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明代太原城中設有北、南兩座大盈倉,習稱北倉、南倉。北倉所處的北倉巷之前已經介紹過,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南倉巷。由於沒有找到南倉巷的路牌只能權且以南倉巷1號代替南倉巷的標識吧!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南倉巷1號

南倉巷的地理位置位於鐘樓街以南、姑姑庵以北、柴市巷以東、柳巷以西。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南倉巷平面圖

沿柴市巷由南往北到姑姑庵往東走,頂到頭往北走就進入了南倉巷。

雖然南倉巷看的不慎寬闊,甚至有些擁擠和雜亂,但這個地方還有比較有故事的地段。

眾說周知的清和元就是發源於南倉巷。最初,在太原南倉巷中段地面,原來有個甘肅尕(gǎ)姓回民經營的小吃攤點,專賣羊雜湯,既無字號店名,也沒幫忙夥計,生意做得並不景氣。清初名人傅山先生看店主老實,誠懇待人,便將“頭腦”的配方和親筆書寫的“頭腦雜割清和元”牌匾送給店主,此後,生意明顯好轉。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太原第一座戲院也是誕生於南倉巷。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1929年,山西大戲院在太原南倉巷落成。在清和元飯店東面,1920年蓋起了新華舞臺,1929年改名山西大戲院,丁果仙率領的錦藝園在此獻藝,有蓋天紅、十三紅、喬金仙、丁巧雲、十三旦、奴子生等。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1947年修復後,改為復勝大劇院,1948年改稱西北實業俱樂部,解放後稱大眾電影院。丁果仙與劉俊英的民眾劇團,曾在此演出。

快到鐘樓街的位置,南倉巷逐漸變窄。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這裡有一座深巷裡的“旗袍工匠”30年製作萬件旗袍的“吳氏旗袍”。這裡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太起眼,但這裡就是吳氏旗袍的總店。吳氏旗袍最早始於清代末期,旗袍店主要以“私人訂製”為主,每件衣服都要根據顧客的年齡、身材、性格等,為顧客量身定做。30餘年,已經制作了幾萬件旗袍,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友人帶走了這裡製作的旗袍,吳氏旗袍也成為山西手工製品的一張民間名片,漂洋過海,名揚四方。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再往北走,有一座大院,名為:復義興,看牌匾也是百年老店。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復義興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過了復義興再往北就進入到了繁華的鐘樓街。

尋找記憶中的老太原老街巷——南倉巷

南倉巷北段進入鐘樓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