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迷人的火烈鳥

納庫魯湖位於肯尼亞境內,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中的一顆明珠。它看起來晶瑩碧透,湖水黃綠黃綠的,卻沒有什麼飛禽走獸靠近它,更沒有敢飲這湖水解渴的生物。原來,這湖水含鹼量很高,喝下去會致命。

在含鹼的湖水中,盛產一種植物——藍綠色的硅藻。硅藻營養價值很高,可惜生長在鹼水裡,使大多數動物不敢問津,只有大自然造就的火烈鳥,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身體構造,才敢取食硅藻。

优雅迷人的火烈鸟

火烈鳥的嘴喙部龍骨突起,彎彎的,像只小船兒。上下喙的裡面,長著一層密密的細毛。喙合攏來,就像一個精巧的過濾器:顆粒較大的砂石泥土進不去,顆粒細小的硅藻又漏不出。火烈鳥在湖灘淺水中亭亭玉立,一隻腳彎曲著輕輕抬出水面,頎長的脖子垂下水中,把喙浸在水裡,至咽喉處。它把湖水從喙中吸進,合上喙,把水從細毛中濾出。它的舌頭像個活塞,在緊閉的喙裡上下移動:吃進硅藻,又把鹼水排出來。

火烈鳥的生活

火烈鳥習慣於白天休息,半夜十一點開始用餐,一直吃到翌晨八點。硅藻漂生在湖水上層,一颳風,火烈鳥就吃不到了。因此,它們吃食時最討厭大風,常常互相擠在一起,形成擋風的屏障,保持水面平靜。在這面積僅64平方公里的鹼水湖畔,有大約300萬隻火烈鳥常年棲息著,過著井然有序的集體生活。

火烈鳥產卵孵雛,也是集體行動,而且要遠離故土,南飛240公里,到納特龍湖去生兒育女。為了躲避兇惡的蒼鷹從空中攔截,它們只好在夜間啟航。

在納特龍湖畔,成千上萬只火烈鳥穿梭似地忙碌著。它們將湖邊的溼泥一口口銜來,巧妙地築起小火山口似的泥巢。

火烈鳥媽媽就把蛋下在“火山口”上,每次下一個蛋,偶爾也下兩個蛋。放眼望去,湖灘上“火山”星羅棋佈,一隻只白色的鳥蛋如山巔上的夜明珠,閃著柔和的光。

火烈鳥有28天的伏窩期。雌鳥和雄鳥輪流孵蛋,一天24小時不離開崗位。雛鳥出殼時,胖乎乎的,渾身灰色的茸毛,兩條腿血紅血紅的。它們要在泥巢裡住上四五天,皮色轉黑,腿上有勁了,才出來玩玩。

每年10~11月,是火烈鳥下蛋抱窩的旺季,納特龍湖邊熱鬧非凡,充滿生機。灰色的雛鳥在爸爸媽媽紅腳的“森林”裡蹣跚穿行、嬉戲,火烈鳥媽媽慈愛地護著各自的寶寶,用彎彎的喙把準備好的食物喂到它們的小喙裡。

兩個月後,小鳥羽毛豐滿了,它們的小喙長成彎彎的船形,會自己找食吃了;它們的翅膀硬了,會在藍天自由自在地翱翔。於是,父母帶著它們,趁著夜色,像一架架微型飛機,穿雲破霧,飛回納庫魯湖畔。

家在納庫魯湖畔

納庫魯湖畔是火烈鳥的樂園,然而,樂園中也有可怕的敵害。扁嘴鸛是火烈鳥的天敵,它們像兀鷹一樣,愛吃腐肉。它們雖然沒有尖爪鉤喙,卻生就扁平的寬喙,好像鋒利的鏟子。當扁嘴鸛發現別的動物在分搶獸屍時,它總是悄悄地躲在一旁,看準機會,猛地撲上去,搶一塊肉解饞。有時它還襲擊弱小的火烈鳥。

优雅迷人的火烈鸟

一群六個來月的小火烈鳥,渾身灰白,簇擁著挺立在淺水中。幾隻扁嘴鸛悄悄來到湖灘上,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在旁邊散步。突然,一隻扁嘴鸛展開翅膀,直上藍天,又逕直向火烈鳥衝去,速度快得驚人。只見扁嘴鸛的扁嘴,就像利斧,幾起幾落,就把一隻可憐的小火烈鳥擊斃了。這時,火烈鳥群發出一陣亂糟糟的、驚恐的聒噪聲,嘩啦啦的撲翅聲,它們在混亂中騰空飛起,灰白色的羽毛漫天飄飛。而一旁的扁嘴鸛正在大吃火烈鳥肉呢!

优雅迷人的火烈鸟

天敵是可怕的,然而更可怕的還要數1962年那場天災。那一年,納特龍湖暴雨如注,洪水氾濫,濁浪將一片片火烈鳥的泥巢沖塌了,淹沒了。火烈鳥被迫離開它們世世代代繁殖生息的地方,飛往從不棲息的馬加迪湖區。那裡的湖水含有大量的純鹼,加上天氣大旱,太陽如火球般地烤著大地,湖灘上熱氣蒸騰,土地龜裂。火烈鳥飢渴難忍,淒厲地呼叫著,大片大片倒斃在灘頭上,羽毛堆積,腐臭四起,真是慘不忍睹。

优雅迷人的火烈鸟

火烈鳥的天敵——扁嘴鸛

為了生存,尚有力氣的火烈鳥不得不拋下剛生下的鳥蛋,遠走高飛。馬加迪湖灘頓時成了悲慘世界,比比皆是的泥巢上,鳥蛋已經被烤得失去了生命力,看上去像被風雨剝蝕的化石。一些出殼的雛鳥,可憐巴巴地在湖灘鹼土中爬行,等待著死亡到來。多虧動物學家愛倫夫婦,四處奔走,為拯救火烈鳥向全世界呼喊,發起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搶救運動。東非野生動物協會,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甚至英國駐軍都出錢、出人、出交通工具,才使幾萬只小火烈鳥從死亡線上被救出來,安全地運送到適宜生活的地區,生存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