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一個宦官的傳奇人生

《高力士一個宦官的傳奇人生》

-花花

自古封建社會皇帝專權,不僅活著的時候霸權,死了一樣也要風光。陪葬墓的多寡也是皇帝生前死後是否風光的一種表現形式。

而位於蒲城縣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唐玄宗泰陵卻只有兩座的陪葬墓,裡面分別埋葬著元獻楊皇后和宦官高力士。

唐玄宗何許人也?開元盛世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他祖母武則天都有十七個陪葬墓,僅有孤零零兩座陪葬墓反應出李隆基淒涼的晚年結局。

元獻楊皇后乃宗皇后楊氏,肅宗李亨的生母。唐玄宗的老婆之一。

高力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貴妃醉酒,力士脫靴中的丑角,很多人口裡弄權的奸臣死太監。

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高力士。今天我要為他報不平。

它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廣東潘州人,深受武則天的愛憐,賜姓高,改名力士。他不但聰穎、善解人意,而且處事果斷謹慎。後來他在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一亂中又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還多次犯顏諫玄宗,遏制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的權力與野心。在立嗣問題上,他從安定團結的大局出發,善於藉機陳述正確意見,避免了多次宮廷糾紛,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發展,這一切都顯示了高力士的雄韜武略,所以他深得玄宗寵信,從而顯赫一時,官拜大將軍並內侍監(一品),開了自有唐朝以來宦官不過三品的先例,高力士的晚年是不幸的,“安史之亂”後,玄宗退位,此時,明皇的舊部邀功而寵新主,而唯高力士一人忠心扶助在明皇身邊。

高力士之死

公元760年,高力士為保護禪位的玄宗而被當權宦官李輔國所惡,被誣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陽縣),據《新唐書本傳》:力士行前曰:“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願一見陛下顏色,死不恨。”李輔國不許。遂開始了他那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旅程。在巫州,他看到遍野的薺菜無人採擷,借物言志,寫《感巫州薺菜》以喻:“兩京作觔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流露出丹可磨而不可奪其朱,石可破而不可奪其堅的氣勢,後人亦有詩云:“列戟依稀舊閈閎,中涓聲勢傲公卿。殿頭雅有天人望,鄉曲猶傳驃騎名。何處珍樓還突兀,於今香樹幾枯榮。野花開遍閒朱紫,不及巫州薺菜生。”;“夜深吟,掩卷淚滿裳。”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薺,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卻有如薺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的心時時向著玄宗、肅宗和大唐的天下。所以,他的死也相當悲壯:公元762年。力士遇赦返還途中。行至郎州龍興寺今湖南桃源東)。得知上皇玄宗駕崩,悲痛欲絕,面朝北哀慟嘔血而卒,終年七十三歲。代宗復其原官職,並贈封揚州大都督,作為玄宗欽點的唯一一位死後陪葬者,陪葬唐泰陵。

高力士壯年的飛黃騰達拜李隆基所賜,而死也是與李隆基脫不了關係。

高力士墓誌銘記載:

寶應元年,有制追赴上都,中路聞天崩地圻,二聖下席,長號泣血,勺飲不入口,惜攀髯(rán)而無及,俄易簀(zé)而長辭。其八月八日終於朗州龍興寺。他是在知悉玄宗上皇駕崩後,面朝北哀慟(tòng)嘔血而卒。

高力士一生的榮辱與武則天也有不可以脫離的關係。年幼流落街頭,最後閹割淨身進宮當太監的悲慘童年也是由於武則天間接造成。

高力士原不姓高名不是力士。本名馮元一。

馮氏家族,原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廣東高州一帶,當時當地的強家望族,高力士的曾祖馮盎,曾是“皇唐初高州都督、耿國公,廣韶等十八州總管”,擁有“頤指萬家,手據千里”的實權。之後讓位給了高力士的父親。

元寶二年,是嶺南地區一個腥風血雨人心惶惶黑暗的年頭。由於武則天聽到密報說嶺南的流人正在密謀造反,派了酷吏去查辦。

流人,流放之人也,古代犯人的一種,流放是古代刑罰的一種類型。嶺南流人當中也有不少高祖李淵,太宗世民的子孫後代。因此武則天特別緊張此事。

武則天在臨朝稱帝的前期,為了對付潛在的反對派勢力,運用了鐵的手腕,殘忍的手段,實行了長達十餘年的“酷吏政治”。只要有誰稍微顯露出一點兒反對武則天的形跡,立刻就連根剷除。通過專訪制度,武則天很快培養出一批酷吏。這些人大都出身無賴,性情殘忍,專以造謠生事、無端陷害為能事。酷吏,就是是中國古代中稱呼用嚴刑峻法的官吏。

當年高力士的馮氏家族體系就是因“流人事件”誅連,在按察使的嚴刑迫供和誣告造反,慘遭高力士“家遂籍沒”的滅頂之災。查辦此案的酷吏把當時所謂涉案的兩百多名流人一律問斬!

