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內戰持續最長的國家?

翡翠茶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緬甸自獨立以後,內戰就一直打到今天為止,根本沒有停過。

因為歷史原因,緬甸的北部始終是遊離在中央政權之外的。

在緬甸王朝時期,緬甸北方山區實際上是有世襲的土司管理,和緬甸國王只是形式上的君臣關係。

土司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自己的地盤,自己的人民,一切都是自說自話的。

即便是英國殖民緬甸以後,緬北地區也是英國管理的真空。

很多緬甸山區條件惡劣,少數民族彪悍,英國也只是象徵性管理,地方還是自治。

所以緬甸獨立以後,緬北大部分地區都是軍閥割據。

但這些軍閥的割據,不是中國這種單純的一個軍閥奴役一些老百姓。

緬北還有複雜的民族問題。

這裡少數民族多如牛毛,普遍反感中央政權的緬族。

所以,少數民族大體都是要求自治的,也支持自己的領袖。

這是複雜的民族問題,不是單純靠武力可以搞定的。

我們以克欽獨立軍為例。

克欽人就是中國的景頗族。

緬甸1948年獨立時,緬北的克欽人就宣佈自治,要求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武裝。

期間,雙方開始零星的武裝衝突。

1958年緬甸政府軍通過聯合國試壓,大體搞定了緬北國軍以後(緬甸政府軍曾經被緬北國軍孤軍兩次打的慘敗),開始準備對對克欽人動手。

1961年克欽人建立了克欽獨立軍,隨後和緬甸政府軍一直作戰到今天。

1994年2月始終剿滅不了克欽武裝的緬甸政府,被迫簽定了《停戰協定》,允許克欽人自治,保留軍隊。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

2011年6月緬甸政府軍撕破協議,再次大舉進攻,雙方鏖戰到2015年,才因緬甸政府更迭,暫時停止了大規模的衝突。

但去年2018年雙方再次激烈交火,甚至殃及我國邊境。

為什麼克欽人能夠和緬甸政府軍作戰這麼多年?

主要是全民皆兵的民族戰略。

按照“克欽政府”的規定:男子從13歲起就必須當兵,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不在軍隊裡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發生就必須馬上回來;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


薩沙


緬甸內戰從二戰結束一直打到現在,從1948年緬甸就開啟了內戰模式,到現在已經有70年了,至今都沒結束,國家被打的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緬甸內戰能打這麼久。

緬甸本來是統一的以緬族為主,後來被英國殖民,英國採取扶持少數民族的政策,以制衡龐大的緬族。扶持撣邦,果敢,克欽等少數民族勢力。並且給錢給武器,慢慢的這些少數民族就強大了起來。



二戰結束後英軍撤走,這些少數民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紛紛組建起了自己的軍隊,也就是民地武與政府軍對抗。這裡主要是因為緬甸政府是以緬族為主體的,對少數民族武裝是採取了堅決打擊的態度,這樣少數民族可就不幹了,於是內戰爆發。

但是由於緬甸政府軍戰鬥力差,裝備落後,再加上少數民族民風頑強,並且經常聯合對抗政府軍,這樣一來緬甸政府軍就滅不掉這些民族武裝,內戰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看不到盡頭。


正步軍旅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信,緬甸的內戰已經持續了快70年,依然看不到盡頭。二戰之前,緬甸還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國家,工業發達。持續數十年的內戰卻讓緬甸淪為落後的農業國,民眾食不果腹。


二戰後,民族獨立浪潮席捲亞非拉,緬甸也不例外,和其他國家一樣,緬甸獨立過程中也伴隨著內戰,比如我國當年也經歷過三年解放戰爭,再長一點的比如阿富汗長達二十年的獨立戰爭,但是緬甸就不一樣了,一打就停不下來。

內戰久拖不決的最大一個原因是民族問題,緬甸有160多個民族,其中以緬族為主,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為了平衡國內民族實力,採取了扶持少數民族的政策,在這段時期,緬甸工業產值迅速增長。在其獨立後,尤其是軍人尼溫上臺之後採取獨裁統治,用強硬手段排擠外族,取締少數民族興辦的工廠,企業,取消其應享有的各種政治權利。引起少數民族強烈不滿,紛紛揭竿而起。


