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拌站能不能搞好,關鍵還是要看站長!

對於商品混凝土公司來說降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但降低成本的前提是保證混凝土質量。如何控制混凝土質量或者說如何控制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對於降低成本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實現降低目標的前提。對於控制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實現混凝土利益最大化是混凝土攪拌站站長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主要工作目標。一個攪拌站如果沒有穩定的質量,一切可能只能想象,站長能力的工作能力是實現混凝土質量穩定的重要職能。

攪拌站能不能搞好,關鍵還是要看站長!


(一)站長工作關鍵是混凝土生產過程控制

對一個管理正規的混凝土公司來說,試驗室主任、總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是主管混凝土質量的,負責混凝土質量的控制,但僅僅依靠這些技術人員,沒有站長的大力配合,工作效率會大打折扣。因為試驗室主任、總工也許可以控制試驗內的混凝土試配質量,卻很難控制混凝土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的穩定性。攪拌站混凝土質量控制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生產過程的控制,試驗室主任水平的高低只能體現在試驗試驗上,試驗室主任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自己獨立完成全過程在控制,整個過程需要站長的密切配合。站長可以監督混凝土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而且可以控制執行到位,生產上每一個環節的相互配合,都全力以赴,認真執行試驗室配合比才有可能實現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利益的最大化。

混凝土公司的站長(生產經理)基本上是參與混凝土生產的全過程,因此,要求站長要懂一些混凝土的基本知識,不需要太精通,但要懂,而且要清除哪些因素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過程環節。將各個環節劃分到各個部門,並要求按照各自的職責嚴格執行,責任具體,杜絕相互推諉扯皮的情況。只要出現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情況,就說明混凝土質量控制過程存在控制不嚴,也容易出現混凝土質量問題。

實現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流程包括:原材料進廠驗收(檢測)→入庫儲存→配合比試驗→生產配合比正確輸入計算機→原材料上料時水分的變化和原料質量的穩定的控制→計量設備的準確性→操作員的正確操作→攪拌車內是否有積灰積水→運輸過程中是否停罐→是否到達的是指定工地→到達工地現場是否等待時間過長和是否存在任意加水→施工過程是否科學合理管理是否規範。

站長要對混凝土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密切監督,從試驗、原材料進場、生產、運輸到澆築,每個環節都需要站長密切關注。混凝土質量控制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靠站長死盯死守,嚴格控制,膽大心細,這是必須執行的“鐵律”。一旦站長疏忽或執行不嚴就有可能出現質量事故,質量事故的發生往往使幾個點監控不到位造成的。沒有站長對各個環節的監督,試驗室混凝土做到再好,環節配合不當、執行不力、執行不到位,也難以生產出質量合格的混凝土。比如,如果經過試驗室試驗的配合比是100%合格的,如果生產的其他環節都做到了要求的95%,最後的結果就是0.954=81.45,即81.45%!

攪拌站能不能搞好,關鍵還是要看站長!


(二)站長如何實現混凝土生產的過程控制

混凝土生產過程控制,是公司站長全程參與協調的過程,應積極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如下工作。

攪拌站能不能搞好,關鍵還是要看站長!


(1)原材料選擇應及時與試驗室技術人員溝通

攪拌站更換原材料頻繁,有的讓供應商提供商品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出來以後再決定更換。很多攪拌站都是“先斬後奏”,直接更換原材料,試驗室試驗跟不上原材料變化。今天用這家水泥,明天用那家減水劑,試驗室技術人員,不能掌握材料性能,為了質量安全,只能提高成本。正確的做法是,需要更換原材料時,先取樣,讓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充分試驗,掌握原材料的優缺點,分析質量風險性。

(2)砂石材料分區堆放,分倉管理使用

砂石原材料一定按照規格,分區堆放,嚴格禁止混放。使用時依據試驗室試驗結果和配合比例,分倉使用,嚴禁隨意上料,隨意更換材料。

(3)計量設備要及時校檢

定期對各稱量稱進行校檢,特別是對水稱和外加劑稱更要縮短校檢週期,並且加強巡視。混凝土出料過程中應過地泵復磅檢驗,發現生產系統計量與地磅誤差較大,及時查找原因。

(4)生產操作員與質檢員密切配合

操作員和質檢員共同對出廠混凝土質量負責,共同監督,責任共擔。輸入生產配合比時,質檢員報配比,操作員輸入,輸入後檢查準確無誤,方可生產。操作員對混凝土拌合物狀態產生懷疑時,及時告知質檢員,取樣查看。混凝土生產用水量出現較大波動時,應通知試驗人員配合查找原因,並告知試驗室主任採取相應的措施。

(5)監督調度人員的工作情況

調度人員應根據工地施工情況、施工工藝、交通情況安排車輛,做到現場不押車,不斷車。對於工地反饋的相關信息,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理解決,嚴禁私自處理,越權處理。根據天氣情況,向工地傳達施工技術交底等技術資料。站長要根據工地施工情況,及時瞭解一手信息,配合調度人員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