高力士從一個富家公子流落成街邊溫不飽逆水寒乞討的小要飯。後因長的清秀俊俏,被人獻進宮中當了小太監,當時十歲。他的姓也跟隨宮中養父高延福之姓改之為高。高延福原是武則天弟弟武三思的家奴。由於高力士在宮中當差的日子裡謹言慎行,大事小事無不妥善處理,並且在當時宮裡為太監宮女設置的學堂裡學習成績優異,身材孔武高大的他還善於射箭,因此得到了武則天的發掘抬愛,恩賜“力士”之名。武則天信佛,力士之名乃源於佛教神話人物金剛力士那羅延。大力之神,堅固力士,天之力士也。

高力士為人行事端慎,一直受身邊的人好評如潮。他自稱:“供掃酒之餘,遂蒙侍從之顧,扶戴明皇,逼畏艱難,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誠,事必記心,言無漏口,日慎一日,將二十年。”史書稱他“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故得武則天,唐玄宗的厚愛。

高力士的墓誌銘也有記載對武則天的感恩之辭。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明明是因她而家道中落為何還要感恩戴德。其實我想高力士的心情應該與在武則天身邊那個得寵的忠心耿耿的女官上官婉兒是一樣的道理。

上官婉兒童年的悲慘也是武則天一手造成的。祖父上官儀曾是唐高宗時宰相,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起被配沒掖廷,因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後被武則天得於信任委以重任。

他們倆真謂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武則天最大的本事就是重視人才,可以化敵為友,這點是不能不令人稱嘖的。

我想之所以能得到唐玄宗的如此寵愛信任委於重任擢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累授驃騎大將軍,封渤海郡公。不僅僅是因為高力士的才識膽識,不僅僅是因為高力士幫助平定韋太后,太平公主之亂,更多的應該是念舊,念一種對家奴的依賴跟信任,念家奴的忠心不二。

宮中的小王子小公主雖然含著金湯匙出世,看似尊貴雍華,令人羨慕。但卻有尋常人家道不出的心悲。見奶媽的面比見自己親爹孃的面還多。從小都要面對手足親情為了皇權利益,一個不小心都會引來殺身之禍的奸詐鬥爭,每個人都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的為安全活下來而活著。

這些金枝玉葉在宮中心裡感情上能信任能依賴的也就是難有野心卑賤活著從小陪伴自己身邊長大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宮女太監,也就是所謂的家奴了。

高力士年紀跟唐玄宗相仿,唐玄宗年幼也在宮中寄養過幾年,因而我猜他們應該是年幼就相識並私交甚好的舊識。

唐玄宗曾說:力士當上,我寢乃安。意思說高力士當值的夜晚,我睡覺才覺得安穩。還為此在寢殿處搭了個緯帳給高,可見是該有多麼的信任寵愛與依賴。

歷屆很多皇帝之所以喜歡重用太監宦官的更主要原因就是心裡認為朝野大臣畢竟是外臣,是外人,是正常的男人,隨時會有叛變爭權奪位自稱為王的可能性。宦官不同,宦官是內臣,是義犬般忠誠的家奴,是自己家裡面住的下人,是不健全的男人,無法傳宗接代,無法有自己的血肉骨親,因而最多也就是爭個寵而已,威脅性相對來說沒那麼大。

歷來宦官弄權危國危民的事件屢見不爽。很多人認為這與太監身體殘缺導致心理扭曲有關。因而把唐玄宗晚年的政治腐敗的責任往他身邊的人身上推,高力士的弄臣形象就是這樣塑成的。當年唐玄宗的丞相姚崇獻上的十策有一條就是針對宦官干政的。

但唐玄宗一樣重用高力士。當時身為太監最高領導人的高力士也以身作則,與唐玄宗不離不棄,忠心耿耿,一切以唐玄宗的利益為利益忠心護主。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薦的人才不少,但只要這些人一旦犯事,高力士一個不保,一個不撈,絕不參與,一切以唐的利益為最大前提,決不附會權臣奸相,任由他人秉公辦理。

唐玄宗當政後期重用奸臣楊貴妃的堂哥楊國忠,並想放權給當時的丞相李林甫,然後帶著美人去雲遊四海。話說李林甫得於唐玄宗重用也得賴於高力士的極力推薦。但當唐玄宗犯迷糊想如此決定時,就算人是自己推薦的,高力士一樣極力奉勸主上此行不可為,曰:軍國之柄,未可假人,威權之聲,振於中外,得失之議,誰敢興言?伏惟陛下圖之。