這一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國內民族眾多,利益訴求不同,在連年內戰中,各自有了割據的地盤以及武裝,加之國內多山多林,造成政府軍清剿不利,雖然各個時期政府都想解決掉內戰問題,但是長期形成的雙方互不信任難以達成停戰協定。

尤其是在緬甸北部金三角地區,既有當年國民黨的殘餘勢力,也有克欽邦,佤邦等當地民族,長期為了爭奪地盤發生武裝衝突,形成了以毒養戰,以戰護毒的惡性循環,政府軍也少有染指這一地區。



緬甸的民族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解決掉,造成這種局面也有政府的貪腐無能,在可預期的未來,緬甸仍將陷入政府與地方軍的拉鋸戰中。


小言微意


緬甸問題的由來可謂是複雜無比,如果要深挖背後的原因,與大國之間的博弈離不開關係。但凡緬甸每次有統一的跡象,類似於果敢、克欽、佤邦這些大軍閥,都會跳出來蹦噠幾次。



緬甸的殖民地時光——矛盾初現

同中國情況一樣,緬甸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過緬族長期佔據主導地位。雖然其他少數民族在各個世紀中,也或多或少的建立過主導政權。

不過由於緬甸自身的地理原因,以及民族之間的發展不同步,民族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民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雖然表面上是圍繞緬族中央集權,但是一旦出現了危機時刻,各個少數民族就會群起而攻之,追求他們所謂的民族獨立。

後來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完成了對於緬甸的殖民。一直到了二戰爆發,日本在1942年入侵緬甸,從此取代了英國的殖民地位。

不過由於英國所實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又再次加劇了民族之間的差距。尤其是在日本和英國殖民主之間的博弈當中,緬甸下面的各個族群,選擇了不同的靠山。

“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曾經在二戰初期投靠日本,希望通過藉助外部力量實現民族的獨立,克欽、克倫則是選擇了英國。雙方之間經常交手,也產生了不小的傷亡。

一直到二戰結束,昂山親自來到緬北,說服了撣族、欽族和克倫族等共同建立新的國家。一開始給予這些少數民族很大的特權,甚至允許他們在10年之後考慮是否繼續留在所建立的聯邦當中。

雖然出臺了相當多的優惠政策,但是並沒能解決克倫族的問題,也為後來埋下了很多的伏筆。

吳努時期——混亂的開始

在緬甸獨立之後,緬甸出現了以吳努為首的自由同盟執政的情況,不過對於獨立之前承諾的針對少數民族的特權,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尤其是之前曾經承諾允許這些少數民族通過自行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是否留在聯邦當中的提議被拒絕。以此為導火索,引發了很多少數民族的矛盾。

所以他們從緬甸獨立開始,內戰就已經持續不停。尤其是在1949年的時候,克倫族正式宣佈獨立。而此次宣言,又點燃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激情,一時間全國各地戰火紛紛。


尤其是後來國民黨武裝殘軍進入緬甸,緬甸政府又以繳獲殘軍為理由,派兵進駐各個少數民族,又再次的激化了矛盾。

雖然少數民族之間所希望的不同,但是由於長期得不到滿足,再加上本來承諾的又給予了削弱,因此讓矛盾更深。一波又一波的武裝對抗不斷出現,一直持續到現在。

奈溫時期——高壓下的反彈

時任緬甸國防軍總司令的奈溫,在1962年的時候看不下去這種情況,發動了軍事政變,成立了聯邦革命委員會。

並且對於之前少數民族的各種訴求,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不過在給予他們甜頭的同時,還加入了大棒政策。發動各種軍事力量,對少數民族進行打壓。

奈溫時期的緬甸政府,相信誰的拳頭大誰說話。不過在他的打壓之下,緬甸其他少數民族的武裝力量也日益強大。畢竟重壓之下必有反彈。


在奈溫執政時期,緬甸政府的反武裝力量最多達到4萬多人。反武裝人員力量組成複雜,其中力量最強的一股來自於佤族,巔峰時期多達1.5萬人。

由於奈溫實行的高壓政策,造成矛盾已經不可化解。而且影響到了經濟政治的發展,甚至出現了明顯倒退的情況。

新軍人政府時期——稍微緩和

由於經濟長期以來的停滯不前,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街面上出現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最後迫使奈溫不得不辭職。不過新上任的領導人也並不怎麼樣,並未能成功安撫民眾情緒。

