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這是一篇網上的真實故事,分享一下

在登機前往黎巴嫩時,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把我攔下來,告訴我,狗不能帶進客艙,需要辦理託運。

想到無阻要被關進黑乎乎的貨艙,我有些著急,解釋說,這不是普通的狗,這是軍犬,我們不能分開。

工作人員態度堅決,表示這就是條狗,按照規定是不能進入客艙的。

無奈之下,我們聯繫了航空公司的負責人,經過協調,無阻終於被允許進了客艙,有了自己的位子。

這是2006年4月6日,中國第一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第一梯隊出發時的一個小插曲。

或許有人問,就是一隻狗,值得這麼認真嗎?

不,這是一份對它的尊重,而換來的,也是它對自己職業的尊重。它不是一隻普通的狗,在我們的心目中,它就是我的親密戰友,它和我一樣,是一名下士。

無阻是一隻雌性掃雷犬。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在遍佈地雷的戰場上,無阻所向披靡,功績卓越。

而令人傷痛的是,我帶它出征,卻未能帶它回家。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我叫楊應輝,雲南施甸人。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威風凜凜、聰明伶俐的警犬,我就特別激動。上初一時,我軟磨硬泡,讓父親給我買了一條比利時牧羊犬。那是我小時候最好的玩伴。


2003年,我應徵入伍,成為原成都軍區駐滇某工兵團的一名戰士,剛好被安排到西南地區國際地震救援隊。因為對狗比較瞭解,就報名帶警犬。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兩年後,我被選中去昆明警犬基地集訓掃雷犬。去的第一項任務,是進行掃雷犬的篩選。經過淘汰,留下了四隻,都很優秀。但只能選兩隻,這讓我感覺很為難。

這時,一隻比利時牧羊犬跑到我身邊,看看我,又用額頭觸碰我的手。掃雷犬不單要有非常靈敏的嗅覺,還要具備可以和人默契配合的意識。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那時,它還不到兩歲。

在取名字時,我給它取的是無阻,另一隻雄犬取了暢通,寓意掃除障礙,暢通無阻。

接下來,我們帶著無阻和暢通進行集訓。雖然在選犬時,無阻給了我友好的暗示,但這個小姑娘跟了我後,不但高冷,而且還跟我保持一定距離。以我的瞭解,這時的無阻並沒有真正把我當成它的主人。不過這一點難不倒我,我很自信我能略施小計即可俘獲它的芳心。

我捲起鋪蓋住到了無阻的犬舍,當起了它的保姆和鏟屎官,事無鉅細。每天早晨睜開眼,它就能看到我,而晚上入睡時,我會和它道晚安。

訓練期間,根據線人報告,某邊檢站有一輛大貨車裝有爆炸物,檢查人員查遍了車輛,未能查出,需要軍犬配合。無阻不負眾望,很快在大貨車底盤下經過改裝的螺絲裡找到了炸彈。後經專家鑑定,那是一枚高能炸彈,可以摧毀一棟大樓。無阻因此立下二等功,讓我無比自豪。

很快,我和無阻成了親密夥伴。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有一次,我因為重感冒去醫院輸液,戰友去餵它。沒想到,它就是不吃。等我晚上回來,立刻趕往犬舍。無阻看見我,就像小孩一樣撲到我身上,又蹦又跳。我拿來吃的給它,看著它吃的那麼香,我才明白,一隻好的軍犬,是不會吃別人給的食物。

但是,讓無阻從搜爆犬轉變成掃雷犬,卻是一個難題。搜爆時可以自由走動,而掃雷必須按照嚴格的路線。

正是我和無阻之間建立起的默契和信任,讓它對我的指令漸漸領會並言聽計從。10個月後,我和無阻都以優異成績畢業。

就在這時,聯合國向中國提出請求,組建中國維和工兵營,前往黎巴嫩南部邊境地區,執行藍線栽樁任務。

所謂藍線,是2000年聯合國為黎巴嫩與以色列非正式劃定的一條長約121公里的“以色列撤軍線”,沿藍線栽設的界樁,被譽為“和平之樁”。

而要在戰火不斷的邊境線上完成界樁的栽設,首先要清除區域裡的地雷。

經過層層篩選,無阻和暢通光榮地成為了第一批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特殊戰士。

70多年前,我的家鄉曾是抗戰的前線,有10萬中國遠征軍將士,從我的家鄉出發,跨過怒江,收復了被日軍佔領的滇西。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講起這段可歌可泣的中國歷史。那時候,覺得戰爭離自己很遙遠。沒有想到,在中國的和平年代,我卻親歷了炮火連天的戰場。

