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所謂命運,實際上是由我們的性格造就的。倘若我們勇敢地去探索性格影響命運的過程,就會發現性格其實能夠改變,而命運就像我們手心曲曲折折的掌紋,總在我們手中。

古代印度教徒深信性轉世輪迴之說,他們認為,真正的偉大並不是因為比他人優秀,而是比前一世的自己優秀。不過現代人對此表示不解,為什麼要等一個輪迴呢?我們恨不得立刻變得更好。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張,我們攝取了過多的糖分,陷入沒完沒了的工作之中。正因為如此我們希望改變,我們尋找著更加開闊的道路,想要成為談話的焦點,想讓話題更加豐富,我們不停地追求者快樂。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們的目標就是,人生多些高潮,少些低谷,多些快樂,少些壓力。

然而,我們不知道如何才能達成這樣宏偉的目標。許多自助哲學為我們提供了建議,但並不成功。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制定目標,但要實現它們卻要花很大的力氣。舉個例子你在一個美妙的清晨做著你喜歡的事情,卻想起一些讓你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傷心不已,感嘆人生不易。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時你正在不斷的感受著壓力。那麼我們要怎樣停止這種破壞行為呢?答案是我們要弄明白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反饋”的概念最早來源於工業革命時期,當時人們用“反饋”來描述複雜機械的調控機制。但是這種表達在20世紀40年代才真正流行開來,包括生物學、機械學、政治學以及社會學。

反饋就像因果循環,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其中包括我們與他人的互動、自我對話,以及有意識思維和無意識思維之間的轉換。這些轉換有著共同的化學基礎,即血清素、多巴胺、穀氨酸脂、這些化學成分的釋放受到反饋迴路的控制。

單就反饋本身而言,它不會自我提升。如果我們能以目標為導向來思考如何更有效的來監控自己的思維。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需要把我們自身從問題、學習、自我更正中分離出來,最終適應。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對思維過程的有意識監控,我們可利用的工具非常多,例如不斷進行的行為研究、大腦掃描以及激素檢測等,藉助這些工具,研究者可以分辨出哪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改變我們的思維。實際上,我們要學著分辯哪些是我們的最有效點,哪些是我們的盲點。後面我會為大家列舉一些能改造大腦的自主性技巧,這些技巧都具有強制性,包括如何壓過內心的雜音,培養內在的平靜,與他人的思維同步以及提高我們的想象力。這些都要花費很多功夫,想必沒有一個人要認為改造大腦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這種加工能力令人震驚。想象一下如果自我意識能夠在控制思維方式上做到更好,會發生什麼?自我意識能夠把個體的思維模式從悲歡循環中拉出來,使之進入一個理想的軌道,進而適應,最後形成一個更靈活、更堅韌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