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1988年3月,上海一家火柴廠在短短三天內,一下子賣出4000萬盒火柴,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內,近一億盒火柴一銷而光。同時,江蘇省南京市的一戶居民一下子買了400多盒火柴放在家裡,沒想到被小孩當成玩具點燃而釀成了火災。從柴米油鹽到家用電器,為何搶購、囤積風潮會突然席捲全國?中國的價格改革,曾經歷了哪些激流險灘?

《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為您深度解讀。

嘉賓簡介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彭森---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長期在政府部門參與政策研究、宏觀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工作。他見證了幾十年來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決策過程。


彭森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在波瀾壯闊的四十年中國改革過程當中,最複雜、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改革任務就是價格改革。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從1982年開始,我國放開了一些小商品的價格,1982年放開了200種,1983年放開了310種,兩年累計放開了510種的小商品價格。小商品放開會不會引起社會的震動呢?當時物價部門也專門去做了跟蹤。

有個很突出的例子,就是煤油燈。大家知道,當時中國農村50%的家庭還沒有用電,用的是煤油燈。但是當時煤油燈的產品價格都是國家制定的。玻璃燈罩是個易碎品,原來打壞了以後就配不上了,當時一個燈罩定價只有一毛錢,但是配不上。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後來價格放開以後,生產廠家有了積極性,很快地滿足了市場供應。價格當時調了多少呢?市場價格1毛5分錢,只增加了5分錢。調查者就去問一個買燈罩的老太太,說這燈罩提了5分錢,你有沒有意見呢?老太太說,我有什麼意見呢?過去我賣雞蛋,到供銷社換錢來買燈罩還買不著。當時一個雞蛋只有3分錢,三個雞蛋9分錢還不夠買一個燈罩。現在一個雞蛋漲到5分錢,三個雞蛋1毛5分錢正好買一個燈罩。大家後來發現,原來市場對於價格的結構、價格的水平,它有先天的優勢,它可以高效率地來確定這個商品的價格和一些比價關係,這樣大家就放心了。到了1984年,又一次把所有的小商品價格全部放開了,同時把布票就取消了,這也是很大的進步。

到了1985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又進一步地對糧食的徵購制度進行了一些調整,取消了糧食統購制度,改為合同定購,合同定購的價格按照“倒三七”來核定。所謂“倒三七”就是原來徵購計劃內的價格佔30%,徵購外超購加價的部分佔70%。這樣農民在價格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鼓勵和刺激。所以應該講從1979年到1985年這一段時間價格改革總體是平穩的。

但是等在我們面前的,實際上是應對價格雙軌制的挑戰和價格闖關遭遇了重大挫折的這樣一個驚濤駭浪的過程。這就說到了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個別的試點企業,比如首鋼,給它制定政策的時候,允許它超產的這部分產品價格浮動15%,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的政策。後來到了1984年,這個政策通過一個“企業擴權十條”的文件,普及到所有的工業企業。就是所有的工業企業,不論是不是做改革的試點,生產的計劃內商品還是按照原來的價格,但是超產的產品都可以提高20%的浮動價,這樣慢慢出現了一個市場價。

到了1985年1月,短短几個月時間,發現還不夠,進一步又發了文件,取消對於超產部分的價格20%的限制,價格放開形成市場價。所以從1985年就真正出現了雙軌並行這樣的一個局面。應該講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對於當時進一步地提高生產企業的積極性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很快它的弊病就顯露出來了,就是既有市場的信號,又有計劃內的信號,這個信號是扭曲的、錯亂的。同時因為計劃內和計劃外的價格差距較大,比如鋼材計劃內的693元一噸,計劃外的1022元一噸,差了幾百元,所以就出現了一個行業叫做“倒爺”。有的人從國家手裡拿到了一些重要產品的指標,他甚至都不用碰一碰這個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轉手倒賣,就可以獲得暴利,引起了社會的極大的不滿。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1988年8月份在北戴河會議上,政治局進行了討論,最後通過了這樣一個文件,就是今後五年物價和工資制度改革的方案。這個方案總體設計得還是很好的,它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今後在價格方面,除了少數重要的商品價格繼續由國家控制,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升有降的調整,多數的產品價格放開,交由市場調節,來實現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目標。8月18日晚上通過電臺、電視向全國發布。

但是這有一個大背景,就是1988年的時候,經濟過熱,當年的物價通貨膨脹的水平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八,上半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八這樣的高水平。而且因為副食品價格,特別是菸酒產品的價格剛剛在五月份進一步地放開,群眾對於通脹的預期比較強烈。所以18號這個通告一發布,第二天就出現了搶購的風潮。因為老百姓腦子裡就這個概念,一說價格要放開,那就是要漲價。因為前不久茅臺酒剛剛放開價格,原來20多元一瓶馬上漲到了200元;菸草的價格放開,原來紅塔山一盒一元錢,放開以後馬上就變成十幾元錢。所以群眾到街上去進行大規模的搶購。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而且當時銀行存款利率只有7.2%,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了銀行的存款利率,就出現了銀行的擠兌,這個問題比搶購帶來的後果更嚴重。所以這個情況就一邊做調研,一邊研究對策。到了8月30日,政治局開會決定穩定物價,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把價格改革這個方案暫時地擱置。所以中國的價格改革當時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和挫折。

到目前為止來看,這個是中國價格改革,也是中國改革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最驚險的一幕。

更多精彩,邀請您2月21日,21:48準時收看CCTV-2 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為您權威解讀《價格改革為什麼是經濟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感謝您的支持!


彭森:你知道嗎?中國的改革曾經歷“最驚險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