在前往黎巴嫩之前,我們被要求寫下遺書。大家覺得小題大做,後來才發現,真的離死亡很近。

位於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風景無比美麗,如果沒有戰爭,這就是人間天堂。然而,這個面積只有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卻是地球上最為複雜、戰事最為頻繁的地方。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據新華社


它的南部與以色列接壤,長期以來,黎以一直處於敵對狀態,衝突不斷,導致幾十萬人傷亡,上百萬人逃離家園。

1978年3月,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維和部隊成立,簡稱聯黎部隊,最開始它的任務期只有6個月時間,但是由於衝突不斷,聯黎部隊的任期一再延長至今,也因此成為了聯合國派出的任務期最長的一支維和部隊。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2006年,在這支負有特殊使命的部隊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軍人的身影。

抵達黎巴嫩後,我們被告知,無阻和暢通必須接受新的掃雷訓練,拿到資質後才能進入雷場作業。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向輝 攝


就在訓練場上,無阻救了我的命。

有一天,無阻突然跑到訓練場上我經常坐的位子附近,趴在那裡一動不動,眼睛焦灼地看著我。我驚出一身冷汗,那是有地雷的表示。我立即找來探雷針,結果顯示,下面真的有地雷。我小心翼翼地挖開土,出現一顆以色列4號防步兵地雷。

看著挖出的地雷,我的腿軟了,我竟然在這顆地雷旁邊坐了一個星期。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我們抵達黎巴嫩一個月後的5月28日上午10時,急促的防空警報劃破長空。我們這群頭戴藍色貝雷帽、胸前繡有“CHINA”字樣的中國軍人,開始真正接受戰火的洗禮。

就在我們奔向地下掩體時,以色列的一個戰鬥機編隊迅速接近。與此同時,不遠處響起震耳欲聾的炮聲。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和以色列發生的這場戰爭中,以色列所要襲擊的黎巴嫩真主黨據點與中國工兵營僅一牆之隔。

這是我第一次感知戰爭。空投下來的航彈爆炸後地動山搖,耳朵會短暫失聰。在地下掩體中,我緊緊地抱著無阻,能感覺到它全身在發抖,我一邊撫摸一邊安慰它:“無阻,別怕,有我在呢,很快就會過去了。”

黎以停戰後,我們在一個廢墟坑內,看見一枚2000磅的未爆航彈豎立著,我們的工作,是要將這枚未爆彈安全處理掉。站在彈坑邊,向下俯視這個大傢伙時,我不寒而慄。

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當地僱員穆罕默德告訴我:“當我面對這枚2000磅的航彈時,我腦海中又翻滾著對它的恐怖記憶,衝突期間,我時常聽到這種炸彈的巨響,看到它爆炸後冒出的濃煙,目睹被炸的屍體和殘骸,非常恐怖。”

2006年6月12日,無阻和暢通的掃雷資質拿到了。

整整一個月後,防空警報再次響起,黎以衝突正式爆發。這場衝突的起因緣於黎巴嫩真主黨越境襲擊、打死3名以色列軍士兵並抓走兩人,以色列迅速還擊。

彈片和石塊,不斷地飛到我們營區。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十天後,我們接到了聯合國駐黎巴嫩部隊司令部通報,司令部被炮彈命中,還有八個聯黎部隊的據點被交戰雙方的火箭彈直接命中,有部分士兵受傷。

由於以軍的密集轟炸,我們駐地四周的所有通道都被炸斷,中國維和工兵營提出修路申請。聯黎司令部為我們協調到了10個小時的窗口時間,所謂窗口時間,就是經聯黎部隊司令部協調,以軍在此期間不進行軍事行動。