高力士還曾多次警示忠告唐玄宗應提防安祿山擁兵自重,心懷叵測,勸唐玄宗收回邊事大權。

安史之亂時,先前與高力士同樣受寵信官居三品的內侍監袁思藝卻臨危叛變背信棄主投靠了亂黨安祿山。

忠言總是逆耳,楊貴妃殞命馬嵬(wéi)坡時,唐玄宗悔恨交加對著高曰:悔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安史之亂平息以後,兒子肅宗不希望唐玄宗干涉朝政,一般的舊臣宦官,早都忙著投靠新主子邀寵去了。寂寞老人唐玄宗陪伴左右的人,那就也只剩下了高力士。

唐玄宗晚年曾遭受以擁戴肅宗有功的大宦官李輔國的輕辱。領著五百禁軍強行讓唐移居玄宗太極宮。還一刀砍死了高力士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唐玄宗因此還受了驚嚇,幾乎掉下馬。

高力士面對李輔國的威脅面不改色,直接對那五百騎兵喊話道:“太上皇誥曰,將士各得好生!(大家辛苦了!你們在太上皇面前拔刀攔路,就不怕犯王法麼?)”他的氣概把李輔國和五百禁軍紛紛鎮住了,皆慌忙收刀下馬跪倒齊呼“太上皇萬福”。

才得以平安把玄宗護送到了太極宮。宮門關上之後,李輔國才帶兵離去。玄宗淚流滿面,握住高力士的手曰:微將軍,阿瞞(玄宗小名)已為兵死鬼矣!

唐玄宗當位之年,呼高力士為將軍,太子李亨呼之為二兄,諸王、公主呼之為阿翁,駙馬輩呼之為爺,高力士可謂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李白何許人?

先任六品芝麻官,縣小吏。換做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小縣縣長的助手,擔任抄寫記錄的職務,屬於文職崗位。

李白在任職期間,還經常作詩譏諷自己的上司,縣令本人及其妻子。

後被唐玄宗詔令入殿為翰林供奉,文詞待詔,史稱“翰林待詔”。也就是住在宮中翰林院內隨時等待皇帝傳召陪伴詠詩作樂的文化人。屬於一種無品階的差事職,連官都不算。

當年的翰林院初成立,相對來說並不屬於重要職能部門,裡面供職的大多數是陪皇帝詩詞歌賦,玩耍娛樂,有點才幹的閒人。什麼鬥雞鬥蟋蟀厲害點的人也在其中。

可李白畢生的政治願望就是妄想能當任皇帝的秘書總管,最高新聞發言人。

由古至今,詩人總是具備持才傲物,性格狂野,奔放不羈的特質,李白跟屈原一樣,性格使然註定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詩人或許更適合他們。屈原好美,而李白好酒,經常幾杯黃湯入肚,就忘乎所以,口出狂言,根本不是唐玄宗可以重用的人選。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雲:玄宗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惜而遂之。

意思說,唐玄宗確實欣賞李白的才華,但卻擔心委以重任後喝酒誤事,隨口就透露了宮中大事,國家機密。所以才舍之不用。

不言溫室樹,唐玄宗引用是一個歷史典故。西漢時,皇上和臣子們議事的地方,稱之為溫室殿。漢成帝的大臣孔光,為人十分周密謹慎,每天回家與兄弟妻子一起閒話時,從不談及朝中的政事,有一次跟妻子閒聊,妻子無意中問到他,溫室殿中都種了什麼樹呀,他卻默默無語,守口如瓶。並嚴肅地對妻子說以後不要過問宮中任何事物。因為他心裡明白,如果講了溫室樹,那接下來講的就是溫室事,拿國家機密當茶餘飯後的談資,會干擾政事,危機國家。

"口不言溫室樹"已成為典故,成為古代官員堅持原則不忘紀律的經典。

就憑李白那點芝麻綠豆的職位,試問,哪裡借的膽量讓權傾朝野的高力士脫鞋?

並且也有人說,李白因此得罪了高力士才遭受到政治迫害被貶官流放。

害李白針對他的人早有人做書明言另有其人。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雲:上皇豫遊,召白。白時為貴門邀飲,比至半醉。令製出師詔,不草而成。許中書舍人。以張垍讒逐。

張垍是何許人?乃故丞相張說之子,明皇帝之嬌婿,當朝駙馬、衛尉卿。也就是李白當時的同事,因為看不慣李白的作風,才去皇帝面前告狀的。

因而我認為因為李白要力士脫鞋因而被懷恨報復的事實並不可能真實存在,簡直野史當正史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危難之際,高力士卻依舊對唐玄宗忠心耿耿,追隨身旁,又能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把握時機,及時進諫,提醒玄宗。主上落難無權時,一樣不離不棄,奮不顧己。聞聽主人噩耗,悲嘁吐血。死後墓陵也得以陪葬。

唐玄宗在陰曹地府的日子並不會孤單害怕,因為有著值得他信賴的高力士左右跟隨服侍,生是主的奴,死是主的鬼,生死兩相依。

敢問,這樣的人如何還不被稱作忠臣呢。

高力士一個宦官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