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汪精衛死去的時候坊間各種傳言流出,什麼“屍體在天上飛”這種不經之談也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汪精衛身材相對於當時的日本來來說非常高大,所以當他壽終正寢在日本名古屋時一時間居然買不來合適的棺材。那怎麼辦呢,總不能就安葬在日本吧,這怎麼行,中國人可是講究落葉歸根的。燒成骨灰帶回國內現在來看是個辦法,但是當時的中國人還是遠遠接受不了的。於是遺孀陳璧君思來想去,在當地定製了一具超大號的棺材,同時讓醫生做好屍體的防腐處理,就這樣“一代偉人”傳奇人物汪精衛帶著日本天皇賞賜的菊花章飾乘坐自己專用飛機海鶼號,升空跨海飛回南京。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回到南京之後就到了自己的地盤,棺材當然要更換一個更好的。這個錢也不用遺孀陳璧君來出,自然是汪偽政府的正常開銷,240萬元。爭取這麼多預算,當然要找個最靠得住的人去花這個錢,買一具質量最好的棺材。免得有人“棺材裡伸手,死要錢”。於是就讓跟隨汪精衛多年的親信副官操辦這件事情。只可惜這個副官鐵了心要在這上面撈一個棺材本,買的次貨,僅僅花掉140萬,整整100萬到手,還說是問了多少家,還了多少價。這件事情當時的人也知道,但是都認為是應得的回扣,於是就沒有人提及,只瞞了一個人遺孀陳璧君。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當時汪精衛的住宅旁邊有好幾幢大廈,都可以用來安置靈堂。可是未亡人陳璧君執意要設置在在偽政府的大禮堂。沒有人敢違背,只有照辦。可是棺材往大禮堂擺放時發生了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大禮堂的講臺朝向不適合擺放。因為講臺是橫著的,如果按慣例的話,棺材放好了前面沒法再放供桌什麼。可是橫著放棺材的話於理不合。所以當時陳璧君記得招呼眾人挪來挪去,換了好幾個方位都不合適。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就在眾人懼於淫威,窮於應付時,有一個人看不下去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陳璧君的剋星汪大公子汪孟晉。儘管這也是個紈絝子弟,可是卻偏偏能降得住母老虎。一番話罵的陳璧君狗血噴頭,她也不敢回嘴。當時就傳言汪精衛怕老婆,陳璧君怕兒子,兒子又怕爸爸,整個一連環怕。看來的確是事實。

靈堂擺好後,陳璧君看到中間掛的儀容是普通照片,嫌小,就讓放大。最後放大的比正常人身材還要大,只好斜著放在了靈堂前面。一種偽政府官員敬獻輓聯,只有陳公博的寫的還有點文采是:“大夏奠新基,保亞興華千古仰”,“哀音傳薄海,鞠躬盡瘁百僚悲。”這種東西恣意吹捧自不必說,但就文采和構思來說還算可以。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汪精衛家一種老小守在棺柩旁邊守靈,自然不用說。忽然命令傳下,要讓偽政府的部長以上大員按日排班守靈,這可苦壞了這些“大人物”。每晚9點必須到位,第二天早上8點前不能離開,遲到與早退都要捱罵。毛毯薄被都不能帶,煙槍和消遣玩具更不用說。只好先過足煙癮再去,偶然講話聲音高了就會有副官從帷幔後面露頭出來說:“講話低點聲,不要吵到夫人睡覺!”要是半夜打起呵欠來,被陳璧君看見又是一通罵:“你們何必來呢?!在家睡覺不更加舒服嗎?!”可以說陳璧君是非常的飛揚跋扈了。

按照陳璧君的意思是要把汪精衛埋葬在廣州黃花崗旁邊白雲山的一塊墓地。汪精衛乾兒子林柏生拍馬屁說:“這麼大一個人物,是要附葬在中山陵的,這樣才能永垂不朽!”此言一出,一致贊同。於是就在南京郊區選了一個桃花山,只是桃花山這個名字聽著太不合適於是就改名梅花山。只是梅花山一棵梅花都沒有,這個不難,暗示各級偽政府按級別攤派。於是不廢吹灰之力問題解決了還撈到一筆鉅款。

“屍體在天上飛”?大漢奸汪精衛安葬趣聞

最令人驚奇的要算安葬送殯那一天,賺了棺材錢的那位副官,手扶靈柩,寸步不離,走了幾十里路程。見到的哪個不說是忠心故主?只是不倒一天,他就七孔流血,無疾而亡。還有會看風水的人說,這個目的有利於繼承人而不利於家族。大漢奸陳公博聽了心裡暗喜,陳璧君聽後就要調整墳墓方向。可惜還沒有來得及調整方向,二人即成為階下囚。不知道風水先生知道後會作何解釋,也許再調一下就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