接到出發命令後,中國官兵迅速行動,一路上大家看到的場景,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戰爭的慘烈。

道路修通後,中國維和部隊接到聯黎部隊司令部命令,火速趕往附近的提爾市進行人道救援。

那次經歷,有一個場面讓所有人流淚。

當我們的挖掘機掀開一塊樓板時,看到一本散落在廢墟中的相冊,相冊裡,有一張全家福,爸爸和媽媽以及他們的孩子,滿面笑容,幸福美滿。而他們全家,已葬身於這片廢墟之中。

為了讓這些無辜的靈魂再也不要受到傷害,我們不再動用大型機械,而是用雙手一點點從廢墟中把遇難者的遺體刨出來。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然而,就在我們不遺餘力地彌補戰爭創傷的時候,不幸降臨到了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們的身上。

2006年7月26日,一枚火箭彈命中中國營值班室,我的3名戰友被炸傷。而另一枚航彈直接命中前方觀察哨,在哨位裡的包括中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內的聯合國4名軍事觀察員,全部犧牲。

8月4日,我接到總部命令,維和人員要到黎巴嫩和以色列邊界栽樁,中間有個雷區需要排爆。這是我第一次進入真雷場,也是無阻和暢通的第一次。

接到命令後,我無比緊張。

按照聯合國關於掃雷犬進雷場的規定,我必須距離無阻15米。我告訴無阻,一定要小心,這是真正的雷場。無阻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它一步三回頭,總是很不安地看我。

我知道,作為訓犬員要是表現出緊張,無阻會更緊張。為了安慰它,讓它有足夠的信心,我申請靠近無阻,這樣它才會有安全感。

我努力克服心裡的恐懼,向無阻慢慢靠近,從安全距離15米開始,慢慢挪到離無阻僅有五六米遠。有我在旁邊,無阻感覺很踏實,很認真地一邊嗅一邊慢慢向前。

突然,無阻放慢動作,小心地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我知道,它的兩隻前爪之間就是地雷的確切位置了。果然,第一顆地雷被準確無誤地找到並排除。那次,無阻共發現了8枚地雷。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2006年10月份,是黎巴嫩的雨季,意大利的巡邏車在邊境巡邏時不小心衝進雷區,造成車內人員傷亡。這是一場和生命賽跑的救援。我們帶著無阻和暢通迅速趕到現場,它們很快搜排出7枚防步兵地雷,搶通一條安全通道,在第一時間救出了外軍同事。

還有一次,我們駐地附近的一位媽媽慌里慌張地跑來求助。原來,有3個小孩玩耍時不小心進入了雷區,和他們一起玩耍的一隻狗踩到了地雷,當場炸死,孩子們嚇得大哭,一動也不敢動。我帶著無阻趕往現場,將孩子們安全救出。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孩子們被救出來後,媽媽激動地哭起來,邊哭邊說著什麼。我聽不懂她在說什麼,但從語氣中可以感知,除了對我們的感謝,還有對戰爭的痛恨。

在黎巴嫩,因為工作的緣故,黎以雙方的部隊,我們都有過接觸。對於維和部隊,他們都很友好。但是,當他們打起仗來,卻互不相讓。所以在執行藍線栽樁任務時,我們異常謹慎,不能有絲毫誤差。

2007年6月10日,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舉行“藍色骨頭”演習,來自中國、法國、印度、意大利等10餘個國家的25只特種犬,陸續登場。

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暢通和無阻在我們的“命令”下,高質量地完成了敬禮、齊步走、跑步走、撲咬等20餘個動作,引來現場觀眾的陣陣歡呼。

而在“探雷”和“爆炸物搜索”環節,主持人向現場的觀眾介紹,現場30平方米的場地設置了一枚防步兵地雷和5克TNT炸藥,話音未落,無阻和暢通就已經找到了目標。頓時,整個演習場掌聲雷動。

演習結束後,聯黎部隊司令克勞迪奧將軍來到中國維和工兵營參謀長李昌政的面前豎起大拇指:“你們的表現非常出色,平時一定下了不少功夫!”隨後,他還專門為領隊徐維卿,以及訓犬員我和馮海超頒發了他親筆簽名的紫銅獎章。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這份榮耀,同樣屬於無阻和暢通。這是一位將軍,對兩名特殊士兵的嘉獎。