後來國防部長蘇貌也看不下去這種混亂不堪的局面,同樣的發動了軍事政變。從1988年開始,緬甸政府一改之前的高壓政策,改變成軟硬兼施的情況。

這一措施在第2年就出現了明顯的效果,與4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達成停火協議。對於拒不悔改的少數民族武裝力量,使用堅壁清野的方法,把這些武裝力量強行趕到了受控地區。


這一效果也獲得了明顯的成效,截止到新世紀初,已經有17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宣佈停火,這次長達50年時間的內戰似乎有了停止的苗頭。

同時他們效仿中國,實行了特別行政區制度,不過他們的特別行政區只是表面上的,也就是所謂的國中有國。為了進一步解決和平的問題,新軍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這些措施基本上都威脅到了少數民族安身立命的傢伙——武裝,基本上談判都是停滯不前的狀態。談判破裂的情況下,緬甸政府用武力驅逐了果敢地區的彭家聲,扶持了白所成勢力。

雖然在這一高壓政策下,解決了一定程度上的問題。但是想要徹底改變,還是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吳登盛時期——曙光渺茫

緬甸在2010年舉行大選,可惜在大選的第2天就爆發了武裝衝突。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的時候,幾個少數民族地區又再次陷入戰火的局面。

整個2011年全年時間,緬甸各地基本上就沒有消停過。有12支少數民族武裝隊伍,在泰國成立聯邦委員會,宣佈共同反對中央政府。


▲吳登盛

在2011年的下半年時間,吳登盛作為新政府代表,發表了和少數民族和談的宣言。後來經過多方的談判,緬甸政府與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武裝達成停戰協議。

但是唯獨與克欽獨立軍多次激發矛盾,在大規模武裝力量的影響下,緬北地區再次陷入窘境當中。

如今的緬北地區,混合著克欽獨立軍、彭家聲部的果敢同盟軍和德昂解放軍等武裝力量,一直與緬甸中央政府抗拒者。

而如果談到他們的和平願景,未來幾十年基本上是渺茫。


史之策


關注緬北局勢已經好幾年了,這地方從來就給我神秘感,從早期的鴉片氾濫到緬北的一個個風雲人物,在我們承平的國度裡就特別好奇那個地方。如今緬甸的戰火還在燃燒只是現在的戰爭激烈程度比早些年減弱了很多,現在還有好幾家民族武裝在和政府軍作戰。這種戰爭規模都比較小,往往是幾十個人的摩擦戰爭,但是雖然規模不大民族武裝也架不住政府軍的蠶食,今天吃掉一部分,明天吃掉一部分。所以這些年來民族武裝的地盤越漸萎縮。

單憑武裝力量來說緬甸沒有一家地方武裝是可以和政府軍抗衡的,佤邦是民地武裡面的老大,但是佤邦和政府軍的差距幾乎是縣城和省城的差距。而且緬北各家地方武裝大多各自為戰,由於各民族武裝利益點和矛盾的不同,所以到目前為止緬甸各地方武裝並未真正實現統一,所謂的緬北聯合陣線只是四五家民族武裝,而且說實話配的的也不是特別好。

假如各民族武裝配合的好的話,緬甸政府軍想各個殲滅確實有難度,因為地方武裝分佈比較廣,而且民族武裝和群眾關係比較好,再加上緬甸山多林密,這些因素都給緬軍行動帶來不便。但是我個人覺得實現高度統一確實太難。

所以2019年緬甸還將是戰亂的一年,緬甸政府軍會逐步收編或者殲滅這些民族武裝,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容許國家之內還有獨立的政府,也不會容許國家軍隊之外還有地方武裝。我想照此下去,緬北諸侯割據的局面會慢慢的消失。

緬甸政府對待緬北地方武裝確實比較深謀遠慮,你看現在和緬甸作戰的都是中小地方武裝,真正實力強和經濟好的地方武裝緬甸沒有動,比如佤邦和四特區政府軍就沒有采取行動,但是現在不動不代表以後也不動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活著d知覺


