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人物點評第十四彈

文|霍真布魯茲老爺 (頭條號簽約作者反俠韋小寶|金庸人物點評第十四彈

金庸筆下有兩個最特殊的人物,一個已經寫過了,是蕭峰,另一個就是韋小寶。

金先生是一個不肯重複自己的人,武俠寫到後來,把中國人的精神寫盡了,尤其到了《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這樣的作品出來,人們都在期待,金庸還會寫出來什麼新東西出來。

這個時候,《鹿鼎記》出來了,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拾舊,金庸從《書劍恩仇錄》開始,就想要用武俠寫史,寫歷史的真實,生活的真實,可惜那時候的金庸,還無法駕馭這樣的題材。

《鹿鼎記》是武俠,也是反武俠,他是中國武俠的《堂吉訶德》,金庸一手把武俠這個題材發揚光大,又一手把武俠埋葬。

韋小寶這個人是個小混混,自小生在妓院,長在妓院,唯一的理想就是開他孃的十家八家麗春院,韋小寶所會的也不過是妓院那一套,逢場作戲,拍馬溜鬚,吹牛耍滑,但這樣一個妓院的好學生,一走出妓院,卻混得風生水起,成了韋香主、韋爵爺,收復臺灣,平三藩,甚至幫羅剎國公主奪皇位,究竟原因何在?

《鹿鼎記》裡一節提到

一路上走的都是迴廊,穿過一處處庭院花園。韋小寶心想:“他媽的,這財主真有錢,起這麼大的屋子。”眼見飛簷繪彩,棟樑雕花,他一生之中那裡見過這等富麗豪華的大屋?心想:“咱麗春院在揚州,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院子了,比這裡可又差得遠啦。乖乖弄的東,在這裡開座院子,嫖客們可有得樂的了。不過這麼大的院子裡,如果不坐滿百來個,卻也不象樣。”

韋小寶走的這個地方,正是皇宮。皇宮在別人眼裡是凜然不可侵犯的禁地,妓院卻是藏汙納垢之所,但韋小寶卻把皇宮看成了妓院。這是絕妙的諷刺,原來皇宮就是一個大妓院,江湖也是一個大妓院,沒有人比韋小寶再熟悉妓院了,他把皇宮當成妓院來混,自然是如魚得水,無往而不利。

《鹿鼎記》書寫的年代,是康熙年間,在史書中,康熙連同雍正、乾隆統治的時代被稱為康乾盛世,可這盛世是什麼樣的,我們看書中索額圖的做派就明白了:

索額圖清理了鰲拜的寶藏,命手下人進來,看了鰲拜家財的初步清單,不由得伸了舌頭,說道:“鰲拜這廝倒真會搜刮,他家財比我所料想的多了一倍還不止。”他揮手命下屬出去,對韋小寶道:“兄弟,他們漢人有句話說:‘千里為官只為財。’這次皇恩浩蕩,皇上派了咱哥兒倆這個差使,原是挑咱們發一筆橫財來著。這張清單嗎,待會我得去修改修改。二百多萬兩銀子,你說該報多少才是?”韋小寶道:“那我可不懂了,一切憑大哥作主便是。”索額圖笑了笑,道:“單子上開列的,一共是二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那個零頭仍是舊,咱們給抹去個‘一’字,戲法一變,變成一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那個‘一’字呢,咱哥兒倆就二一添作五如何?”韋小寶吃了一驚,道:“你……你說……”索額圖笑道:“兄弟嫌不夠麼?”韋小寶道:“不,不!我……是不大明白。”索額圖道:“我說把那一百萬兩銀子,咱哥兒倆拿來平分了,每人五十萬兩。兄弟要是嫌少,咱們再計議計議。”韋小寶臉色都變了,他在揚州妓院中之時,手邊只須有一二兩銀子,便如是發了橫財一般,在皇宮之中和人賭錢,進出大了,那也只是幾十兩以至一二百兩銀子的事,突然聽到一分便分到五十萬兩,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索額圖堂堂的一代名相,居然名目張膽的貪墨,一出手就是一百萬兩,為了這一百萬兩,一個大臣拉著小桂子這個太監就要拜把子,一味伏低做小,這份心機,這份厚黑,這份膽略,韋小寶哪裡見識過?若論藏汙納垢,又哪裡有任何一個地方比得上廟堂之上?妓女的貪汙截留連根毫毛都比不上。

這就是所謂的盛世,看著花團錦簇,切開來卻是一泡汙,盛世尚且如此,那些亂世就更臭不可聞,這是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在那些冠冕堂皇的背後,都是妓院文化,都是醬缸文化。