但是,沒有想到,一場災難正悄悄襲來。

6月14日一早,風和日麗。我和平時一樣去喂無阻早餐,小傢伙見我看著它,故意吃得很開心,當我一扭頭,它就搖頭,樣子很痛苦。我摸摸它的額頭,體溫很高,平日很溼潤的鼻子也是乾乾的。

這是極其危險的前兆,病得不輕。

當地只有兩個獸醫站,一個在印度營區,另一個在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

我立即向營部彙報,營部馬上彙報給聯黎司令部,聯黎司令部聯繫了黎巴嫩和以色列軍方,為我們爭取到5個小時的窗口期,這5個小時內,他們不會發動戰爭。

但是這一天,卻遇上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武裝份子向以色列軍方開火,炮彈飛來飛去。如果直升機起飛,他們會誤認為是以色列的飛機進行襲擊。我抱著無阻已經登上了直升機,但被命令返回。

無奈之下,我們選擇乘坐裝甲車前往附近的印度營區獸醫站,但前行不到15公里,路面出現一個10多米的彈坑,根本無法前行,這是唯一的一條路線。前方仍有炮彈落下,考慮人員安全,我們只能撤回。

我只好把無阻送回犬舍,默默地祈禱著戰爭趕快結束。

看到我心急如焚,無阻裝作沒事的樣子,等我靠近它時,依然試圖跳起來撲到我的懷裡,但是,卻明顯力不從心,前爪剛剛撲到我的身上,就無力地滑落下去,隨後整個身子軟軟地摔倒在了地上。

“無阻,你怎麼了?”我抱著無阻,流著眼淚對它說。無阻的眼裡也流出了淚,疲憊地望著我。

慢慢地,無阻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了,望著我的眼神漸漸變得黯淡。就這樣,它躺在我的懷裡,慢慢變得冰涼。

我拿來梳子為無阻最後一次梳理毛髮,語無倫次地和它道別。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無阻去世後,我去給無阻挖墳墓。暢通默默地跟著我,我用鋤頭挖,它就用兩隻前爪刨。下葬的時候,暢通在一旁嗚咽,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在地上。營區的全體官兵也來到無阻的墓前,用軍禮向這位戰友致敬和告別。

2018年5月17日,我又一次隨中國第17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踏上征程,這已經是我第4次執行赴黎維和任務。無阻的離去,讓我更加理解了維和的意義,只要部隊召喚,我都會義無反顧。

而除了使命,每次接到這樣的任務,我都很興奮,因為我終於可以前往無阻的墓前,和它說話。

在3年前,11歲的暢通也去世了。我們把它和無阻安葬在了一起,這兩位中國士兵,為了人類的和平,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我和無阻在一起生活了912天。在黎巴嫩,無阻進雷場15次,共搜出地雷32枚、子母彈184枚、60MM迫擊炮彈5枚。

這是一隻中國軍犬為世界和平書寫的豐碑!而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我們同生共死的經歷和悲歡離合的記憶。

只是,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黎以邊境,依然無法暢通無阻,因為民族衝突和領土爭端所引發的戰爭,依然在繼續。

但是,我們對和平的嚮往始終沒有放棄,黎以邊境線上的藍色界樁不斷延伸。12年來,中國共向黎巴嫩維和行動派遣5300餘名維和人員,發現、排除地雷和未爆物9719枚,完成了大量設備的維修任務。

分享故事   為救一隻中國掃雷犬,兩國停戰五小時



在這期間,我也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更加明白了和平的珍貴。這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人,難以體會的。

在最近一次赴黎巴嫩,我見到了當年營救的3個孩子,他們已經成了大人,見到我們,他們非常羨慕地說,“生活在沒有戰爭的中國,真好。”

無阻去世後,我再也沒有帶軍犬了。在我心裡,過不了那道坎。我和無阻那段生命相托、並肩作戰的日子,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裡。其中的信任與尊重,很少有人能夠感同身受。

而相比之下,人和人之間卻容易生出仇恨和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