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見識,原來古代教科書在最高級的石頭上!

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經,分別是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孟蜀石經、嘉祐石經、御書石經、乾隆石經。後蜀石經是這些石經中字數最多、刊時最長、規模最大的一種。

後蜀石經,刊刻歷時近200年,碑石上千數,融儒家經典之大成,被後世學子奉為圭臬,傳誦千年。一部石經,一個學堂,一代代的傳承者.

長見識,原來古代教科書在最高級的石頭上!

長見識,原來古代教科書在最高級的石頭上!

這是幾塊經歷過戰火的“劫後餘碑”,碎石殘片上的秀美正楷,誕生於五代離亂之際,直至宋代,歷經近200年才刻成。由於這些石經是在孟蜀廣政年間由毋昭裔主持刊刻,因此又稱“廣政石經”,是中國著名的儒家石經。它的內容為儒家經典,包括《孝經》、《論語》、《爾雅》、《周易》、《尚書》、《周禮》、《左傳》、《儀禮》、《禮記》、《毛詩》等,其最大的特點是,將經文與註文合刻在石經之上

蜀學興盛的見證者古代中央政府在碑石上刊刻官定儒家經書,被稱為“石經”,對於統一文字、推廣教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石經要在內部環境相對穩定,國家經濟條件相對富庶的環境下,才能會被刊刻。五代是唐宋之交的“大亂鬥”時期,後蜀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國家,以成都為國都。身處戰火紛飛的五代,為什麼偏偏後蜀能刊刻石經呢?

在冷兵器時代,為後蜀提供了防禦屬性加成,讓後蜀有了可以穩定發展的外部環境。同時,四川盆地水土豐饒,為發展生產和耕作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此外,當時的後蜀,境內很少發生戰爭,也沒有大的動盪。所以,天時地利之下,讓四川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經濟發達地區。

在古代,刊刻石經是帝王文治的一種手段,客觀上它有規範漢字字體、字形的功能,作為儒家經典的重要載體,它是漢、魏、唐、蜀、宋、清欽定的官方文本,起著標準教科書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