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立了王牌第五軍,帳下名將如雲,他本人卻名聲不顯

在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中,第五軍堪稱中國第一支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即使跟日軍硬碰硬也不落下風。

提到第五軍的軍長,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杜聿明,但實際上,第五軍的締造者另有其人,就是徐庭瑤。

他創立了王牌第五軍,帳下名將如雲,他本人卻名聲不顯

在國軍高級將領中,徐庭瑤的名氣好像不是很大,甚至遠遠不如他當年的部下,那麼他的部下都有誰呢?看好了——杜聿明、鄭洞國、廖耀湘、戴安瀾、邱清泉、黃傑……可以說,這些如雷貫耳的抗戰名將,都是徐庭瑤帶出來的,可想而知他得有多牛。

徐庭瑤,1892年出生於安徽無為縣,祖上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民國初年,剛剛步入成年的徐庭瑤預感到時局動盪,必將發生戰亂,於是果斷投筆從戎,考入了保定軍校第三期,和白崇禧、張治中、蔡廷鍇、黃紹竑等人成為同學。

從保定軍校畢業後,徐庭瑤曾在安徽地方軍閥倪嗣沖的部隊效力,但是,這些軍閥只知道搶地盤,根本不顧老百姓死活,徐庭瑤一氣之下辭官回家,當了一個教書匠。

在家呆了兩年,徐庭瑤受友人邀請南下廣州,加入了粵軍許崇智的部隊。這是徐庭瑤軍事生涯的轉折點,因為在這裡,他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此後一路高升。

值得一提的是,徐庭瑤擔任第四師師長時,杜聿明還只是他手下的一個團長,而戴安瀾、鄭洞國只是營長。

他創立了王牌第五軍,帳下名將如雲,他本人卻名聲不顯

(圖:徐庭瑤與杜聿明)

徐庭瑤剛上任時,部隊的紀律很差,唯獨杜聿明的團遵守他的命令,紀律嚴明,因此徐庭瑤慧眼識人,此後對杜聿明多有提拔。

1933年,日軍佔領熱河,進犯長城,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急調徐庭瑤率領第十七軍北上馳援,徐庭瑤的部隊也成為當時長城附近唯一的國民黨中央軍。

3月,日寇進攻古北口,徐庭瑤命令杜聿明率二十五師抗擊來犯日軍,杜聿明指揮所部與日軍血戰三天,斃傷日軍兩千多人,而杜聿明所部也損失慘重。古北口抗戰是長城抗戰中最慘烈的戰役,除了杜聿明,鄭洞國、戴安瀾、黃傑等名將,也都參加了這場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徐庭瑤親眼目睹十七軍官兵以血肉之軀抵抗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機械化部隊,於是他便向蔣介石建議,要組建中國的機械化部隊,以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中日全面戰爭。

蔣介石對徐庭瑤的遠見卓識也非常讚賞,長城抗戰結束後,便派徐庭瑤遠赴歐美各國,考察裝甲兵建設。回國後,徐庭瑤即著手組建第一個裝甲團和戰車營,並親自擔任機械化學校教育長,培養機械化部隊後備人才。

不過,當時的蔣介石一心“安內”,對徐庭瑤建設機械化部隊的興趣不大,而且,那時的中國還沒有能力去建設機械化部隊。

他創立了王牌第五軍,帳下名將如雲,他本人卻名聲不顯

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在蘇聯的援助下,徐庭瑤才終於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新編第十一軍(後改番號第五軍),並擔任該軍軍長。後來,徐庭瑤升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接替他擔任第五軍軍長的,正是杜聿明。

1939年,崑崙關戰役中,徐庭瑤率第三十八集團軍與日軍血戰,殲敵六千多人,讓日寇第一次領教到了中國機械化部隊的厲害。

此後,看到機械化部隊威力的蔣介石,將徐庭瑤調回,專門訓練機械化部隊。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組建幾十萬的全美械、半美械的機械化部隊,這與徐庭瑤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但是,戰爭最終還是由人來決定的,即便蔣介石擁有那麼多的機械化部隊,也避免不了他成為“運輸大隊長”的笑談。

當然,徐庭瑤對國民黨軍隊的機械化建設還是值得肯定的,他也被譽為國民黨軍“裝甲兵之父”,其對機械化部隊的理念,甚至影響到了之後解放軍裝甲兵團的建設。

1949年,徐庭瑤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於1974年病逝,享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