二戰時,緬甸在反對日本入侵進行抗日戰鬥的過程中,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得以發展壯大,戰後英國仍然想繼續把緬甸變成殖民地,他們發表了一個大概能夠決定緬甸人前途的白皮書,想重新把它們變為殖民地,後來遭到了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反對。


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和平鬥爭,最後沒有達到目的,英國開始對他們進行鎮壓,緬甸人民發起了示威遊行,緬甸人民爭取獨立的決心更加的高漲,緬甸反法西斯民主自由同盟,裡面有三個最重要的黨派,分別是緬共。人民革命黨,也就是後來的社會黨。還有以昂山將軍為首的緬甸國民軍,也就是愛國武裝力量。但是由於各個黨派和他們的首領,的政治主張不同,再加上外部勢力的干涉,所以緬甸民主解放運動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矛盾,最後和緬共分道揚鑣,而同盟內部也進一步進行分化。

昂山將軍這個人,當初日本侵略緬甸的時候就倒向日本,想要通過外部手段獲得緬甸的獨立,後來抗戰勝利之後,他又倒向英國,陪同英國一起鎮壓工人運動。所以在那個時間段,同盟內部鬥爭非常的激烈,他主張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當中,要走一條新路出來。也就是所謂的中間路線。他覺得佛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他反對資本主義。1946年,昂山將軍訪問了緬甸各個少數民族的地方。他拜訪了克倫族,欽族,撣邦,克欽族等領袖,然後和這些人一起,包括英國政府的代表,在撣邦的彬龍鎮舉行了彬龍會議。簽署了彬龍協定,決定建立一個聯邦政府。不過當時克倫沒有派代表參加會議。



在1947年制憲會議之前,昂山將軍又跑到英國去和英國政府簽訂了一個協議,英國承認緬甸形式上的獨立,但是這個協議在緬甸引起了民眾的極大不滿,一些反對派覺得他這是在向帝國主義投降,僅僅2月,就在多地發生了武裝騷亂,在這種情況下,昂山的態度有所轉變。在制憲會議上,組成了以昂山為首的臨時政府。

1947年7月19日上午,昂山和他的手下部長們一起正在開會,一群武裝分子衝入辦公室,打死了他手下的德欽妙,吳巴溫,曼巴凱,還有昂山本人。隨後幕後兇手也被抓住處死。這一事件也激起了緬甸民眾的憤慨和愛國主義熱情,他們主張儘快的從英國手下獨立出來。實現緬甸的民主獨立。後來1947年7月,吳努上臺,1948年1月4日,緬甸正式宣佈獨立。



而緬甸之所以陷入內戰,還和當初簽訂的彬龍協議有一定的關係。當時協議給了少數民族一定的獨立性。也允許了緬甸撣邦和克耶邦在10年之後決定自己是否脫離緬甸聯邦,但是後來緬甸政府對於條款當中的一些內容,採取了拖延等措施。並且對少數民族的權利加以了限制。削減或者收回。侮辱政府,拖延建立克倫邦孟邦和若開邦的時間。他把緬甸語作為國家的必要語言。強行推廣緬文教育和傳播佛教。這一決定使政府和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所以克倫族,孟邦。撣邦,克耶,勃歐,拉祜,這些少數民族就開始了反政府武裝活動,渴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建立一個自由的自治邦,而有些人甚至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1948年7月,克倫族的自衛軍發動了武裝暴動,各地紛紛響應,他們在1949年一月包圍了仰光城,但是在第2年行動以失敗告終,不過各少數民族仍然保留了自己的一定數量的武裝。

到了1961年克欽族為了反對緬甸當局把佛教立為國教,他們也成立了克欽獨立軍,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建立克欽共和國,在那個時候全國已經出現了多支地方武裝。1962年。國防軍發動政變接管了國家權力機構,與奈溫為首的軍政府上臺。他主張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少數民族地方的自治權利。加強對少數民族地方的控制。所以緬甸的民族關係進一步惡化。在他執政的20多年時間裡,民族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調和。財政收入大約有1/4用於軍費。