在這個大醬缸裡,已經不存在出汙泥不染的可能。施琅在臺灣為官清廉,無人稱頌,韋小寶一日到任,就搜刮了一百萬兩民脂民膏,卻得了無數萬民傘。

 臺灣百姓知道朝廷所以撤銷舉臺內遷旨意,這位少年韋大人居功甚偉,人人感激,萬民傘、護民旗等送了無數。韋小寶上船之際,兩名耆老脫下他的靴子,高高舉起,說是留為去思。這“脫靴”之禮,本是地方官清正,百姓愛戴,才有此儀節。韋小寶這“贓官”居然也享此殊榮,非但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歡送的鞭炮大放特放,更不在話下。

在這個大醬缸裡,明君、清官、忠臣、良將都混在一起,模糊了面目,攪和成一團爛泥,這裡只有沒有任何神聖,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那些史書上的光芒都蒙上了一層汙垢,中國人理想中的人格是做明君清官忠臣良將,可要做這些,你先得在這大醬缸裡打滾。

廟堂如此,江湖也如此。江湖之上已經找不到一個大俠,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的偌大江湖,有的是風際中這樣的朝廷鷹犬,馮錫範這樣的無恥之徒,劉一舟這樣卑劣小人,在這個江湖裡,沒有了樸實厚重的郭靖,沒有了瀟灑不羈的令狐沖,沒有了至情至性的楊過,沒有了普度江湖的張無忌,也沒有了豪氣干雲的蕭峰,只有一個還稱得上俠的是陳近南。

反俠韋小寶|金庸人物點評第十四彈

陳近南是俠客們的最後輓歌,然而這個大俠,非但沒有俠客的風采,反而是疲於奔命,為這些粗獷的江湖客擦屁股,最終死在不是俠客的俠客們的暗算之下。

這是韋小寶的幸運,在這樣的江湖,韋小寶才能出人頭地,這也是韋小寶的不幸,他能出人頭地不是江湖太好,而是江湖太糟。

韋小寶混得越好,說明這樣的江湖,這樣的廟堂,這樣的時代太無希望。

這就是韋小寶的悲劇,韋小寶雖然也是逢迎拍馬,深諳厚黑學,但韋小寶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在揚州城中,最喜歡的是聽書看戲,愛聽的是《明英烈》,仰慕的是大英雄,但這現實卻逼得他做不了英雄,只能先求生存。

他欣賞茅十八,欣賞楊溢之,欣賞河西四將,但他做不來茅十八,做不來楊溢之,也做不了河西四將,茅十八堅持古典俠客的信仰,卻步履蹣跚處處碰壁,顯得尷尬而侷促,楊溢之恩怨分明,慷慨豪爽,卻落得一個“人彘'的下場,河西四將國之良將,不善拍馬終究鬱郁不得志。

韋小寶是現實主義者,讓他吃這樣的虧,他堅持不了,他做不了大英雄。

他不但做不了英雄,連好弟弟好兒子都做不了,他喜歡小玄子,把小玄子當哥哥,可是小玄子是要做明主的,他要鳥生魚湯,要韋小寶做忠臣,小玄子越來越像個千古一帝,於是韋小寶的哥哥沒有了。

他喜歡陳近南,她沒有父親,心裡就把陳近南當父親,可是陳近南要他反清復明,他就反清復明,男孩就該崇拜父親,追隨父親,何況是陳近南這樣的大英雄。陳近南死在別人手上,韋小寶是最傷心的,那是他的精神之父,韋小寶沒有了做英雄的可能,於是他的父親死了。

寒風吹過,通吃島上的韋小寶其實孑然一身,一無所有,雖然他有七個老婆,但一個理解他的都沒

有。

韋小寶心想:“這位明朝皇帝的末代子孫自殺殉國,有五個老婆跟著他一起死。我韋小寶如果自殺,我那七個老婆中不知有幾個相陪?雙兒是一定陪的,公主是一定恕不奉陪的。其餘五個,多半要擲擲骰子,再定死活。方怡擲骰子時定要作弊,叫我這死人做羊牯。”

韋小寶是不懂愛的,他看透了妓女的迎來送往,逢場作戲,他的眼裡,女人只有一種,就是妓女,那些老婆,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妓女,韋小寶既不愛他們,她們也不愛韋小寶,甚至連雙兒,也不過是莊家送的女奴。

反俠韋小寶|金庸人物點評第十四彈

金庸筆下的主角們,郭靖戰死襄陽,楊過終老活死人墓,張無忌歸隱畫眉,蕭峰悲壯一死,在現實中,他們的世界都容不下他們,然而他們是大英雄,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所以被現實逼得走投無路。

但韋小寶不是啊,韋小寶只想好好活著,即使卑微,也只是好好活著,但現實也同樣把他逼得走投無路。

那就不如歸去吧,古道西風,小混混韋小寶也惟只有歸隱一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