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能不能搞好,关键还是要看站长!

对于商品混凝土公司来说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但降低成本的前提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或者说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对于降低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实现降低目标的前提。对于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实现混凝土利益最大化是混凝土搅拌站站长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主要工作目标。一个搅拌站如果没有稳定的质量,一切可能只能想象,站长能力的工作能力是实现混凝土质量稳定的重要职能。

搅拌站能不能搞好,关键还是要看站长!


(一)站长工作关键是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对一个管理正规的混凝土公司来说,试验室主任、总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是主管混凝土质量的,负责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但仅仅依靠这些技术人员,没有站长的大力配合,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因为试验室主任、总工也许可以控制试验内的混凝土试配质量,却很难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的稳定性。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试验室主任水平的高低只能体现在试验试验上,试验室主任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自己独立完成全过程在控制,整个过程需要站长的密切配合。站长可以监督混凝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可以控制执行到位,生产上每一个环节的相互配合,都全力以赴,认真执行试验室配合比才有可能实现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利益的最大化。

混凝土公司的站长(生产经理)基本上是参与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因此,要求站长要懂一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不需要太精通,但要懂,而且要清除哪些因素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过程环节。将各个环节划分到各个部门,并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严格执行,责任具体,杜绝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只要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就说明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存在控制不严,也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

实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原材料进厂验收(检测)→入库储存→配合比试验→生产配合比正确输入计算机→原材料上料时水分的变化和原料质量的稳定的控制→计量设备的准确性→操作员的正确操作→搅拌车内是否有积灰积水→运输过程中是否停罐→是否到达的是指定工地→到达工地现场是否等待时间过长和是否存在任意加水→施工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管理是否规范。

站长要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密切监督,从试验、原材料进场、生产、运输到浇筑,每个环节都需要站长密切关注。混凝土质量控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站长死盯死守,严格控制,胆大心细,这是必须执行的“铁律”。一旦站长疏忽或执行不严就有可能出现质量事故,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使几个点监控不到位造成的。没有站长对各个环节的监督,试验室混凝土做到再好,环节配合不当、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也难以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比如,如果经过试验室试验的配合比是100%合格的,如果生产的其他环节都做到了要求的95%,最后的结果就是0.954=81.45,即81.45%!

搅拌站能不能搞好,关键还是要看站长!


(二)站长如何实现混凝土生产的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是公司站长全程参与协调的过程,应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如下工作。

搅拌站能不能搞好,关键还是要看站长!


(1)原材料选择应及时与试验室技术人员沟通

搅拌站更换原材料频繁,有的让供应商提供商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出来以后再决定更换。很多搅拌站都是“先斩后奏”,直接更换原材料,试验室试验跟不上原材料变化。今天用这家水泥,明天用那家减水剂,试验室技术人员,不能掌握材料性能,为了质量安全,只能提高成本。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更换原材料时,先取样,让试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充分试验,掌握原材料的优缺点,分析质量风险性。

(2)砂石材料分区堆放,分仓管理使用

砂石原材料一定按照规格,分区堆放,严格禁止混放。使用时依据试验室试验结果和配合比例,分仓使用,严禁随意上料,随意更换材料。

(3)计量设备要及时校检

定期对各称量称进行校检,特别是对水称和外加剂称更要缩短校检周期,并且加强巡视。混凝土出料过程中应过地泵复磅检验,发现生产系统计量与地磅误差较大,及时查找原因。

(4)生产操作员与质检员密切配合

操作员和质检员共同对出厂混凝土质量负责,共同监督,责任共担。输入生产配合比时,质检员报配比,操作员输入,输入后检查准确无误,方可生产。操作员对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产生怀疑时,及时告知质检员,取样查看。混凝土生产用水量出现较大波动时,应通知试验人员配合查找原因,并告知试验室主任采取相应的措施。

(5)监督调度人员的工作情况

调度人员应根据工地施工情况、施工工艺、交通情况安排车辆,做到现场不押车,不断车。对于工地反馈的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解决,严禁私自处理,越权处理。根据天气情况,向工地传达施工技术交底等技术资料。站长要根据工地施工情况,及时了解一手信息,配合调度人员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