緬甸的內戰從1961年克倫族武裝暴動以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完全停止過,雖然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有10多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和緬甸政府達成和解,放下了武器,但是仍然有一些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和緬甸政府軍時有衝突發生。就拿若開軍來說,最近幾年一直和緬甸政府軍激戰。2018年12月21日之前,以若開軍為代表的幾支武裝向緬甸政府軍發出了停火的倡議,12月21日,緬甸軍方也初步同意說要暫時停火,以便雙方開始談判。

結果到了2019年1月1日左右就發生了交火。1月3日再次發生了交火,1月4日若開軍襲擊了緬甸政府的一個警察局,打死了一部分警察,俘虜了10多個,隨後1月7日,昂山素季宣佈若開軍為恐怖組織,決定儘快通過軍事手段將若開軍消滅。僅僅從1月1日到1月10多日,若開軍和緬甸政府軍就發生了將近10來次交火,而到了昨天,若開軍又和緬甸政府軍發生交火,在這個衝突的過程中,有一位18歲的女孩子在衝突中死亡。

緬甸從爆發內戰到如今已經快接近60年了,然而戰爭的硝煙從來沒有離開過緬甸的上空,儘管緬甸的翡翠黃金等等礦產十分豐富,然而由於長期內戰,經濟發展仍然十分滯後,老百姓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他們隨時因為戰亂而離開自己的家園,很多人連生活都失去了保障,長期住在難民營裡面。反倒是果敢地區,隨著戰爭的減少,如今的經濟有了較快發展。


唐僧他不懂愛


緬甸內戰的根本原因是--在一個類似西方式聯邦制的國家內,卻施行著封建的東方中央集權式的政策。

為了緬甸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昂山不惜與日本軍國主義合作,希望能通過日本人驅逐英國殖民當局,來獲得緬甸的獨立,昂山與日軍的合作,曾給我國入緬抗日遠征軍造成重大損失。但結果很可悲。除了又迎來一個新的統治者,他什麼也沒有得到。於是,昂山又回過頭來,與他的老冤家英國人合作,把日本人趕走了。二戰結束後,在世界各國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的大趨勢下,緬甸獲得了機會,昂山得到了英國人-若其他少數民族各邦願意與緬甸本部一起獨立的前提下,英國允許緬甸獨立的承諾。於是《彬龍協議》誕生了。但不久,昂山被暗殺,《彬龍協議》被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只有一個解釋,就是緬人根本就沒有做好建立聯邦制國家的準備,他們的獨立、民主和自由只是侷限在緬甸本部的範圍,緬族的精英分子們考慮的更多的只是緬族自己,若不是英國人有這樣的獨立的前提要求,緬族的昂山根本就不會去跟其他少數民族簽訂一個《彬龍協議》來。換句話說,就是,以昂山為首的緬族獨立精英們,在緬甸獨立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去和其他少數民族一起去爭取緬甸的獨立和自由。對於一個給緬甸少數民族以很多跟緬族平等權利的《彬龍協議》的不同解讀,導致他們內部發生了分裂,於是,昂山就只有去死的結局了。

這種對聯邦制國家的認識水平,至今也沒有看到緬人有什麼深刻的理解,而他們更熟悉的,是東方式的中央集權式的領導模式,確切的說是一種封建的東方式的中央集權,是一種沒有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自由、民主、博愛的中央集權,他們或許更熟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權,而這樣的認識水平,與現實國家的西方式聯邦制的實體,就產生了巨大的認識與實踐的反差。在這種落後於時代的封建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治理國家的方針和政策,就無可避免的會處處碰壁,導致國家經濟停滯,國內民族矛盾尖銳。看看緬甸在世界落後國家裡的排名,看看緬甸國內民族武裝衝突不斷,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吃飽沒撐著


緬甸執行的是大緬主義,緬甸經常欺壓少數民族從他們的身份證上可以看出來。緬甸身份證分等級的,一流是大族緬甸人,二流是移民的外國人,三流是少數民族。在緬甸的那段時間經常聽見少數民族的朋友說,老緬給他們發的身份證就是狗牌兒。緬北是經常爆發戰爭的地區,這個地區,各種大軍閥團,民團,部落武裝。光一個村長是手下就有二十多個民兵。以上是堂主個人的看法。


梨子堂主


關於華夏之族,我們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