化為齏粉,北越為何錯判形勢?

北越的想法其實也不是沒道理,因為1972年對北越確實很有利,幾年的游擊戰纏得美國不勝其煩,傷亡數字與日俱增,國內反戰情緒高漲,這使得當時美國政壇大有一種“越戰越南化”的聲浪(意思是美國自己要脫身,把爛攤子給南越),1972年,駐越美軍僅剩95000人,戰鬥部隊不過6000,而南越軍看起來則是積弱不振,1971年3月「藍山七一九作戰」中,北越一舉擊潰南越。

血腥的1972年,10萬越軍化為齏粉,北越為何錯判形勢?

而1972年正是美國的“選舉年”,在國內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美國人不可能主動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時機也好,而北越自身的進展看似勢如破竹,又有蘇聯武器增援,所以自認為已經有了統一的實力,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北越在南侵之前,竟然還發動一次前所未有的擴大徵兵運動,連大學生和烈士家屬都被徵召進來了,可見其決心之大。

血腥的1972年,10萬越軍化為齏粉,北越為何錯判形勢?

但是北越有兩點估計錯了,一是南越軍力有所增強,因為美國人既然是“越戰越南化”,自然不可能放著南越任期自生自滅,而且給了很強的軍事援助,南越精銳部隊戰力不容小視;二是美國的態度,是,美國國內是有“反戰聲浪”,但是那是因為在游擊戰中傷亡慘重,這次北越打自己最不擅長的正規戰,尼克松判斷:這就是活靶子,大手一揮,B-52出動!甚至還前所未有地轟炸北越本土,甚至在北越港口布雷。

而也正是因此,北越的軍事行動成了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