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歷史悠久的米酒、黃酒、白酒等更是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一同傳承至今,在當今社會酒文化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而卡牌桌遊《三國殺》中也有“酒”的影子,這張名為【酒】的卡牌不但能夠增加傷害,還能在危急關頭續命,數量雖少可卻是相當的重要。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不僅是在遊戲中,在真正的三國曆史裡,酒也是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樣事物。三國時多為米酒,度數雖然不高,口感卻是極佳,因此貪杯濫飲之風盛行一時,連一些歷史上的三國名人也在此之列。

決不能喝多的酒局——劉表

在大表哥組織的酒場上絕對不能喝多醉倒,別看劉表窩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立學校、修禮儀,治理的是井井有條,一旦肚裡揣上兩斤,那絕對是在場賓客們的噩夢

“……設大針於杖端,客有醉酒寢地者,輒以劖刺之,驗其醉醒,是酷於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典論·酒梅》

在一根大棒頂端綁上縫麻袋的粗針,看到有人醉倒在席上,上去就是一針,看看到底是真醉還是裝醉,你說能這誰受得了啊,除了那些直接喝死在當場的誰能沒點反應。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提著腦袋去喝的酒局——孫權

要說大表哥只是在人家身上留個窟窿,渣權組織的酒局那可真是奔著要人命去的。

“權於武昌,臨釣臺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重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當止耳。”——《張昭傳》

渣權這酒瘋耍的可真是讓群臣不知所措,為了讓大家多喝點,向人身上潑水來助其醒酒,並且要求誰能喝到墜落高臺之下酒不用喝了,那可是十多米的觀景臺,就是鐵人也得摔變形咯。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鐵打的腸胃百日醉——龐統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孔明還好,龐統那那絕對是酒類行業GDP的保障。

“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連醉百日;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三國演義》

可以這麼理解,從早喝到晚,連幹一百天,難怪都是獨飲,這誰能陪的住,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龐統這份心態,雖然官不大,好歹也是個土皇帝,人家可倒好,除了你蜀國的常委,別的位置全都不稀罕。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除了此三人以外,三國中還有許多喝酒非常兇的能人,但大家可以發現,就這中喝法要是擱到現代,恐怕不到兩年也就告別這個世界了,他們怎麼就不受影響呢,而且孫權可還活到七十多,那在三國時期都可以算是壽星轉世了。

其實在三國時,蒸餾酒的技術還不成熟,多數喝的都是釀造的米酒,兌水多,工藝也比較粗糙,酒精度數能有個十來度酒不錯了。甚至還有一種只有三五度的米酒,也就當飲料解渴喝了,主要是回味那個米香與酒中的甘味。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另外三國時還特別盛行溫酒喝,像“青梅煮酒”、“溫酒斬華雄”,除了張飛這種小夥子睡涼炕,全靠火力壯的愣頭青,抱著酒罈子噸噸噸就往肚裡灌的愣頭青,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喝口熱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古人深信“涼酒傷及脾胃”,喝涼酒容易得病;二是古代釀酒技術不成熟,酒中有一些甲醇、鉛等雜誌,高溫之下多多少少能揮發一些;三是釀的純糧食酒,比較純粹,加熱一下口感比涼飲更加柔和順滑。

《三國殺》中無法使用“酒”的武將——盤點三國中喝酒最猛的強人

但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直走的都是國風,取材上也最大限度的貼合正史與演義,而【酒】作為一張通用的基本牌,在一些歷史上滴酒不沾甚至對酒厭惡至極的武將手中卻也依然能夠生效,不得不說在設計上這是一個考慮不周全的地方。

拿遊戲中的人物高順來說,官方卻是嘗試過更改【酒】這張牌在某些從不飲酒的武將手中的效果,但最後卻沒有徹底展開,恐怕僅僅是為了避免遊戲在平衡性上的複雜化,雖然本身就沒什麼平衡性可言。

諸位殺友還知道三國中哪些嗜酒如命的人呢,如果在遊戲中【酒】的效果不再單一你認為又會如何,歡迎留言分享交流,堅持原創,更多三國殺資訊與三國曆史敬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